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AS认证资质

CNAS认证资质

服务热线:

实验室质量控制措施对维持CNAS认证资质的作用

三方检测机构 2025-09-16

[ CNAS认证资质 ]相关服务热线: 微析检测业务区域覆盖全国,专注为高分子材料、金属、半导体、汽车、医疗器械等行业提供大型仪器测试、性能测试、成分检测等服务。

本文包含AI生成内容,仅作参考。如需专业数据支持,可联系在线工程师免费咨询。

CNAS(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认证是实验室技术能力与管理水平的权威背书,其资质维持需持续满足认可准则要求。实验室质量控制措施作为核心管理手段,直接关联着检测/校准结果的可靠性、流程的规范性,是保障CNAS资质有效性的基础支撑。

质量控制是CNAS准则的核心要求落地载体

CNAS-CL01:2018《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第7.7条明确要求,实验室应实施质量控制以确保结果有效性。质量控制并非抽象概念,而是将准则转化为具体行动的载体——例如,准则要求“策划并实施内部质量控制”,实验室通过《内部质量控制程序》明确平行样、留样再测的适用场景与判定标准,直接响应准则的量化要求;准则要求“可行时参与外部质量评估”,实验室参与的能力验证(PT)计划,正是这一要求的落地,其结果成为CNAS评审中“能力持续符合”的直接证据。

此外,准则强调“质量控制结果应被评价”,实验室通过《质量控制结果评价表》对IQC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如计算变异系数)、形成报告,确保“结果评价”不流于形式。这些具体措施让准则的“原则性要求”变成“可操作、可验证”的管理行为,是CNAS资质维持的“底层逻辑”。

内部质量控制保障检测结果的持续一致性

内部质量控制(IQC)是实验室“自我验证”的核心手段,其目标是确保同一实验室、同一方法在不同时间、不同人员操作下,结果保持一致——这正是CNAS对“结果可靠性”的核心要求。例如,环境检测实验室测定水质COD时,每批次样品需做2个平行样,偏差控制在5%以内;若偏差超过限值,实验室需立即查找原因(如试剂混合不均、仪器进样量偏差),并重新检测,直到结果符合要求。

再比如,食品实验室对留样的奶粉样品进行“留样再测”:将第0天检测的蛋白质含量(19.2g/100g)与第30天的复测结果(19.0g/100g)对比,偏差1.05%,符合CNAS对“结果稳定性”的要求。这种“自我检查”机制,避免了因人员操作波动、仪器漂移等因素导致的结果偏差,让实验室的检测结果持续满足CNAS的“一致性”标准。

外部质量评估验证实验室的能力可比性

外部质量评估(如能力验证、实验室间比对)是CNAS判定实验室“能力持续符合”的关键依据——CNAS-RL01《实验室认可规则》明确要求,实验室应在认可周期内参与至少1次相关领域的能力验证,且结果需“满意”。例如,医学实验室参加全国临床检验中心组织的“血清葡萄糖测定”PT计划,其结果的Z值为1.2(Z≤2为满意),说明该实验室的检测能力与全国数千家认可实验室“可比”,直接满足CNAS对“能力横向一致”的要求。

若实验室未参与PT或结果不满意,CNAS将启动“能力调查”程序,甚至暂停资质——某化工实验室曾因未参与“涂料中VOC含量”PT计划,被CNAS要求提交《整改报告》,直到补充参与并获得满意结果后,才恢复资质。可见,外部质量控制是实验室“能力符合”的“外部背书”,是CNAS资质维持的“刚性门槛”。

质量控制数据的追溯性满足CNAS的记录管理要求

CNAS对记录的核心要求是“可追溯”——评审时,评审员会调阅近3年的质量控制记录,验证“措施持续实施”。质量控制数据正是这种“追溯性”的核心载体:例如,化学实验室保存了2022-2024年的《加标回收记录》,其中每批次的回收率都在95%-105%之间(符合方法标准要求);同时,记录中详细标注了“加标量”“检测人员”“仪器编号”等信息,让评审员可以“从结果回溯到操作全流程”。

再比如,某计量校准实验室的《期间核查记录》,详细记录了每台电子天平的核查日期(每月1次)、核查用标准砝码(F1级,编号F1-005)、核查结果(示值误差≤0.1mg)——这些记录不仅证明实验室按CNAS要求实施了设备期间核查,更让“设备状态持续符合要求”成为“可验证的事实”,避免了因记录缺失导致的资质风险。

