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检验从样本采集到结果出具的完整流程是怎样的呢
医学检验相关服务热线: 微析检测业务区域覆盖全国,专注为高分子材料、金属、半导体、汽车、医疗器械等行业提供大型仪器测试、性能测试、成分检测等服务。 地图服务索引: 服务领域地图 检测项目地图 分析服务地图 体系认证地图 质检服务地图 服务案例地图 新闻资讯地图 地区服务地图 聚合服务地图
本文包含AI生成内容,仅作参考。如需专业数据支持,可联系在线工程师免费咨询。
医学检验是临床诊断的核心支撑,其结果的可靠性依赖于从患者准备到报告签发的全流程标准化操作。从患者空腹准备、样本采集的细节控制,到实验室检测的质量把控,每一步都容不得半点马虎——小到一根止血带的绑扎时间,大到仪器的校准精度,都可能影响结果的准确性。了解这一完整流程,既能帮助患者更好配合检验,也能让医护人员更精准地管控质量,最终为疾病诊断提供“铁证”。
样本采集前的患者准备
患者状态是检验结果的“初始变量”。血糖、血脂等项目要求空腹8-12小时(可少量饮水),若进食会导致甘油三酯、血糖飙升——比如吃油条后检测血脂,甘油三酯可能从正常的1.7mmol/L涨到5mmol/L以上,直接干扰判读。药物影响同样关键:抗生素会抑制细菌生长,导致尿培养假阴性;华法林会延长凝血酶原时间,若患者未告知用药史,可能被误判为凝血功能障碍。此外,剧烈运动(如跑步后肌酸激酶升高)、情绪紧张(如焦虑导致肾上腺素升高)也会改变结果,需提前调整状态。
特殊样本的准备更讲究:尿液常规要留“清洁中段尿”——女性需避开经期,用温水洗外阴后,弃去前半段尿,取中间10ml;粪便标本要挑带血或黏液的部分,比如腹泻患者的脓血便,若取正常部分会漏检病原菌;24小时尿蛋白定量需从早7点排空膀胱开始,收集全天尿液,最后在次日7点收最后一次,摇匀后取10ml送检。
样本采集前的医护准备
医护人员的“前置工作”决定了采集的准确性。首先要核对“人、单、管”一致:住院患者的申请单是“血常规+生化”,就得拿EDTA抗凝管(血常规)和促凝管(生化),错用管子会让标本直接报废。其次要检查器械:静脉采血的真空采血管要查有效期,包装破了绝不能用;末梢血的采血针必须一次性,避免交叉感染;细菌培养瓶要确认培养基没变质——比如血培养瓶里的营养琼脂若浑浊,说明失效,得换。
还要评估患者情况:老年患者血管细,得选手背静脉,避免反复穿刺;晕血的患者要让其平卧,家属陪同,防止晕厥。这些细节不是“多余”,而是避免采集失败的关键。
样本采集的规范操作
静脉血是最常见的样本,扎止血带不能超过1分钟——时间长了会让局部淤血、红细胞破裂(溶血),导致钾、乳酸脱氢酶结果虚高。采血顺序要按“凝血管→血清管→抗凝管”来,先采抗凝管会让血液凝固,没法做血常规。采完要轻轻颠倒抗凝管5-8次,别剧烈晃,不然也会溶血。
末梢血(指尖血)得先暖手3分钟,让血液循环起来,穿刺深度2-3mm就行,第一滴血要擦去(避免组织液混入),再用毛细管吸,这样结果才准。尿液采集时,女性要擦干净外阴,男性要翻包皮,防止分泌物污染——比如白带混进尿里,会让白细胞结果假阳性。
样本的即时标识与核对
采集后第一时间贴标识,内容要全:姓名、病历号、采集时间、样本类型(如“静脉血”“清洁中段尿”)、检测项目。标识得用防水笔或条形码,别用铅笔——遇水就糊了。然后要“一对一”核对:把患者姓名和标识念一遍,确认没错,避免“张冠李戴”——比如把患者A的血贴成患者B的,结果错了会出大事。
特殊样本(如脑脊液、胸腹水)要标“立即送检”,提醒转运员优先送——脑脊液放久了会凝固,细菌会死,没法测白细胞和病原菌。
