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检测发现的设备温度异常点需要立即停机处理吗
红外检测相关服务热线: 微析检测业务区域覆盖全国,专注为高分子材料、金属、半导体、汽车、医疗器械等行业提供大型仪器测试、性能测试、成分检测等服务。 地图服务索引: 服务领域地图 检测项目地图 分析服务地图 体系认证地图 质检服务地图 服务案例地图 新闻资讯地图 地区服务地图 聚合服务地图
本文包含AI生成内容,仅作参考。如需专业数据支持,可联系在线工程师免费咨询。
红外检测是电气设备状态监测的核心手段之一,能通过热像图精准定位温度异常点,提前预警接触不良、绝缘老化等隐患。但运维人员常面临决策困境:发现异常后是否必须立即停机?答案并非“一刀切”——需结合异常程度、涉及部件、发展趋势、设备类型及现场资源等多维度判断,既要避免过度停机造成生产损失,也要防止侥幸运行引发安全事故。
先明确:温度异常的“异常程度”如何界定
判断是否停机的第一步是量化异常程度,需参考国家标准与红外热像判读规范。根据GB/T 11022《高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标准的共同技术要求》,设备温升(设备温度与环境温度差值)需符合绝缘等级限值:A级绝缘允许温升≤60K,B级≤70K。若温升超过允许值10%以内(如A级绝缘达66K),属于轻微异常;超过20%以上(如A级达72K)则为严重异常。
更关键的是红外热像图的“相对温差(ΔT)”——异常点与周围同类正常部件的温度差。DL/T 664《带电设备红外诊断应用规范》明确:ΔT≤10K为一般缺陷,无需立即停机;10K<ΔT≤30K为严重缺陷,需24小时内处理;ΔT>30K为危急缺陷,必须立即停机。例如某低压柜接线端子温度75℃,周围正常端子55℃,ΔT=20K(严重缺陷),可安排计划停机;若ΔT达40K,说明接头严重氧化,电阻剧增,随时可能引发电弧,必须马上断电。
关键判断:异常点是否涉及“核心安全部件”
核心安全部件指直接影响设备绝缘或系统运行的关键部位,这类部件的严重异常具有“一票否决权”。典型核心部件包括变压器高压绕组、高压母线接头、断路器灭弧室等。以变压器为例,绕组温度直接反映绝缘状态,若热像图显示某绕组温度比其他高15K且超过允许值(A级为105℃),说明存在匝间短路或绝缘损伤,继续运行会导致绝缘击穿,必须立即停机。
非核心部件(如普通低压接线端子、照明配电箱空气开关)的异常决策更灵活。比如某电动机接线盒端子ΔT=15K(严重缺陷),可先带电紧固或降低负载,待生产间隙再更换;若为核心的定子绕组ΔT=15K,则需立即停机——因绕组绝缘损坏会直接导致电动机烧毁。
还要看:异常的“发展趋势”——是稳定还是急剧上升
温度异常的发展趋势比当前值更能反映故障严重性。需通过连续监测判断:稳定型异常(每小时波动≤2℃)多为慢性故障(如轻微氧化),可观察;急剧上升型(每小时上升≥5℃)多为急性故障(如接触点氧化加剧、局部放电),必须立即处理。
例如某水泥厂回转窑主电动机,定子绕组温度95℃(允许值105℃),连续3小时监测无变化,属于稳定型,可继续运行;若1小时内从95℃升至110℃,说明绕组绝缘开始击穿,热量快速累积,必须马上停机——否则10分钟内温度可能超过120℃,引发绕组烧毁。再如某变电站10kV断路器,灭弧室30分钟内从65℃升至75℃,说明内部触头烧蚀或气体泄漏,需立即断开断路器防止爆炸。
场景差异:不同设备类型的停机决策逻辑不同
不同设备的运行特性与故障后果差异大,决策逻辑需针对性调整:
1、变压器:顶层油温是关键(A级绝缘允许≤85℃),若油温超85℃且绕组温度同步上升,需立即降低负载;若油温正常但某绕组温度比其他高15K,说明匝间短路,必须停机。
2、电动机:定子绕组温度超允许值但负载率≤70%、无异常振动(≤4.5mm/s),可先降低负载观察。例如某风机电动机定子温度110℃(允许105℃),负载率60%、振动3.2mm/s,降低负载至48%后温度降至100℃,无需停机。
3、开关柜:母线接头ΔT=20K(严重缺陷),需24小时内紧固;若ΔT=25K且热像显示热点扩散(周围绝缘件升温),说明已影响绝缘,必须立即停机。
补充考量:现场运维资源的可及性
实际决策需结合现场资源,避免“理想主义”。若异常设备有备用(如生产线备用电机),可立即切换备用后停机;若无备用,需权衡“停机损失”与“运行风险”——比如某制药厂发酵罐电动机(无备用)温度超允许值10%(稳定型),停机将导致菌种死亡损失50万元,此时可选择带故障运行,但需每30分钟监测温度,同时紧急采购配件。
此外,维修资源响应速度也很重要:若严重缺陷但维修人员2小时能到,可等待人员到场后停机;若需24小时且异常有上升趋势,必须联系供电部门紧急断电。低压设备异常且环境安全(无易燃易爆物),可由运维人员直接处理;高压设备则需专业人员到场,不能盲目操作。
热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