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行业资讯

服务热线:

芯片失效分析检测依据的行业通用规范与操作指南

三方检测机构-蒋工 2022-05-10

芯片失效分析检测相关服务热线: 微析检测业务区域覆盖全国,专注为高分子材料、金属、半导体、汽车、医疗器械等行业提供大型仪器测试、性能测试、成分检测等服务。 地图服务索引: 服务领域地图 检测项目地图 分析服务地图 体系认证地图 质检服务地图 服务案例地图 新闻资讯地图 地区服务地图 聚合服务地图

本文包含AI生成内容,仅作参考。如需专业数据支持,可联系在线工程师免费咨询。

芯片失效分析是半导体产业链中保障产品可靠性与良率的核心环节,其结果直接支撑设计迭代、制程优化与质量管控决策。而行业通用规范与操作指南作为分析过程的“底层逻辑”,既确保了不同实验室结果的一致性,也避免了因操作不当引入二次失效——这是芯片从研发到量产全生命周期中不可忽视的“精准锚点”。本文将围绕失效分析的核心规范框架、关键操作环节的指南要求展开,为从业者提供可落地的实践参考。

行业通用规范的核心框架与适用场景

当前芯片失效分析的行业规范主要分为四大类:一是国际电工委员会(IEC)的通用性标准,如IEC 60749系列,涵盖半导体器件的可靠性测试、失效模式分类等基础要求,适用于消费级与工业级芯片;二是半导体行业专用的JEDEC规范,如JESD22-A108(温度循环测试)、JESD22-B104(封装开封方法),聚焦半导体器件的特定失效场景,是芯片设计与制造企业的“主流遵循标准”;三是军工与航天领域的GJB规范,如GJB 548B-2005《微电子器件试验方法和程序》,对失效分析的精度、溯源性要求更严格,适用于高可靠性场景;四是头部企业的内部规范,如台积电的《失效分析操作手册》、英特尔的《芯片物理分析指南》,是通用规范的“细化补充”,针对企业特定工艺优化操作细节。

这些规范的共同核心是“可重复性”——比如JEDEC JESD22-B104明确规定,塑料封装芯片的化学开封需使用浓硫酸与双氧水(3:1比例),温度控制在120-150℃,目的是在去除封装树脂的同时,避免腐蚀芯片表面的铝键合线或钝化层;而GJB 548B-2005则要求,军工芯片的失效分析需保留完整的样品溯源链,从晶圆批次到封装工序的每个环节都要记录在案,确保失效原因可追踪到具体制程步骤。

样品制备的操作细节与规范约束

样品制备是失效分析的第一步,也是最易引入误差的环节。规范要求,样品收集需遵循“唯一标识”原则:每个样品需标注晶圆批号、芯片位置(X/Y坐标)、封装批次与失效现象(如“开路”“漏电”),并用防静电袋密封,存储在干燥箱(湿度≤30%)中,避免静电放电或潮湿导致的二次损伤。

去封装是样品制备的关键步骤,不同封装类型需采用不同方法:陶瓷封装(如DIP、PGA)常用机械研磨法,用金刚石锯片切割封装体,厚度控制在50μm以内,避免损伤芯片有源区;塑料封装(如QFP、BGA)用化学法,浓硫酸与双氧水的混合液需提前预热至130℃,并持续搅拌,防止局部过热熔断铝线——这一步需严格遵循JEDEC JESD22-B104的时间限制(最长不超过15分钟);激光开封法则适用于薄封装(如CSP),功率控制在1-5W,光斑直径20μm,避免激光能量过高烧蚀芯片表面。

样品固定需保证电性与机械稳定性:导电胶优先选择银胶或碳胶,涂抹厚度≤10μm,固化条件为120℃/30分钟(符合IEC 60749-12的要求);对于需要电性测试的样品,需用金线或铝线将芯片pad与测试基板连接,线径≤25μm,避免引入额外电阻影响测试结果。

电性测试的标准流程与数据记录要求

电性测试是定位失效模式的核心手段,规范要求测试前必须校准设备:用NIST(美国国家标准技术研究院)溯源的标准芯片验证测试系统的精度,电压误差≤0.1%,电流误差≤0.5%——比如测试漏电流时,若标准芯片的漏电流为10nA,测试系统的读数需在9.9-10.1nA之间,否则需重新校准。

测试条件需严格遵循芯片 datasheet与行业规范:温度按照JEDEC JESD51-1的要求,常温为25℃±2℃,高温85℃±2℃,低温-40℃±2℃;电压需设置为芯片的额定电压(如3.3V±0.033V),避免过压导致的非自然失效。

测试项目需覆盖“功能-参数-异常”三个维度:功能测试用ATE(自动测试设备)执行全功能向量,对比正常芯片的响应,定位“功能失效”点;I-V曲线测试扫描范围从-5V到+5V,步长0.1V,记录击穿电压、阈值电压等关键参数;漏电流测试在反向偏置(如Vcc=3.3V,GND=0V)下进行,测量PN结或栅氧的漏电流,需符合JESD22-A110的要求(≤1μA)。

数据记录需“全链路可追溯”:包含仪器型号(如Agilent B1500半导体参数分析仪)、校准日期(如2024-03-15)、测试人员(工号+姓名)、环境温湿度(如25℃/28%RH),甚至测试时的样品摆放位置(如测试座的第3槽)——这些信息是后续数据分析与失效原因验证的关键依据。

