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行业资讯

服务热线:

锂电池循环性能检测流程指南

三方检测机构 2025-10-17

性能检测相关服务热线: 微析检测业务区域覆盖全国,专注为高分子材料、金属、半导体、汽车、医疗器械等行业提供大型仪器测试、性能测试、成分检测等服务。 地图服务索引: 服务领域地图 检测项目地图 分析服务地图 体系认证地图 质检服务地图 服务案例地图 新闻资讯地图 地区服务地图 聚合服务地图

本文包含AI生成内容,仅作参考。如需专业数据支持,可联系在线工程师免费咨询。

锂电池循环性能是衡量其使用寿命与可靠性的核心指标,直接影响新能源汽车、储能系统等应用场景的实用性。准确的循环性能检测不仅能验证电池设计合理性,还能为产品质量控制提供数据支撑。本文将详细拆解锂电池循环性能检测的完整流程,从前期准备到数据输出,梳理关键环节与操作要点,为行业从业者提供可落地的参考指南。

检测前的样品准备

样品的代表性是循环性能检测的基础,需从同一生产批次中随机选取3-5只电池,确保覆盖批次内的工艺波动。选取的样品需满足规格一致性要求,如额定容量、电压平台、电极材料体系等参数应完全一致,避免因样品差异导致数据偏差。

样品需进行预处理以达到稳定初始状态:首先按照电池标称的充放电制度完成1-2次“激活循环”(如CC-CV充电至4.2V、恒压至0.05C,再恒流1C放电至2.75V),消除电池的“记忆效应”并让活性物质充分浸润;随后进行外观检查,用目视法确认电池无鼓包、漏液、划痕或电极耳变形等物理损伤,如有异常需更换样品。

最后对样品进行唯一编号(如“Batch-20231001-01”),并记录基础信息:包括生产批次号、生产日期、正极材料(如NCM523)、负极材料(如石墨)、额定容量(如50Ah)、标称电压(如3.7V)等,确保后续数据可追溯。

测试设备与环境校准

充放电测试柜需匹配电池的规格参数:电流范围应覆盖电池额定电流的0.1-2C(如50Ah电池需支持5-100A电流输出),电压范围需包含电池的充电截止电压(如4.3V)与放电截止电压(如2.5V);设备精度需满足行业标准,如电流精度±0.5%FS(满量程)、电压精度±0.1%FS,避免因设备误差导致数据失真。

温度控制箱是维持测试环境一致性的关键,需能稳定控制温度在25±2℃(常见标准环境),并确保箱内温度均匀性:用校准过的热电偶测量箱内不同位置(如中心、角落)的温度,偏差需≤1℃。测试前需开启温度箱预热30分钟,待温度稳定后再放入样品。

设备校准需在测试前24小时内完成:用标准电压源(如FLUKE 5520A)验证充放电柜的电压测量精度,用标准电流源验证电流输出精度;温度控制箱需用第三方校准过的温度计(如Pt100铂电阻)确认显示温度与实际温度一致。此外,需检查设备的安全保护功能(如过流、过压、过温保护)是否正常,避免测试中发生电池短路或热失控。

循环制度的确定

循环制度需依据适用标准或客户需求制定,常见参考标准包括GB/T 31484-2015(动力蓄电池)、IEC 62660-2(电动道路车辆)、GB/T 22084-2016(储能蓄电池)。若客户有特殊要求(如模拟快充场景的1.5C充电、低温环境的-10℃循环),需在制度中明确说明。

循环制度的核心参数包括:充电方式(如动力电池常用CC-CV充电:恒流1C充电至4.2V,再恒压充电至0.05C截止)、放电方式(如恒流1C放电至2.75V)、循环间隔(如每轮循环后静置30分钟,模拟实际使用中的间歇)、循环次数(如1000次或至容量保持率80%)。

对于加速循环测试(如缩短测试时间),可调整充放电电流(如2C充电、2C放电)或温度(如55℃高温),但需在报告中注明加速条件,避免与标准循环数据混淆。

初始性能基准测试

初始性能数据是循环后性能衰减的对比基准,需测试3项核心指标:初始容量(C0)、初始内阻(R0)、电压平台。初始容量测试按循环制度的充放电流程进行:CC-CV充电至截止电压,静置30分钟,再恒流放电至截止电压,记录放电容量作为C0;同一样品重复测试2次,容量偏差≤2%则取平均值,否则需重新测试。

初始内阻用交流内阻测试仪测量:频率设定为1kHz(行业通用),测试前需确保电池处于开路状态(断开充放电柜),并等待5分钟让电压稳定;同一电池测量3次,内阻偏差≤5mΩ则取平均值,作为R0。

电压平台测试需记录充放电曲线的关键节点:如充电时电压从3.0V升至4.0V的时间(反映活性物质的反应速率)、放电时电压从4.0V降至3.0V的时间(反映能量释放的稳定性),这些数据可辅助分析循环后的电压衰减规律。

