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墨耐溶剂性检测的耐环己酮擦拭性能测定技术规范流程
耐溶剂性检测相关服务热线: 微析检测业务区域覆盖全国,专注为高分子材料、金属、半导体、汽车、医疗器械等行业提供大型仪器测试、性能测试、成分检测等服务。 地图服务索引: 服务领域地图 检测项目地图 分析服务地图 体系认证地图 质检服务地图 服务案例地图 新闻资讯地图 地区服务地图 聚合服务地图
本文包含AI生成内容,仅作参考。如需专业数据支持,可联系在线工程师免费咨询。
油墨耐溶剂性是衡量其在包装、印刷等应用中抵抗溶剂侵蚀的核心性能,而环己酮作为工业常用强溶剂,其擦拭试验能直观反映油墨的耐溶剂稳定性。规范的测定流程是保证结果准确性、重复性的关键,不仅支撑油墨配方优化,更直接服务于产品质量管控。本文围绕油墨耐环己酮擦拭性能测定的全流程,从试样制备、设备选用到操作细节、结果评定,系统梳理各环节的技术规范要求。
试样制备的技术要求
试样承印材料需匹配油墨实际应用场景,如铜版纸、PVC、PET等,需确保表面平整无褶皱、无油污或涂层损伤。若为定制材料,需保留生产批次信息,避免材质差异影响结果。
油墨印刷需严格遵循工艺标准:胶印需控制压力(0.15MPa-0.2MPa)与印刷速度(3000张/小时-5000张/小时),网印需确认网目数(80目-120目)与刮墨压力(5N/cm-10N/cm),印刷后按要求干燥(自然干燥24小时或60℃烘箱干燥1小时),确保油墨完全固化。
试样尺寸统一裁剪为100mm×100mm,印刷区域需覆盖整个试样;卷材试样需截取连续5米内的无接头部分,避免接头处油墨厚度不均。
试样需在标准环境(23℃±2℃、50%±5%RH)下状态调节24小时以上,消除温度湿度波动对油墨结合力的影响;调节后的试样需避免手部直接接触印刷面,防止油脂污染。
试验设备与试剂的选用规范
手动擦拭试验需准备:脱脂棉(无荧光、无纤维脱落,提前用蒸馏水冲洗并105℃干燥30分钟)、不锈钢镊子(避免腐蚀)、1kg定值砝码(确保压力稳定为10N);自动擦拭仪需校准往复速度(60次/分钟±5次)与擦拭头压力(10N±0.5N)。
环己酮试剂需选用分析纯(纯度≥99.5%),避免杂质降低溶剂溶解能力;试剂瓶需用棕色玻璃瓶密封,存储于25℃以下阴凉处,使用前检查无浑浊、无沉淀。
结果评定工具:GB/T 12911-2013五级灰度卡(1级严重脱落、5级无脱落)、10倍放大镜(观察微小油墨脱落)、D65标准光源箱(确保目视评定的光照一致性)。
辅助工具:秒表(精度0.1秒)用于控制擦拭速度,无尘纱布(用于预处理试样),离子风机(消除塑料试样静电)。
试验环境的控制标准
试验需在GB/T 9286-1998规定的标准环境中进行:温度23℃±2℃、相对湿度50%±5%RH。温度过高会加速环己酮挥发,导致擦拭过程中溶剂含量骤降;湿度过大则可能削弱油墨与承印材料的附着力,均需严格控制。
环境需保持清洁:试验台需用无尘布擦拭,避免灰尘附着试样表面;试验区域需安装局部通风橱(风速0.3m/s-0.5m/s),既降低环己酮蒸汽浓度(避免中毒风险),又不影响溶剂在脱脂棉中的保留时间。
避免环境干扰:试验期间禁止开启空调直吹试样,禁止人员频繁走动带起气流;若环境湿度波动超过±3%RH,需暂停试验,待湿度恢复后重新开始。
擦拭前的试样预处理
试验前需目视检查试样:若表面有划痕、气泡或未干油墨,需更换试样;用无尘纱布轻擦印刷面,去除浮尘或松散油墨颗粒,力度以不损伤油墨层为宜。