物理分析的关键规范与操作要点

物理分析是揭示失效根源的“最后一公里”,规范要求每一步操作都要“最小化干扰”。金相分析是观察芯片内部结构的常用方法:研磨需用240#、600#、1200#、2000#碳化硅砂纸依次进行,每换一次砂纸需将样品旋转90度,避免划痕;抛光用0.05μm氧化铝抛光液,转速300rpm,时间5分钟,确保表面粗糙度≤0.1μm;腐蚀用Secco腐蚀液(HF:H2O2:H2O=1:2:5),腐蚀时间10-30秒,显示硅晶粒结构——这一步需在通风橱中进行,避免HF气体泄漏。

扫描电镜(SEM)分析需控制“电子束影响”:高真空模式下真空度≤1×10^-5 Pa,避免样品表面吸附污染物;电子束能量根据分析目标调整:观察表面形貌用1-5keV(减少样品损伤),成分分析(EDS)用10-20keV(激发足够的特征X射线);放大倍数从低倍(100×)到高倍(10000×)逐步递进,先定位失效区域再细节观察。

EDS分析需保证“元素定量准确性”:测试前用Cu(铜)、Si(硅)标准样品校准,元素定量误差≤5%;测试区域需选择失效点周围10μm范围内,避免基体(如硅衬底)的干扰——比如分析铝线断裂处的成分,若EDS显示有Cl(氯)元素,结合制程记录可判断是封装树脂中的氯离子腐蚀导致的断裂。

失效定位的操作指南与验证逻辑

失效定位需结合“电性-物理”多维度信息,规范要求定位结果需“双重验证”。热成像技术用于定位发热失效点:锁相热成像的频率选择1-10Hz,针对微米级发热点(如栅氧短路),分辨率≤1μm;红外热像仪的温度分辨率≤0.01℃,记录发热点的位置与温度——比如某芯片的发热点温度达到120℃,结合电性测试的漏电流增大,可初步判断是热载流子注入导致的失效。

光发射显微镜(EMMI)用于定位电致发光失效点:波长范围900-1700nm(覆盖硅基芯片的带隙发光),放大倍数500×-2000×,定位PN结击穿或栅氧漏电流的位置——比如EMMI观察到芯片 corner处有强发光点,对应电性测试的I-V曲线击穿,可锁定失效区域。

聚焦离子束(FIB)用于制备失效区域的截面:切割电流从10nA(粗切)逐步降低到1pA(精切),避免离子束能量过高损伤失效结构;截面角度控制在45度,便于SEM观察内部结构;切割完成后,需用微探针测试失效点的电压-电流特性,验证与电性测试结果一致——比如FIB切割后观察到铝线断裂,微探针测试显示该位置电阻>1MΩ,与之前的开路失效现象一致,确认失效原因。

数据分析的合规性与解读边界

数据分析是失效分析的“大脑”,规范要求数据需“完整、准确、可溯源”。完整性指保留所有原始数据,包括测试过程中的异常曲线(如I-V曲线的毛刺)、失败的尝试记录(如第一次去封装时腐蚀过度)——这些“非完美”数据往往能揭示操作中的误差来源。

准确性需用统计工具验证:同一批次10个失效样品的漏电流平均值为5μA,标准差≤10%(即0.5μA),说明数据具有一致性;若标准差超过20%,则需检查测试条件是否一致(如温度波动过大)或样品制备是否存在差异。

解读逻辑需“贴合规范”:比如某芯片的漏电流为3μA,超过JESD22-A110规定的1μA阈值,结合SEM观察到栅氧层有针孔缺陷,可判定是栅氧击穿导致的失效;若漏电流在规范范围内,但功能测试失效,则需结合EMMI结果,检查是否存在逻辑电路的开路或短路。

需注意的是,数据分析的边界是“基于现有规范与数据”——不能主观臆断未验证的失效原因,比如仅观察到铝线氧化就判定是潮湿环境导致,需结合封装制程的湿度记录(如封装时湿度≤40%)与EDS的氧元素含量(如氧化层厚度≤10nm),才能得出准确结论。

热门服务

关于微析院所

ABOUT US WEIXI

微析·国内大型研究型检测中心

微析研究所总部位于北京,拥有数家国内检测、检验(监理)、认证、研发中心,1家欧洲(荷兰)检验、检测、认证机构,以及19家国内分支机构。微析研究所拥有35000+平方米检测实验室,超过2000人的技术服务团队。

业务领域覆盖全国,专注为高分子材料、金属、半导体、汽车、医疗器械等行业提供大型仪器测试(光谱、能谱、质谱、色谱、核磁、元素、离子等测试服务)、性能测试、成分检测等服务;致力于化学材料、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半导体材料、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专业研究,为相关企事业单位提供专业的技术服务。

微析研究所是先进材料科学、环境环保、生物医药研发及CMC药学研究、一般消费品质量服务、化妆品研究服务、工业品服务和工程质量保证服务的全球检验检测认证 (TIC)服务提供者。微析研究所提供超过25万种分析方法的组合,为客户实现产品或组织的安全性、合规性、适用性以及持续性的综合检测评价服务。

十多年的专业技术积累

十多年的专业技术积累

服务众多客户解决技术难题

服务众多客户解决技术难题

每年出具十余万+份技术报告

每年出具十余万+份报告

2500+名专业技术人员

2500+名专业技术人员

微析·国内大型研究型检测中心
首页 领域 范围 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