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问题

常见问题

服务热线:

药品检测过程中需要遵循哪些国家标准和技术规范

三方检测机构-王工 2018-01-28

药品检测相关服务热线: 微析检测业务区域覆盖全国,专注为高分子材料、金属、半导体、汽车、医疗器械等行业提供大型仪器测试、性能测试、成分检测等服务。 地图服务索引: 服务领域地图 检测项目地图 分析服务地图 体系认证地图 质检服务地图 服务案例地图 新闻资讯地图 地区服务地图 聚合服务地图

本文包含AI生成内容,仅作参考。如需专业数据支持,可联系在线工程师免费咨询。

药品检测是保障药品质量、安全与有效性的核心环节,其结果的可靠性直接关联公众健康。而国家标准与技术规范作为检测活动的“标尺”,从样品处理、方法选择到结果判定均提供了明确依据。本文将系统梳理药品检测过程中需遵循的主要标准与规范,涵盖通用要求、理化分析微生物控制、生物制品、中药等多维度,为行业从业者提供清晰的合规指引。

基础通用标准:检测方法与流程的“底层逻辑”

药品检测的第一步是确保方法可靠,《药品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指导原则》(YBB00172003)是核心依据。该指导原则要求,任何用于质量标准的分析方法都需验证准确度(加标回收率通常95%-105%)、精密度(重复性RSD≤2.0%、中间精密度RSD≤3.0%)、专属性(区分被测物与杂质)、检测限(信噪比3:1)、定量限(信噪比10:1)等8项指标。例如新建HPLC含量测定方法,需通过改变流动相pH、柱温验证耐用性,确保微小变动下结果稳定。

《药品检验工作规范》(食药监办药化监〔2016〕115号)则明确全流程要求:样品需核对名称、批号并记录;检验原始数据需实时填写,不得事后补记;留样需保存至药品有效期后1年(易变质品可缩短但需记录)。这些要求是检测结果可追溯的基础。

理化检测:以《中国药典》通则为核心的技术指引

理化检测遵循《中国药典》四部“通则”,如高效液相色谱法(通则0512)规定系统适用性试验:理论塔板数≥2000、分离度≥1.5、重复性峰面积RSD≤2.0%、拖尾因子0.9-1.1。若测某片剂含量,需先确认系统符合要求,否则结果无效。

容量分析法(通则0701)对滴定液标定要求严格:基准物质需干燥至恒重(如邻苯二甲酸氢钾失重≤0.05%);平行标定3份,相对平均偏差≤0.1%;滴定液需标注配制/标定日期和浓度。如用氢氧化钠滴定阿司匹林,滴定液浓度准确性直接影响结果,标定环节不可省。

《药品红外光谱集》(2020版)是红外鉴别补充,收录千余种药品标准光谱图(如阿莫西林需与集上图一致),解决无对照品时的鉴别问题。

微生物检测:从无菌到内毒素的全链条控制

微生物检测核心是《中国药典》四部“微生物学检查法”。无菌检查法(通则1101)要求:培养基做适用性试验(接种金葡菌、枯草杆菌观察生长);阳性对照用同属微生物(如注射剂用金葡菌);抑菌性供试品需用薄膜过滤法去干扰(如抗生素)。

微生物限度检查法(通则1105)针对非无菌药品,计数方法需验证回收率(细菌≥70%、真菌≥60%),若不足需调整(如增加稀释倍数、加中和剂)。如检查中药膏剂微生物,因含防腐剂需加吐温-80中和后平板计数。

细菌内毒素检查法(通则1143)用鲎试剂,需复核灵敏度(λc在0.5λ-2λ),供试品做干扰试验(内毒素回收率50%-200%)。如头孢曲松钠内毒素检查,需稀释至无干扰浓度再试验。

《药品微生物检验替代方法验证指导原则》允许快速法(如ATP发光法)替代传统培养,但需验证准确性、精密度,确保与传统法一致。

生物制品:针对活性与安全性的特殊规范

生物制品(疫苗、单抗、胰岛素)遵循《中国药典》三部和《生物制品质量控制分析方法验证指导原则》。活性是关键,如乙肝疫苗效价用小鼠LD50法,需按《生物制品活性测定指导原则》操作,反映免疫原性。

分子量测定用凝胶过滤色谱法(GFC),遵循《生物制品分子量测定指导原则》:柱效≥10000,用已知蛋白(牛血清白蛋白)校准,供试品峰对称(拖尾≤1.5)。如单抗分子量需与理论值一致。

