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AS认证资质现场评审末次会议的决议内容
[ CNAS认证资质 ]相关服务热线: 微析检测业务区域覆盖全国,专注为高分子材料、金属、半导体、汽车、医疗器械等行业提供大型仪器测试、性能测试、成分检测等服务。
本文包含AI生成内容,仅作参考。如需专业数据支持,可联系在线工程师免费咨询。
CNAS(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认证资质现场评审是实验室/检验机构获取或保持认可的关键环节,而末次会议作为评审收尾,其决议内容直接承载评审组对机构符合性的最终判断,是机构了解合规状态、启动整改的核心依据。本文系统拆解决议具体内容,助力机构准确理解要点,高效响应评审要求。
决议的核心定位:评审结论的正式化呈现
末次会议决议是评审组基于全流程(文件审查、现场试验、人员访谈等)的综合判断,是对机构是否符合CNAS-CL01等准则的正式反馈。它区别于评审中的口头沟通,具有规范性(遵循CNAS评审规则)、约束力(机构需依此行动)和追溯性(存入认可档案)。
例如,评审中发现“样品保存条件不符”仅口头提醒,但若决议将其列为不符合项,则意味着问题已定性为“违反准则”,机构必须整改。
决议的正式性决定了它是机构后续行动的“法定依据”,而非随意的“口头建议”。
评审范围的确认:明确认可边界
决议首项内容是确认“认可范围”——即评审组认可的检测/校准项目、依据标准及场所,这是机构使用CNAS标识的“边界”。
具体会区分“通过范围”(如“纺织品甲醛含量测定,依据GB/T 2912.1-2009,场所A座2楼”)与“未通过范围”(如“RoHS检测因缺标准物质未通过”),并说明未通过原因。
若机构申请“多场所认可”,决议会逐一确认每个场所的能力,避免“总公司通过、分公司未通过却共用标识”的违规。
超范围使用认可标识将面临CNAS处罚(如暂停认可),因此范围确认是决议的“基础红线”。
符合项的总结:机构合规性的正向反馈
决议会总结“符合项”——即机构符合准则的方面,是对体系有效性的肯定,通常涵盖三类:文件体系(质量手册覆盖全部条款、逻辑一致)、现场操作(盲样检测结果合格、人员操作熟练)、管理体系(内部审核/管理评审流程完善)。
例如,决议可能写:“机构样品管理程序符合CNAS-CL01 7.4,样品接收、保存记录完整,未出现混淆。”
符合项不仅增强机构信心,更提供“合规标杆”——机构可将其作为优势环节持续巩固。
不符合项的详细说明:问题的精准定位
不符合项是决议的“核心重点”,需满足“三要素”:事实描述(如“2023年10月报告未记录设备编号JC-005”)、违反条款(如CNAS-CL01 7.10.2.1)、类型(严重/轻微/观察项)。
严重不符合如“检测结果不可靠”,轻微如“记录填写不完整”,观察项如“校准证书即将过期但未计划”。不同类型对应不同整改要求——严重需立即整改,轻微需限期整改,观察项需关注预防。
例如,“2023年9月入职的李四未参加岗前培训”会被描述为:“事实:检测员李四未参加‘纺织品标准’培训;违反条款:CNAS-CL01 6.2.2;类型:轻微不符合。”
结论性意见:机构的整体合规状态判定
结论性意见是评审组对机构的整体判断,分三类:“推荐认可”(完全符合)、“有条件推荐认可”(轻微不符合,整改后通过)、“不推荐认可”(严重不符合或整改难度大)。
不同结论对应不同流程:推荐认可等待决定书;有条件推荐需整改并验证;不推荐需6个月后重新申请。
例如,某机构有2个轻微不符合项,结论可能是:“有条件推荐认可,请30天内整改并提交报告,评审组验证合格后发放决定书。”
整改要求的明确:问题解决的时间与路径
若有不符合项,决议会明确“整改三要素”:时间(轻微30天、严重60天)、内容(如“完善样品编号规则并培训”)、验证方式(提交材料或现场复评)。
此外,会明确提交渠道(如评审组组长邮箱)。例如,“设备校准计划未覆盖关键设备”的整改要求可能是:“15天内修订计划,提交修订后计划及2023年校准记录至wangwu@xxx.com,评审组书面验证。”
其他需关注的事项:认可后续管理的提示
决议最后会提“其他事项”,包括:认可后管理(每年提交能力验证结果、内部审核/管理评审)、变更报告(场所搬迁、人员变动需及时报CNAS)、评审组建议(如“加强新员工培训”)。
例如,决议可能写:“请每年12月31日前提交能力验证结果;若搬迁请提前3个月报告,CNAS将安排监督评审确认新场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