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问题

常见问题

服务热线:

积冰冻雨试验检测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安全事项呢

三方检测机构-王工 2017-10-06

积冰冻雨试验相关服务热线: 微析检测业务区域覆盖全国,专注为高分子材料、金属、半导体、汽车、医疗器械等行业提供大型仪器测试、性能测试、成分检测等服务。 地图服务索引: 服务领域地图 检测项目地图 分析服务地图 体系认证地图 质检服务地图 服务案例地图 新闻资讯地图 地区服务地图 聚合服务地图

本文包含AI生成内容,仅作参考。如需专业数据支持,可联系在线工程师免费咨询。

积冰冻雨试验是模拟极端低温降雨环境对产品性能影响的关键检测手段,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电力装备、轨道交通等领域。试验过程涉及低温环境、高压喷淋、导电介质等多重风险,若安全管控缺失,易引发人员冻伤、设备损坏甚至触电事故。因此,明确试验各环节的安全注意事项,是保障检测工作合规开展的核心前提。

试验环境的安全管控

试验前需划定明确的“安全隔离区”,用警示带或围栏将试验区域与办公区、通道分隔开,禁止无关人员进入。低温环境下,试验设备周边易形成“冷辐射区”,非操作人员误入可能因突然接触低温而引发不适。

排水系统的疏通是环境管控的重点。积冰冻雨试验会产生大量融水,若场地排水沟堵塞,积水会漫延至操作区,地面摩擦系数骤降,人员行走时易滑倒;同时,积水若渗入设备的电气接口,可能引发短路或漏电,因此需在试验前清理排水沟内的杂物,并在设备下方铺设防水垫。

环境通风需“智能调节”。封闭空间内,制冷系统泄漏的冷媒(如R404A)会积聚,导致局部氧气浓度降低,人员可能出现头晕、乏力等缺氧症状;但若通风过强,会破坏试验区域的低温环境。因此需安装带CO₂浓度监测的通风系统,根据参数自动调节风量。

试验场地的照明需“无死角”。低温环境下,人员视力会略有下降,昏暗的光线易导致操作失误。需在场地顶部安装防爆LED灯,亮度不低于500勒克斯,并在设备操作面板、样品台位旁增设局部照明,确保操作区域清晰可见。

试验设备的安全操作规范

设备开机前需做“三步检查”:先看外观——制冷机组外壳是否变形、喷淋管道是否有裂缝;再测控制——按下急停按钮,确认设备能立即停机;最后查参数——核对制冷温度、喷淋压力是否符合试验方案要求。

制冷系统的密封检查不可忽视。若制冷剂管路泄漏,低温冷媒会扩散至空气中,接触皮肤可能导致冻伤;同时,泄漏会降低制冷效率,影响试验结果。操作前需用肥皂水涂抹管路接口,若出现气泡,需立即更换密封垫。

喷淋系统的压力需“稳定可控”。喷淋头的额定压力一般在0.2-0.5MPa之间,过高的压力会使喷淋头破裂,高速喷出的水夹杂冰粒可能伤人;过低则无法形成均匀的冰雨。因此需在管道上安装压力表,实时监控压力变化。

设备运行中需“每半小时巡检一次”。重点检查:制冷机组是否有异响(如压缩机的“嗡嗡”声可能是轴承磨损)、喷淋管道是否有泄漏(如地面出现水渍)、设备电流是否超标(电流过高可能是电机过载)。发现异常需立即停机排查,不可带故障运行。

关机需按“逆序操作”:先关喷淋系统,待管道内的水排净后,再关制冷系统,最后切断主电源。不可直接拉闸断电,否则设备内的残留水会结冰膨胀,损坏管道或泵体。

试验人员的个人防护要求

防寒服要“暖而不笨”。选防风防水的聚酯纤维材质,内层加绒但厚度适中,避免因衣物过厚影响操作精准度。领口、袖口需有魔术贴设计,防止冷空气灌入;下摆需加长,能盖住靴子顶部,避免腰部受冻。

手套选“三功能款”:加绒(保暖)、防水(防湿)、绝缘(防触电)。不可用普通棉手套——棉手套遇水会结冰,反而加速热量流失;也不可用橡胶手套——橡胶在低温下会变硬,影响手指灵活性。操作设备时,手套不可接触尖锐物品,避免划破后进水。

靴子要“防滑高帮”。靴底选橡胶材质,纹路深且宽,能增加与地面的摩擦力;靴筒高至脚踝以上,防止积水进入。内部需垫羊毛鞋垫,保暖效果更好;鞋面要防水,避免踩水后脚部受冻。