安全性检测如外源性DNA残留(通则3407)用荧光法,限量≤10ng/剂;宿主细胞蛋白(HCP)用ELISA,限量≤0.1%。《生物制品无菌检查规程》要求样品灭活(如病毒疫苗加β-丙内酯),培养基加中和剂。

中药:结合基原与炮制的针对性要求

中药检测遵循《中国药典》四部“中药检定通则”(通则2001)和省级《中药饮片炮制规范》。基原鉴定是基础,如人参需是五加科植物人参的根和根茎,性状有“芦头”“芦碗”“珍珠点”,显微观察韧皮部树脂道(含黄色分泌物)。

炮制饮片需测成分变化,如酒炙大黄蒽醌类成分(大黄素、大黄酚)需比生大黄高,醋炙延胡索乙素≥0.05%,符合炮制规范的含量要求。

安全性检测如农药残留(通则2341)测有机氯(六六六≤0.1mg/kg)、有机磷;重金属(通则2321)测铅≤5mg/kg、镉≤0.3mg/kg。《中药材DNA条形码分子鉴定指导原则》用ITS2序列区分人参与西洋参,解决混淆品问题。

安全性检测:杂质与残留的严格控制

安全性检测遵循《药品杂质分析指导原则》《药物遗传毒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杂质控制:已知杂质(如阿司匹林中游离水杨酸)限量≤0.1%,用对照品法;未知杂质总杂≤0.5%,需鉴定≥0.1%的杂质。

基因毒性杂质(如甲磺酸酯)按ICH Q3A/B用“阈值法”(TTC=1.5μg/天),如某原料药中甲磺酸甲酯限量≤0.00015%。

有机溶剂残留(通则0861)依ICH Q3C分类:一类溶剂(苯)≤0.0002%,二类(乙腈)≤0.041%,三类(乙醇)≤0.5%。如注射剂中丙酮用顶空气相测,需≤0.5%。

遗传毒性试验做Ames(基因突变)、染色体畸变(染色体损伤)、小鼠淋巴瘤试验,阳性需进一步做致癌性试验,确保安全。

检测机构:资质与质量控制的合规要求

机构需符合《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CNAS-CL01)和《药品检验机构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有固定场所(分区样品接收、检测、留样);人员需药学本科以上或中级职称,经培训考核;仪器需校准(天平每年计量院校准,液相每半年性能验证)。

内部质量控制做平行样(偏差≤2%)、加标回收率(98%-102%)。如测片剂含量,需2份平行样偏差≤2%,加标回收率符合要求。

外部质量评估需参加中检院/CNAS能力验证(如“药品有效成分含量测定”),结果满意(Z≤2)说明能力符合;不满意(Z>2)需查因(人员操作、仪器故障),采取纠正措施(重新培训、校准仪器)。

《药品检验机构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要求“不符合工作控制程序”:若平行样偏差大,需停止检测,查因(样品污染、试剂变质),纠正后重新检测;若已出报告,需召回重测,确保数据完整性。

热门服务

关于微析院所

ABOUT US WEIXI

微析·国内大型研究型检测中心

微析研究所总部位于北京,拥有数家国内检测、检验(监理)、认证、研发中心,1家欧洲(荷兰)检验、检测、认证机构,以及19家国内分支机构。微析研究所拥有35000+平方米检测实验室,超过2000人的技术服务团队。

业务领域覆盖全国,专注为高分子材料、金属、半导体、汽车、医疗器械等行业提供大型仪器测试(光谱、能谱、质谱、色谱、核磁、元素、离子等测试服务)、性能测试、成分检测等服务;致力于化学材料、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半导体材料、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专业研究,为相关企事业单位提供专业的技术服务。

微析研究所是先进材料科学、环境环保、生物医药研发及CMC药学研究、一般消费品质量服务、化妆品研究服务、工业品服务和工程质量保证服务的全球检验检测认证 (TIC)服务提供者。微析研究所提供超过25万种分析方法的组合,为客户实现产品或组织的安全性、合规性、适用性以及持续性的综合检测评价服务。

十多年的专业技术积累

十多年的专业技术积累

服务众多客户解决技术难题

服务众多客户解决技术难题

每年出具十余万+份技术报告

每年出具十余万+份报告

2500+名专业技术人员

2500+名专业技术人员

微析·国内大型研究型检测中心
首页 领域 范围 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