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恶英检测中使用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有哪些操作要点
二恶英检测相关服务热线: 微析检测业务区域覆盖全国,专注为高分子材料、金属、半导体、汽车、医疗器械等行业提供大型仪器测试、性能测试、成分检测等服务。 地图服务索引: 服务领域地图 检测项目地图 分析服务地图 体系认证地图 质检服务地图 服务案例地图 新闻资讯地图 地区服务地图 聚合服务地图
本文包含AI生成内容,仅作参考。如需专业数据支持,可联系在线工程师免费咨询。
二恶英是一类具有强致癌性、致畸性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广泛存在于垃圾焚烧、化工生产等场景中。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因兼具高分离能力与高灵敏度,是二恶英检测的“金标准”。但二恶英在环境或生物样品中含量极低(常以pg级存在),且基质复杂,GC-MS的操作细节直接决定结果的准确性与可靠性。本文聚焦二恶英检测中GC-MS技术的核心操作要点,从样品前处理到数据质量控制逐一拆解,为实验室实际操作提供参考。
样品前处理:痕量目标物的“富集与净化”
二恶英检测的第一步是样品前处理,核心是“提得出、去得净”。以土壤样品为例,提取常用索氏提取法——需用正己烷与二氯甲烷(1:1)混合溶剂,提取时间至少16小时(确保难溶的二恶英完全溶出);若样品是水,则用液液萃取,加氯化钠提高回收率。提取后的溶液要浓缩到1mL左右,这一步得注意温度:氮吹时温度不超过40℃,避免二恶英因高温分解(比如2,3,7,8-TCDD在超过50℃时会有轻微降解)。
净化是前处理的关键——要去掉脂肪、色素、硫化物等基质干扰。硅胶柱是常用工具:先装6g活化过的硅胶(130℃烘4小时),用正己烷预淋洗,再把浓缩液倒上去,用正己烷-二氯甲烷(98:2)淋洗,收集淋出液。要是样品是动物肝脏这类高脂肪样品,还得加一步凝胶渗透色谱(GPC):用环己烷-乙酸乙酯(1:1)做流动相,收集15-30分钟的馏分(对应二恶英的保留时间),再过硅胶柱,这样能彻底除脂肪。
还有一点要注意:前处理全程用玻璃器皿,不能用塑料——塑料会吸附二恶英,导致回收率下降。所有器皿用之前得用重铬酸钾洗液浸泡,再用甲醇冲洗,最后在马弗炉里500℃烧2小时,彻底去污染。
色谱柱:分离二恶英的“关键通道”
色谱柱的选择直接影响分离效果。二恶英是多氯代芳烃,得用耐高温、低流失的毛细管柱——常用的有DB-5MS(5%苯基-95%二甲基聚硅氧烷)或HT-8(100%甲基聚硅氧烷)。柱长一般选30m(分离效果好),内径0.25mm(兼顾柱容量与分离度),膜厚0.25μm(适合低沸点到高沸点的二恶英组分)。比如分离四氯到八氯二恶英,30m的DB-5MS能把2,3,7,8-TCDD和其他异构体分开,不会出现峰重叠。
柱子的维护也很重要。新柱子用之前得老化:连到进样口,不接质谱,通氦气(流速1mL/min),从50℃升到300℃(5℃/min),保持4小时,再升到柱子最高温度(比如DB-5MS是325℃)保持1小时,把里面的残留溶剂和低沸点杂质赶出去。要是柱子用久了出现鬼峰(比如进样后出现不明峰),就得把柱子两端各切1-2cm——柱子两端容易积累污染物,切了再老化,鬼峰就没了。
还有,柱子的安装要规范:插入进样口的长度是10mm(不同进样口可能有差异,得看说明书),插入质谱的长度是0.5mm(刚好到离子源的入口),这样能避免样品在柱子里残留,或者进入质谱时出现歧视效应。
质谱参数:捕捉痕量信号的“精准设置”
质谱部分的核心是“选对离子、调对参数”。首先是离子源:二恶英检测用电子轰击电离(EI)源,电子能量设70eV——这是标准条件,能得到稳定的碎片离子,方便和NIST谱库对比。离子源温度要高,一般280-300℃——二恶英是脂溶性的,高温能让样品快速电离,避免残留(要是温度太低,样品会粘在离子源上,导致后面的检测出现记忆效应)。
然后是质量分析器:二恶英需要高分辨率质谱(HRMS),比如磁质谱或飞行时间质谱(TOF-MS),分辨率得达到10000以上——比如2,3,7,8-TCDD的分子离子峰是m/z 321.8965,要是分辨率不够,会和m/z 321.9000的干扰峰混在一起,导致定性错误。