护目镜需“防雾防冲击”。选PC材质,表面有防雾涂层,试验中不会因雾气遮挡视线;边缘有软橡胶垫,贴合面部,防止冰粒飞溅入眼。佩戴前需调整松紧带,避免过紧压迫头部。

人员连续工作时间“不超1小时”。低温环境下,人体热量流失快,长时间作业易导致冻伤或失温。轮换休息时,需进入温度18-22℃的休息区,喝温水(不可喝冰水或含咖啡因的饮料),用暖手宝捂手,恢复体温后再上岗。

试验样品与介质的安全管理

样品固定要“双保险”。小型样品(如电子芯片)用专用夹具卡入试验台卡槽;大型样品(如输电线路铁塔)用钢丝绳加螺栓固定在承重支架上,并在样品下方放缓冲泡沫垫,防止掉落时砸伤地面或人员。固定后需用力摇晃样品,确认无松动。

介质管理要“明明白白”。试验用的水或防冻液需贴“成分标签”:自来水标注“无毒”,乙二醇溶液标注“有毒、避免接触皮肤”。防冻液容器需放在带锁的柜子里,钥匙由专人保管,防止误拿。

介质配制要“精准计量”。若用乙二醇溶液模拟冰雨,比例需严格按标准(如10%乙二醇+90%水),过多会增强腐蚀性,损坏喷淋管道;过少则冰的硬度不够。需用电子秤称取乙二醇,用量杯量取水,搅拌均匀后再倒入喷淋系统。

样品取出要“缓慢升温”。试验结束后,不可用热水浇样品——骤热会导致样品材料热胀冷缩开裂。需将样品移至“缓冷室”,温度每小时升5℃,待冰完全融化后,用干燥抹布擦净表面水分,再放入样品箱。

废介质要“分类处理”。使用后的防冻液不可直接倒入下水道,需收集到专用废液桶,交给有资质的危废处理公司;自来水可排入下水道,但需先过滤掉冰碴,避免堵塞管道。

应急处置的前置准备

急救箱要“专用且充足”。里面需有:冻伤膏(含樟脑,促进血液循环)、无菌纱布、保暖贴(自发热型)、止血带、消毒棉球、防烫药膏。急救箱需放在试验场地入口处,位置醒目,所有人都能快速拿到。

应急电源要“能扛事”。配备UPS不间断电源,容量满足设备30分钟运行需求——若主电源中断,UPS能启动制冷系统,防止试验区域温度骤升,融水泛滥。每月需测试一次UPS的续航能力,确保电池无损坏。

疏散通道要“畅通无堵”。通道内不可堆放试验材料、设备纸箱,需保持1.2米以上宽度。通道两侧贴“绿色疏散箭头”标识,地面画荧光标线,即使停电也能看清方向。出口处需安装应急门,一推即开,无需钥匙。

救援渠道要“提前联系”。试验前确认附近3公里内的医院有“低温伤害救治能力”,留存急诊电话(如120)。若有人冻伤(如皮肤红肿、麻木),需立即移至温暖处,用37-40℃温水浸泡受伤部位,不可用火烤或热水烫,然后送医。

应急演练要“定期搞”。每季度组织一次演练,内容包括:设备泄漏的处置(如关闭冷媒阀门、疏散人员)、人员冻伤的急救(如温水浸泡、涂冻伤膏)、火灾的扑救(如用干粉灭火器灭电气火灾)。演练后要总结问题,调整流程。

热门服务

关于微析院所

ABOUT US WEIXI

微析·国内大型研究型检测中心

微析研究所总部位于北京,拥有数家国内检测、检验(监理)、认证、研发中心,1家欧洲(荷兰)检验、检测、认证机构,以及19家国内分支机构。微析研究所拥有35000+平方米检测实验室,超过2000人的技术服务团队。

业务领域覆盖全国,专注为高分子材料、金属、半导体、汽车、医疗器械等行业提供大型仪器测试(光谱、能谱、质谱、色谱、核磁、元素、离子等测试服务)、性能测试、成分检测等服务;致力于化学材料、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半导体材料、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专业研究,为相关企事业单位提供专业的技术服务。

微析研究所是先进材料科学、环境环保、生物医药研发及CMC药学研究、一般消费品质量服务、化妆品研究服务、工业品服务和工程质量保证服务的全球检验检测认证 (TIC)服务提供者。微析研究所提供超过25万种分析方法的组合,为客户实现产品或组织的安全性、合规性、适用性以及持续性的综合检测评价服务。

十多年的专业技术积累

十多年的专业技术积累

服务众多客户解决技术难题

服务众多客户解决技术难题

每年出具十余万+份技术报告

每年出具十余万+份报告

2500+名专业技术人员

2500+名专业技术人员

微析·国内大型研究型检测中心
首页 领域 范围 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