样本的转运与保存
转运要“跟时间赛跑”:常规样本(血常规、生化)1-2小时内送实验室,急诊(血气、心肌酶)必须立刻送——血气标本超过30分钟,血液里的二氧化碳逸出,pH值会升高,没法判断酸碱平衡。温度控制是核心:血清标本用冰袋装,保持2-8℃,不然谷丙转氨酶在37℃放2小时,活性掉20%;尿液超过2小时要加甲醛,防止细菌繁殖;血培养瓶要放37℃保温箱,促进细菌生长。
传染样本(乙肝、艾滋血)要用双层密封袋,标“生物危害”,别漏了——不然转运员有感染风险。没法及时送的样本,血清放-20℃冻起来,但别反复冻融,会让蛋白质变性。
实验室样本接收与验收
实验室收样本时,要“挑刺”:先对患者信息,申请单是“张三”,样本标识得一样;再看样本类型,申请“尿液”,拿过来的得是尿;然后查样本质量——血标本溶血了?尿标本漏了?粪便混了卫生纸?这些都算不合格,得退回去重新采,还得记录原因。比如溶血的血标本,钾结果会虚高,没法用;污染的尿标本,白细胞会假阳性,必须重留。
合格的样本要录入LIS系统(实验室信息系统),生成唯一编号,比如“20240520-001”,方便后续追踪。
样本的预处理
预处理是“把样本变成能测的样子”。静脉血要离心:3000rpm转10分钟,分开血清(促凝管)和血浆(抗凝管)——血清没有纤维蛋白原,做生化;血浆有纤维蛋白原,做凝血功能。尿液要离心1500rpm转5分钟,取沉渣涂片,看红细胞、管型;粪便要加生理盐水稀释,涂片找寄生虫卵——比如蛔虫卵是椭圆形,有蛋白质膜,得和杂质区分开。
预处理完立刻测,别放着:血清放2小时,酶活性会降,结果就不准了。
检验检测的具体实施
检测前要“校准仪器”:生化分析仪用校准品(已知浓度的标准物质)调参数,比如校准品血糖是5.0mmol/L,仪器测出来得是5.0±0.1,不然结果没法信。然后做质控:每天开机测质控品,比如血常规的白细胞质控范围4-10×10^9/L,要是测到12×10^9/L,说明仪器失控,得查试剂有没有过期、有没有污染。
操作要规范:生化加样用一次性针,别重复用——不然样本交叉污染,会出现假阳性;细菌培养在无菌操作台做,别让空气中的细菌落进去;手工项目(比如粪便涂片)得经验丰富的检验师来,比如找寄生虫卵,得认形态,蛔虫卵是椭圆的,有层壳,别把食物残渣当虫卵。
结果的初步核对与异常复核
检测完先对“患者-结果”:张三的结果要对应张三的申请单,别搞混。然后看结果有没有超出参考范围:比如血糖15mmol/L(正常3.9-6.1),先查样本有没有溶血,仪器有没有质控,操作对不对——比如患者没空腹,那结果异常是合理的;要是仪器没校准,就得重新测。
异常结果必须复核:白细胞20×10^9/L,先重测样本,排除仪器误差;要是还高,得结合临床——患者有肺炎,那是炎症反应,合理;要是没感染,得建议做骨髓穿刺。危急值(比如血糖低于2.8mmol/L、血钾高于6.5mmol/L)要立刻打电话给医生,血钾高会心脏骤停,得马上处理。
报告的审核与签发
结果要由中级以上检验师审核:先看检测方法对不对(比如血糖用酶法,符合国标),再看结果和临床匹配吗(患者黄疸,胆红素高是合理的),最后查异常结果有没有复核记录。审核过了,生成报告:内容要全,有患者信息、检测项目、结果、参考范围、检测方法、审核者签名。
报告发出去前,要确认格式规范:异常结果标“↑”或“↓”,别写“异常”——比如血糖15mmol/L,标“↑”比“异常”更清楚。患者问结果,检验师要解释:比如甘油三酯高,得问“你是不是没空腹?”“有没有吃油腻的?”,帮患者找原因。
热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