监测模式用选择离子监测(SIM)——针对每个二恶英同系物选2-3个特征离子。比如2,3,7,8-TCDD选m/z 320(M-2Cl)、322(M-Cl)、324(M),其中m/z 322是丰度最高的,作为定量离子;m/z 320和324作为定性离子。SIM模式能过滤掉大部分干扰离子,提高灵敏度——比如检测限能降到pg级,刚好符合二恶英的含量水平。
进样系统:避免“样品歧视”的细节
进样系统的调试要围绕“让样品均匀进入柱子”。首先是进样口温度:得比样品中最高沸点组分高20-30℃,比如二恶英的最高沸点是八氯二恶英(340℃),进样口温度就设320℃——要是温度太低,高沸点的二恶英会在进样口冷凝,导致峰型变宽,灵敏度下降。
进样方式选不分流进样——二恶英是痕量分析,不分流能让样品全部进入柱子,提高灵敏度。但要注意分流阀的开关时间:进样后0.8-1分钟打开分流阀(比如溶剂是正己烷,沸点69℃,1分钟后溶剂基本全部进入柱子,再打开分流阀,避免溶剂峰进入质谱,弄脏检测器)。
衬管的选择也不能忽视:要用去活的玻璃衬管(比如硅烷化处理),避免吸附二恶英——要是衬管没去活,极性的二恶英会粘在衬管内壁,导致回收率下降。衬管里加一点玻璃棉(去活的),能把样品中的颗粒物挡住,避免堵塞柱子。
进样量控制在1-2μL——太多会导致柱超载,峰型变成宽峰或分叉峰;太少的话,信号太弱,检测不到。进样针要选气密性好的(比如哈美顿针),避免进样时漏液,影响重复性。
数据采集:“准确定性定量”的关键
数据采集的第一步是设置保留时间窗口——得先跑标准品,记录每个二恶英同系物的保留时间,比如2,3,7,8-TCDD的保留时间是15分钟,八氯二恶英是25分钟,采集时间就设从0到30分钟,覆盖所有目标组分。要是保留时间漂移(比如柱子老化后,保留时间变长),得重新跑标准品,调整保留时间窗口。
定量用内标法——内标选C13标记的二恶英(比如C13-2,3,7,8-TCDD),在提取前加进去(比如每个样品加10pg)。内标能校正提取、浓缩、进样过程中的损失:比如提取时索氏提取没提干净,内标会跟着损失,最后计算时用“样品中目标物的峰面积/内标的峰面积”,再乘以内标的浓度,就能得到准确的结果。
定性要满足三个条件:目标物的保留时间和标准品相差不超过0.1分钟;特征离子的丰度比和标准品相差不超过15%(比如m/z 322和m/z 320的丰度比,标准品是3:1,样品里得在2.55-3.45之间);至少有两个特征离子符合要求——这样才能确定样品中确实有目标二恶英,避免假阳性。
质量控制:避免“错误结果”的防线
质量控制是最后一道防线,得做三个样:空白样、平行样、加标回收样。空白样用试剂代替样品,跟着样品一起做前处理——要是空白样中检测到二恶英,说明试剂或器皿被污染了,得重新换试剂或清洗器皿。
平行样每批做10%(比如10个样品做1个平行样),相对偏差要小于15%——要是偏差太大,说明前处理或进样有问题,得重新做。加标回收样是在样品中加已知量的二恶英标准品(比如加10pg 2,3,7,8-TCDD),回收率要在70%-130%之间——回收率太低,说明前处理有损失;太高,说明有污染或基质增强效应。
还有仪器的稳定性检查:每天开机后,先跑标准品,看峰型、保留时间、响应值有没有变化——比如标准品的峰面积变异系数超过5%,就得调质谱参数(比如离子源温度、电子能量),或者老化柱子。
干扰消除:“去伪存真”的技巧
二恶英检测中常见的干扰有三种:基质干扰、同位素干扰、柱流失干扰。基质干扰比如脂肪、色素,前面说过用GPC和硅胶柱能去掉;同位素干扰比如五氯二苯并呋喃(PCDF)的m/z 348和六氯苯的m/z 348,这时候用高分辨率质谱就能分开——高分辨率能区分m/z 348.875和m/z 348.900的差异,避免误判。
柱流失干扰是柱子老化不好导致的,比如硅氧烷碎片离子(m/z 207、281),这时候得重新老化柱子——把柱子连到进样口,通氦气,升到300℃保持4小时,把柱子里的残留硅氧烷赶出去。要是老化后还有干扰,就得换柱子了。
还有一种干扰是“记忆效应”——比如上一个样品是高浓度的二恶英,下一个样品会检测到残留。避免的方法是:每做10个样品,跑一个空白溶剂(正己烷),把柱子里的残留冲出去;要是空白溶剂里有信号,就多跑几个空白,直到信号消失。
热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