二恶英检测标准品的选择、储存及使用注意事项
二恶英检测相关服务热线: 微析检测业务区域覆盖全国,专注为高分子材料、金属、半导体、汽车、医疗器械等行业提供大型仪器测试、性能测试、成分检测等服务。 地图服务索引: 服务领域地图 检测项目地图 分析服务地图 体系认证地图 质检服务地图 服务案例地图 新闻资讯地图 地区服务地图 聚合服务地图
本文包含AI生成内容,仅作参考。如需专业数据支持,可联系在线工程师免费咨询。
二恶英(PCDD/Fs及DL-PCBs)是一类高毒性、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其检测结果的准确性直接依赖于标准品的质量。标准品作为“量值溯源的基准”,其选择、储存与使用环节的每一步失误,都可能导致检测结果偏离真实值。本文结合二恶英检测的实际需求,详细梳理标准品的选择原则、储存要点及使用中的关键注意事项,为实验室规范操作提供参考。
二恶英检测标准品的选择原则
二恶英检测的核心是准确定量,而标准品的纯度直接决定结果可靠性。PCDD/Fs与DL-PCBs标准品的纯度需≥98%(高要求检测需≥99%),需通过高效液相色谱(HPLC)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验证——若纯度不足,杂质峰会干扰目标化合物的积分,导致定量偏高。例如,某PCDD标准品纯度为95%,检测时杂质峰的面积可能占总峰面积的5%,直接导致结果虚高。
同源性是选择标准品的关键。同位素标记标准品(如13C标记的PCDD/Fs)是首选,其与目标化合物物理化学性质一致,但质谱响应不同,可抵消前处理损失(如萃取、净化时的吸附)与基质效应(如样品中脂类对目标物的抑制)。例如,检测土壤中2,3,7,8-TCDD时,13C标记的内标能精准校正回收率,使定量误差从±15%降至±5%以内。
认证资质是标准品有效性的保障。需选择NIST(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IRMM(欧盟参考物质研究所)等权威机构的认证标准品,其证书包含浓度值、不确定度、有效期等信息,确保溯源性。无认证的“自制标准品”可能存在浓度偏差,曾有实验室因使用无证书的PCDD标准品,导致检测结果被监管部门驳回。
此外,需匹配检测方法的兼容性。例如,GC-HRMS(气相色谱-高分辨质谱)检测要求标准品溶剂为正己烷或甲苯(与非极性色谱柱兼容),若标准品溶剂是二氯甲烷,需先进行溶剂置换——否则溶剂峰会掩盖目标峰,影响分离效果。
标准品的规格与形式选择
标准品分固体型与溶液型。固体型(如纯品粉末)稳定性好,适合长期储存,但需自行溶解——称量10mg PCDD纯品时,若天平精度不足(如0.1mg),会导致溶解后浓度误差达±10%。溶液型(如预溶在正己烷中的PCDD/Fs溶液)更便捷,但需注意溶剂挥发性:正戊烷溶剂的溶液型标准品,3个月内浓度可能升高5%,因此需选甲苯等低挥发性溶剂的产品。
浓度规格需覆盖样品预期范围。校准曲线需用梯度浓度(如0.1pg/mL、1pg/mL、10pg/mL、100pg/mL),避免外推误差。例如,饮用水中二恶英浓度通常为pg/L级,校准曲线最低浓度需低至0.01pg/mL;焚烧飞灰中二恶英浓度达ng/g级,最高浓度需至1000pg/mL。
组分完整性也需考虑。PCDD/Fs检测需包含17种2,3,7,8-取代同系物的混合标准品,若缺少某几种(如OCDF),会导致部分目标物无法定量,影响结果全面性。DL-PCBs检测则需包含12种指示性PCBs的标准品,确保覆盖所有调控目标。
批量检测时,可选择高浓度储备液(如100ng/mL),分小份(0.5mL/份)储存,避免反复冻融。稀释时需用校准过的移液器(如10μL、100μL),逐级稀释(如从100ng/mL到10ng/mL再到1ng/mL),减少一步稀释的误差。
标准品的温度储存策略
二恶英对温度敏感,高温会加速降解(如醚键断裂、脱氯),需-20℃以下冷冻储存。13C标记的PCDD/Fs溶液在-20℃下可稳定1年,4℃下仅稳定3个月;固体型PCDD纯品需-80℃储存,防止吸潮降解。储存前需检查包装密封性——若安培瓶有裂纹,溶剂挥发会导致浓度升高。
反复冻融会破坏标准品稳定性。溶液型标准品需分小份,每次用1份,避免从-20℃拿取后再放回。例如,某储备液分10份,每次用1份,可避免5次冻融导致的浓度下降10%。
解冻需缓慢进行。从-20℃取出的标准品,应先放4℃冰箱过夜,或用铝箔包裹在室温下放置1-2小时——直接室温快速解冻会导致溶剂挥发,浓度升高。解冻后需摇匀,确保溶液均匀。
