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AS认证资质撤销的常见原因及预防措施
[ CNAS认证资质 ]相关服务热线: 微析检测业务区域覆盖全国,专注为高分子材料、金属、半导体、汽车、医疗器械等行业提供大型仪器测试、性能测试、成分检测等服务。
本文包含AI生成内容,仅作参考。如需专业数据支持,可联系在线工程师免费咨询。
CNAS(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认证是实验室技术能力、管理水平与公信力的重要证明,一旦资质被撤销,将直接影响实验室的业务开展与行业声誉。了解CNAS认证资质撤销的常见原因,并针对性制定预防措施,是实验室维持认可有效性的关键。
管理体系运行失效是资质撤销的核心诱因
部分实验室在获得CNAS认证后,将管理体系视为“拿证工具”,未真正落地执行。比如内部审核流于形式——由本部门人员审核本部门工作,或提前“沟通”审核重点,导致检测流程中的“样品混淆”“记录不全”等问题未被识别;管理评审仅收集书面材料,未深入讨论实际问题,如质量部提出“检测误差率上升”,管理层未分析“人员培训不足”的根源,也未制定改进措施,最终体系无法支撑业务需求。
还有实验室未及时更新体系文件。比如新增环境检测项目后,未修改“样品采集”程序,导致实际操作与文件要求不符;或未将CNAS新发布的准则(如CL01-2018)融入体系,使得体系文件与现行要求脱节,被评审时判定为“体系不适用”。
检测/校准活动违规是直接触发条件
检测/校准的合规性是CNAS认可的核心要求,常见违规包括人员能力不足:部分检测人员未取得岗位资质(如无损检测UT证书),或未接受年度技能培训,操作时未控制滴定速度,导致结果偏差;设备管理不到位——气相色谱仪未按计划校准,期间核查也未开展,检测的VOCs浓度结果偏离标准值30%,被客户投诉后触发核查。
方法使用错误也较常见。比如未关注标准更新,仍用废止的GB/T 5009.12-2010检测铅含量,而现行标准是GB 5009.12-2017,方法不一致导致结果无效;样品管理疏漏同样危险——样品编号混乱导致检测样品与委托样品不符,或生鲜样品未冷藏,影响结果真实性,这些都会被判定为“不符合认可准则”。
数据与记录不真实完整是撤销的重要依据
CNAS要求“检测/校准结果可追溯”,但部分实验室存在数据篡改或记录不全的问题。比如为迎合客户需求,修改光谱仪的检测数据,将“不合格”改为“合格”;或记录不及时——检测时未当场记录环境温度、设备状态,事后补记导致数据失实;还有记录保存不规范,如用铅笔书写、随意涂改,或原始记录仅保留1年(CNAS要求至少5年),无法追溯检测过程。
超范围使用标识或虚假宣传会直接被撤销
部分实验室为扩大业务,超范围使用CNAS标识——比如认证范围是“食品中重金属检测”,却在“环境水质检测”报告上盖CNAS章;或虚假宣传“具备所有项目的CNAS认可”,被客户举报后,CNAS核查发现实际认可范围仅覆盖3个项目,最终因“违规使用认可标识”撤销资质。
监督/复评审整改不到位加速撤销进程
CNAS会通过监督评审(每年1次)和复评审(每3年1次)验证实验室的持续符合性。部分实验室对评审中发现的问题整改不彻底:比如评审指出“设备校准计划未执行”,仅提交“已校准”的报告,未分析“没专人负责”的根本原因,也未制定“指定设备管理员”的措施;或复评审时未准备充分,检测报告、记录、设备状态未自查,导致关键项目(如“方法确认”)未通过,直接触发撤销。
强化体系运行是预防的基础
实验室需将管理体系融入日常工作:内部审核请独立人员或外部专家,确保问题暴露;管理评审收集各部门输入(如检测部的资源需求、质量部的问题汇总),制定具体改进措施(如增加设备、补充人员);定期开展体系有效性评估,比如每季度检查“体系文件执行率”“问题整改完成率”,确保体系落地。
严控检测/校准全流程合规性
人员需定期培训考核,如每年开展技能测试,持证上岗;设备建立台账,定期校准、期间核查,记录完整;方法及时更新,关注CNAS公告,用标准物质验证方法准确性;样品管理规范——编号唯一、保存条件符合要求,避免混淆或变质。
规范数据与记录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使用电子记录系统(如LIMS)避免篡改;检测时当场记录环境、设备、操作信息,确保及时性;记录用不易涂改的笔书写,如需修改需注明原因和日期;原始记录保存至少5年,电子记录备份归档,便于追溯。
动态跟进CNAS要求并合规使用标识
订阅CNAS公告,及时修改体系文件(如CL01更新后调整“方法确认”程序);培训员工掌握新要求,如组织学习新准则并考试;严格按认可范围使用标识,在报告上明确“仅对认可项目负责”,避免超范围。
重视评审整改与提前准备
监督/复评审前,先做内部自查——检查最近3个月的检测报告、记录、设备状态,发现问题提前整改;整改时做根本原因分析(如“设备校准延迟”因“无专人负责”),制定可落地的措施(如指定管理员、每月检查计划);评审后跟踪整改效果,确保问题不重复发生。
杜绝违规行为的长效机制
开展合规教育,如每年做“CNAS标识使用”“数据真实性”培训;建立举报机制,鼓励员工举报违规(如篡改数据),严肃处理违规行为;定期自查“宣传内容”与“认可范围”的一致性,避免虚假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