在试样背面用铅笔标记50mm×50mm的擦拭区域,标记需浅且不穿透至印刷面;用胶带固定试样四边于试验台,确保擦拭时试样无位移——位移会导致擦拭路径偏离,影响结果重复性。
塑料试样需消除静电:用离子风机吹拂10秒,或用沾有异丙醇的纱布轻擦表面,避免静电吸附灰尘或干扰脱脂棉接触。
预处理完成后,需静置5分钟,使试样表面温度与环境一致,避免手部接触带来的温度变化影响油墨溶胀特性。
环己酮擦拭的操作流程
取0.5g脱脂棉,用镊子夹取蘸取环己酮,蘸取量以“饱和不滴落”为标准——轻压试剂瓶壁3次,去除多余溶剂;将脱脂棉固定在擦拭头,手动试验时需在脱脂棉上方放置1kg砝码,确保压力稳定。
擦拭方式为往复式:从标记区域一端开始,沿平行方向往复移动,每次往复距离50mm(覆盖整个标记区),速度控制为60次/分钟(用秒表计时,每10秒完成10次往复)。
每擦拭10次需检查脱脂棉状态:若脱脂棉变干(无溶剂光泽)或沾有大量油墨,需更换新脱脂棉并重新蘸取环己酮;更换时需保持擦拭位置连续,避免遗漏或重复擦拭同一区域。
按标准要求完成擦拭次数(如GB/T 1727-1992规定50次,或客户指定次数),擦拭结束后立即移走脱脂棉,避免溶剂持续作用于油墨层。
擦拭过程的关键控制要点
压力控制:手动试验时,砝码需始终垂直压在脱脂棉上,禁止手部施加额外压力;自动仪器需提前校准压力(10N±0.5N),确保每次试验压力一致——压力偏差会导致油墨脱落程度误判。
速度控制:匀速往复是关键,过快会减少溶剂与油墨的接触时间,过慢则增加溶胀风险;可通过练习形成肌肉记忆,或用自动仪器固定速度。
溶剂含量控制:每次蘸取环己酮后需统一挤压次数(3次),确保脱脂棉中溶剂含量一致;若擦拭中溶剂蒸发过快,可每隔20次用滴管补充1滴环己酮,但需避免过量导致溶剂流淌。
交叉污染预防:不同试样的脱脂棉、镊子需分开使用;更换试样时,需用乙醇清洗擦拭头,去除残留油墨,避免污染下一个试样。
擦拭后的结果评定方法
擦拭结束后,将试样置于试验台自然干燥10分钟(无黏感为准),禁止用烘箱干燥——高温会加速油墨老化,导致褪色或开裂,影响评定准确性。
结果评定采用“灰度卡对比法”:在D65光源下,将灰度卡与试样擦拭区平行放置,目视对比油墨脱落程度——1级为露底面积>50%,2级为25%-50%,3级为10%-25%,4级为<10%,5级为无脱落。
细微缺陷需用10倍放大镜观察:若发现油墨表面有裂纹、点状露底或褪色,需降一级评定;若承印材料有划痕(因压力过大导致),需判定试验无效并重新测试。
评定完成后,需记录结果(如“4级,局部轻微褪色”),并拍摄试样照片(300dpi以上),附于试验报告中作为辅助证明。
试验过程的安全注意事项
环己酮属易燃液体(闪点43℃),试验区域需远离火源、热源,禁止吸烟;试剂需存储于防爆柜,剩余试剂需拧紧瓶盖,避免挥发。
操作时需佩戴防护装备:丁腈手套(防皮肤接触)、护目镜(防溶剂溅入眼睛)、有机气体防毒面具(通风不佳时使用);禁止裸手接触环己酮,避免皮肤干燥或过敏。
应急处理:若溶剂溅到皮肤,立即用清水冲洗15分钟;溅入眼睛需用生理盐水冲洗10分钟后就医;吸入过量蒸汽需转移至通风处,必要时吸氧并就医。
废弃物处理:蘸有环己酮的脱脂棉需放入密封危险品袋,交由有资质机构处置;试验台用乙醇擦拭,去除残留溶剂;试剂瓶需统一回收,不可随意丢弃。
热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