储存温度需稳定。冷冻柜需定期检查温度(用温度记录仪),避免停电或故障导致温度超过-15℃。曾有实验室因冷冻柜故障,标准品在10℃下放置3天,导致浓度下降20%,需重新购买标准品。
包装与避光的细节要求
二恶英对紫外线敏感,易光解,需用避光包装。棕色玻璃安培瓶或螺口瓶是首选,透明玻璃或塑料瓶会导致光解——13C标记的2,3,7,8-TCDD溶液在透明瓶中储存1个月,浓度下降10%,而棕色瓶中仅下降2%。
包装材质需选玻璃。塑料容器(如聚乙烯瓶)会吸附二恶英,导致浓度降低。螺口瓶需用PTFE(聚四氟乙烯)衬垫的盖子,避免橡胶衬垫吸附目标物——某实验室曾用橡胶盖的螺口瓶储存标准品,3个月后浓度下降15%,原因是橡胶吸附了PCDD。
包装需直立放置。溶液型标准品若倒置,溶液会接触瓶盖,导致污染或吸附。装溶液时需留1-2cm空间,避免倾斜时溢出。
标签需清晰持久。标签应包含名称、浓度、批号、有效期、储存条件,用防水防油标签纸或记号笔写在玻璃上——曾有实验室因标签模糊,将10pg/μL的标准品误当1pg/μL使用,导致结果偏高10倍。
储存环境的污染防控
储存区域需与其他有机试剂隔离。二恶英易吸附,若与农药(如DDT)、多环芳烃(PAHs)混放,挥发性有机物会污染标准品。例如,某实验室将PCDD标准品与DDT放在同一柜子,检测时DDT峰占总峰面积的3%,导致结果无效。
环境需干燥。潮湿会导致包装生锈或滋生霉菌,影响纯度。可在储存柜中放硅胶干燥剂,每3个月更换一次,保持相对湿度≤60%。
储存区域需定期清洁。每月用乙醇擦拭冷冻柜内壁与隔板,去除表面污染物。清洁后通风晾干,再放标准品——若清洁后残留乙醇,会与标准品溶剂混合,影响浓度。
易挥发的溶液型标准品需放密封干燥器中。例如,正己烷溶液的标准品放在带硅胶的干燥器中,可防止溶剂挥发,保持浓度稳定。
使用前的准备与验证
使用前需检查外观。溶液型标准品若浑浊、沉淀或变色(如无色变黄色),说明已降解,不能用;固体型标准品若结块或变色(如白色变灰色),需丢弃。曾有实验室用浑浊的PCDD溶液做校准曲线,导致曲线R²仅0.98,结果被质疑。
浓度验证是必做步骤。用GC-MS或HPLC测定浓度,与证书对比——若证书浓度为100pg/μL,测定结果为98pg/μL(误差±2%),符合要求;若为90pg/μL(误差±10%),需更换标准品。
固体型标准品称量需精准。用分析天平(精度0.01mg),在干燥器中操作,避免吸潮。例如,称量5mg PCDD纯品,若天平误差0.02mg,会导致浓度误差±0.4%,需多次称量取平均值。
需检查有效期。超过有效期的标准品即使外观正常,也可能降解。例如,某标准品有效期至2024年12月,2025年1月使用时,浓度虽在误差范围内,但稳定性无法保证,不能用于正式检测。
使用中的污染控制技巧
操作需在超净工作台或通风橱中进行。工作台需用乙醇或丙酮擦拭,打开风机30分钟,过滤空气中的颗粒物。曾有实验室在普通实验台处理标准品,导致空气中的灰尘污染,检测时出现未知峰。
工具需专用。移液器、针头、移液管等仅用于二恶英标准品,不得接触其他样品或试剂。例如,用移过农药的移液器移取标准品,会导致农药污染,使结果中出现农药峰。工具使用后用正己烷冲洗3次,晾干后再用。
避免交叉污染。处理标准品时,不要同时处理样品——若处理高浓度焚烧飞灰样品后未清洁工作台,再处理标准品,会导致标准品被污染,浓度升高。
操作时需戴无粉丁腈手套与防有机蒸气口罩。手套避免粉末吸附二恶英,口罩防止吸入溶剂蒸气。操作中不要触摸面部或其他物品,避免污染。
稀释与校准曲线的准确制备
稀释需用校准过的移液器。例如,用10μL移液器移取标准品到10mL容量瓶,用正己烷定容,稀释1000倍——移液器需每6个月校准一次,确保体积误差≤±1%。
逐级稀释减少误差。从100pg/μL稀释到1pg/μL,需先稀释到10pg/μL(取100μL到10mL),再稀释到1pg/μL(取1mL到10mL)——一步稀释(取10μL到10mL)的误差可能达±5%,而逐级稀释仅±1%。
校准曲线需包含空白对照。空白用相同溶剂制备,扣除仪器背景信号。例如,校准曲线点包括空白、0.1pg/mL、1pg/mL、10pg/mL、100pg/mL,每个点做3次重复,取平均值计算。
相关性系数需≥0.995。若R²<0.995,可能是稀释误差或标准品浓度不准确,需重新检查。例如,某实验室校准曲线R²=0.98,原因是移液器未校准,移取体积误差达±3%,校准后R²升至0.998。
热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