循环测试的运行与监控

启动测试前需确认接线正确:电池的正极接充放电柜的“+”端,负极接“-”端,避免反接导致电池损坏;将电池放入温度控制箱的中心位置(确保温度均匀),关闭箱门后启动充放电柜的循环程序。

实时监控需每1小时进行1次:查看充放电柜的电流、电压曲线是否平稳(如充电时电流保持恒定,电压线性上升),温度箱的显示温度是否在25±2℃范围内;若发现电流波动超过±5%、电压突变超过±0.1V或温度超过30℃,需立即暂停测试,排查原因(如接线松动、温度箱故障)。

每完成100次循环需进行样品检查:取出电池用目视法检查外观(无鼓包、漏液),用万用表测量开路电压(应在3.6-3.8V之间,若低于3.5V可能存在自放电异常);检查完成后重新放入温度箱,继续循环。

测试日志需详细记录每轮循环的关键数据:包括充电容量(Ah)、放电容量(Ah)、充电时间(min)、放电时间(min)、充电最高电压(V)、放电最低电压(V)、箱内温度(℃)等,确保数据连续无缺失。

中间性能核查(可选)

中间性能核查适用于长循环测试(如超过500次),目的是提前掌握电池的衰减趋势。核查时间点通常设定为每200次循环(或容量保持率降至90%时),核查内容与初始性能测试一致:测试当前容量Cn、当前内阻Rn、电压平台。

核查时需注意:电池需从温度箱中取出后静置30分钟,让温度恢复至室温(避免温度影响内阻测量);充放电测试需使用与初始测试相同的参数(如1C充电、1C放电),确保数据的可比性。

若核查发现容量保持率低于预期(如200次循环后已降至85%),需分析原因:如电极材料脱落、电解液分解,必要时可提前终止测试并拆解电池进行失效分析

循环终止条件判断

循环终止需满足以下任一条件:1、容量保持率≤80%(Cn/C0×100%≤80%,行业通用的寿命终点);2、内阻增长率≥200%((Rn-R0)/R0×100%≥200%,内阻过大导致电池功率下降);3、电池出现安全问题(如鼓包、漏液、冒烟,需立即终止);4、循环次数达到规定值(如1000次,若此时容量保持率仍≥80%,则记录为“1000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X%”)。

终止条件需严格执行,避免主观判断:如容量保持率的计算需基于3次重复测试的平均值(偏差≤2%),内阻增长率需基于初始内阻与当前内阻的准确测量数据。

终止测试后需立即断开电池与充放电柜的连接,将电池放入安全容器(如防火箱),并记录终止时的循环次数、容量保持率、内阻增长率、外观状态等信息。

测试后的数据整理与分析

数据整理需先筛选异常值:如某轮循环的放电容量突然下降50%,需核查是否因设备故障(如电流中断)导致,若为设备问题则删除该数据;保留连续、稳定的循环数据,确保分析结果可靠。

关键指标计算:1、容量保持率曲线:以循环次数为横坐标,容量保持率(Cn/C0×100%)为纵坐标,绘制曲线可直观显示电池的衰减趋势(如线性衰减、加速衰减);2、内阻增长率曲线:以循环次数为横坐标,内阻增长率((Rn-R0)/R0×100%)为纵坐标,分析内阻随循环次数的变化规律;3、充放电效率:每轮循环的放电容量与充电容量的比值(η=Cd/Cc×100%),反映电池的能量转换效率(正常情况下η≥98%)。

数据输出需形成标准化报告:包含样品信息、测试设备、环境条件、循环制度、初始性能数据、循环数据曲线、终止条件、结果判定(如“该批次电池1000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为82%,符合GB/T 31484-2015要求”)等内容,报告需加盖测试机构公章(若为第三方测试)或负责人签字(若为企业内部测试),确保权威性。

热门服务

关于微析院所

ABOUT US WEIXI

微析·国内大型研究型检测中心

微析研究所总部位于北京,拥有数家国内检测、检验(监理)、认证、研发中心,1家欧洲(荷兰)检验、检测、认证机构,以及19家国内分支机构。微析研究所拥有35000+平方米检测实验室,超过2000人的技术服务团队。

业务领域覆盖全国,专注为高分子材料、金属、半导体、汽车、医疗器械等行业提供大型仪器测试(光谱、能谱、质谱、色谱、核磁、元素、离子等测试服务)、性能测试、成分检测等服务;致力于化学材料、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半导体材料、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专业研究,为相关企事业单位提供专业的技术服务。

微析研究所是先进材料科学、环境环保、生物医药研发及CMC药学研究、一般消费品质量服务、化妆品研究服务、工业品服务和工程质量保证服务的全球检验检测认证 (TIC)服务提供者。微析研究所提供超过25万种分析方法的组合,为客户实现产品或组织的安全性、合规性、适用性以及持续性的综合检测评价服务。

十多年的专业技术积累

十多年的专业技术积累

服务众多客户解决技术难题

服务众多客户解决技术难题

每年出具十余万+份技术报告

每年出具十余万+份报告

2500+名专业技术人员

2500+名专业技术人员

微析·国内大型研究型检测中心
首页 领域 范围 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