异常结果的纠正预防机制规避CNAS资质风险

CNAS要求实验室“对不符合工作进行纠正”,而质量控制中的“异常结果处理”,正是这一要求的具体体现。例如,微生物实验室在做大肠杆菌计数时,发现某批次平行样的结果偏差达15%(标准限值10%),立即启动《异常结果处理程序》:

第一步,复查原始记录(发现“接种量”记录模糊)。

第二步,重新接种同一样品(确认接种量为1mL,符合方法要求)。

第三步,查找仪器原因(发现恒温培养箱的温度波动达±2℃,超过标准的±1℃)。

第四步,校准培养箱后重新检测,结果偏差降至8%,符合要求。

同时,实验室制定了“预防措施”:给培养箱安装温度预警系统,当温度波动超过±0.5℃时自动报警。这种“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预防再发”的闭环机制,让实验室在CNAS评审中证明“有能力识别并纠正不符合”,避免了因“未处理异常”导致的资质暂停风险。

人员能力的质量控制确保操作的规范性

CNAS要求“实验室人员的能力应持续满足要求”,而质量控制中的“人员比对”,是验证人员能力的核心方法。例如,病理实验室让2名检验员对同一份组织切片进行“癌细胞计数”,检验员A的结果是25个/高倍视野,检验员B是27个/高倍视野,偏差8%(标准限值10%),说明两人的操作一致性符合要求;若偏差超过限值,实验室会安排“再培训”(如重新学习《病理切片判读标准》),直到比对结果符合要求。

再比如,气相色谱实验室的“新人操作考核”:让新员工检测同一样品的苯含量,结果与资深员工的偏差为2%(标准限值5%),证明新员工的操作能力符合CNAS要求。这种“人员能力验证”机制,避免了因“人员操作不规范”导致的结果偏差,确保实验室的“人员能力持续符合”CNAS要求。

设备与试剂的质量控制保障检测基础的可靠性

设备和试剂是检测的“基础工具”,其状态直接影响结果有效性——CNAS要求“实验室应对设备进行维护和校准”“对试剂进行验收”,而质量控制中的“设备期间核查”“试剂验收”,正是这一要求的落地。例如,液相色谱实验室的《试剂验收记录》,详细记录了每批乙腈的“纯度检测”结果(HPLC级,纯度≥99.9%)、“空白试验”结果(吸光度≤0.02),确保试剂符合方法标准要求;同时,《设备期间核查记录》显示,每台液相色谱仪的“柱压波动”≤5%(符合仪器维护要求)。

再比如,某建材实验室的《水泥抗压强度试验机期间核查》:用标准力传感器(量程2000kN,精度0.5级)对试验机进行核查,结果示值误差为0.3%(标准限值1%),证明设备状态良好。这种“基础工具的质量控制”,让实验室的检测结果“从源头就可靠”,直接满足CNAS对“检测基础条件持续符合”的要求。

关于微析院所

ABOUT US WEIXI

微析·国内大型研究型检测中心

微析研究所总部位于北京,拥有数家国内检测、检验(监理)、认证、研发中心,1家欧洲(荷兰)检验、检测、认证机构,以及19家国内分支机构。微析研究所拥有35000+平方米检测实验室,超过2000人的技术服务团队。

业务领域覆盖全国,专注为高分子材料、金属、半导体、汽车、医疗器械等行业提供大型仪器测试(光谱、能谱、质谱、色谱、核磁、元素、离子等测试服务)、性能测试、成分检测等服务;致力于化学材料、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半导体材料、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专业研究,为相关企事业单位提供专业的技术服务。

微析研究所是先进材料科学、环境环保、生物医药研发及CMC药学研究、一般消费品质量服务、化妆品研究服务、工业品服务和工程质量保证服务的全球检验检测认证 (TIC)服务提供者。微析研究所提供超过25万种分析方法的组合,为客户实现产品或组织的安全性、合规性、适用性以及持续性的综合检测评价服务。

十多年的专业技术积累

十多年的专业技术积累

服务众多客户解决技术难题

服务众多客户解决技术难题

每年出具十余万+份技术报告

每年出具十余万+份报告

2500+名专业技术人员

2500+名专业技术人员

微析·国内大型研究型检测中心
首页 领域 范围 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