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结构抗压性能检测实验步骤
性能检测相关服务热线: 微析检测业务区域覆盖全国,专注为高分子材料、金属、半导体、汽车、医疗器械等行业提供大型仪器测试、性能测试、成分检测等服务。 地图服务索引: 服务领域地图 检测项目地图 分析服务地图 体系认证地图 质检服务地图 服务案例地图 新闻资讯地图 地区服务地图 聚合服务地图
本文包含AI生成内容,仅作参考。如需专业数据支持,可联系在线工程师免费咨询。
钢结构因强度高、自重轻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建筑工程,其抗压性能直接关系结构安全。钢结构抗压性能检测实验通过模拟实际受力环境,测定构件在轴向压力下的承载能力、变形特性等指标,是确保钢结构设计合理性与施工质量的重要环节。本文将详细拆解实验的完整步骤,为相关检测工作提供实操指引。
实验前期准备
实验前期准备是保证结果准确性的基础,首先需根据检测目的选取试样。试样应从实际工程构件中截取,或按《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GB/T 50344-2019)等规范制备,确保尺寸与实际构件一致——通常选取轴心受压标准试样(如矩形、工字形截面钢柱,长度需满足长细比要求)。
试样制备需用机械切割,避免热加工影响钢材性能。切割后端部需平整,端面与轴线垂直度误差≤0.5°,确保加载力线与试样轴线重合。
同时需准备实验设备:包括量程覆盖试样预估极限承载力1.5-2倍的液压万能试验机、精度0.01mm的位移传感器、游标卡尺、水准仪、力矩扳手等。
实验前需校准设备:液压万能试验机需经法定计量检定,力值误差≤±1%;位移传感器用标准量块校准零点;游标卡尺检查刻度清晰度,避免测量误差。
最后准备实验记录表格,涵盖试样编号、材质、尺寸、设备编号、环境温度等基础信息,便于后续数据整理。
试样尺寸与外观检查
试样制备完成后,先用游标卡尺测量截面尺寸——矩形截面测宽度、高度,工字形截面测翼缘宽度/厚度、腹板高度/厚度,每个尺寸测3个位置取平均,偏差≤±1mm。
测量试样长度(两加载端面间距),精度至1mm,计算长细比(λ=计算长度/截面回转半径),确保λ在30-100之间(模拟实际受压状态)。
外观检查需关注表面缺陷:用肉眼或放大镜看是否有裂纹、凹痕、锈蚀——深度超钢材厚度10%的凹痕、长度>50mm的裂纹需更换试样;焊接试样检查焊缝,不得有气孔、夹渣、未焊透,焊缝余高≤2mm。
尺寸与外观不符合要求的试样需重新制备,确保实验样本有效。
实验设备安装与调试
将液压万能试验机安装在水平稳固地面,清理上下压板杂物,保证表面平整。
安装位移传感器:矩形截面试样在四个侧面中点装传感器,工字形截面在翼缘与腹板交接处装,用磁性底座固定,避免加载时松动;力值传感器与试验机主机连接,零点校准至无载荷时显示0。
调试加载速率:按标准控制在0.5-2mm/min,启动试验机观察速率稳定性,波动时调整液压阀。
检查线路连接:位移、力值传感器与数据采集系统线路需牢固,启动系统测试信号是否正常,确保数据实时传输。
试样的对中与固定
将试样放试验机下压板中心,肉眼初步对中;用水准仪测垂直度,偏差>0.5°时调整试样位置或垫≤1mm薄钢板,直至符合要求。
缓慢下降上压板至与试样上端面接触,保持压力均匀;铰接试样需在上下压板与试样间放球形铰支座,固定试样用夹具或螺栓,力矩扳手按设计扭矩拧紧,避免滑动。
固定后再次检查垂直度,确保加载时力线与试样轴线重合。
预加载测试
预加载目的是消除残余应力、检查设备状态,荷载取预估极限承载力的10%-20%,速率0.2mm/min。
加载至预加载荷后保持1-2分钟,观察试样有无异常变形或响声;卸载至零,看回弹量——≤预加载变形5%说明残余应力消除,过大则重复预加载1-2次。
预加载后检查设备:位移传感器是否松动、试样是否偏移、力值传感器是否正常,异常需重新调整。
正式加载过程控制
按0.5-2mm/min速率正式加载,保持稳定;弹性阶段(力-位移线性)每增10kN记录位移,塑性阶段(力增长放缓、位移加快)每增5kN记录。
荷载达预估极限承载力80%时,改自动加载为手动,每次增量≤2%,精确控制避免突然破坏。
观察试样表面:出现屈服线、鼓曲、裂纹时记录荷载与位移;荷载达峰值后下降或试样整体失稳(弯曲变形>长度1%),停止加载,峰值荷载为极限抗压承载力。
关键参数实时监测
实时监测轴向力值(力值传感器读取,更新频率≥1Hz)、轴向变形(取多个位移传感器平均值,差异>10%时检查传感器或偏载)、侧向位移(长细比>50时测中部侧向变形,>长度0.5%时记失稳荷载)。
如需测应变,在试样关键部位(截面重心、翼缘边缘)贴电阻应变片,清理表面油污确保粘贴紧密,应变仪读取数据。
数据用采集系统实时存储为Excel或TXT格式,专人记录试样状态(响声、变形位置),补充数据完整性。
试样破坏状态识别
破坏形式分强度破坏与失稳破坏:强度破坏表现为表面屈服线、鼓曲、裂纹,荷载峰值后下降,无整体弯曲;失稳破坏表现为侧向弯曲急剧增大,荷载未达峰值即失去承载能力。
组合截面试样可能局部失稳(如腹板鼓曲),需记录鼓曲位置、高度与对应荷载。
破坏判定需结合数据与观察:荷载峰值后下降或变形超标,即可停止加载。
实验数据初步整理
导出原始数据,删除传感器松动导致的突变值;计算关键指标:极限抗压强度(极限承载力/截面面积)、弹性模量(弹性阶段力-变形比值)、屈服荷载(对应屈服变形的荷载)、失稳荷载(对应侧向位移超标的荷载)。
绘制P-Δ(力-位移)、P-ε(力-应变)、u-P(侧向位移-荷载)曲线:P-Δ曲线弹性阶段为直线,峰值点为极限荷载;u-P曲线斜率变负时为临界失稳荷载。
对比标准:抗压强度≥设计值95%且变形符合要求,说明性能满足;低于设计值需分析原因(试样缺陷、加载偏心、设备误差),重新实验验证。
整理实验报告,涵盖试样信息、设备、步骤、原始数据、计算结果、曲线与结论,为工程验收提供依据。
热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