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品透气性性能检测标准解读
性能检测相关服务热线: 微析检测业务区域覆盖全国,专注为高分子材料、金属、半导体、汽车、医疗器械等行业提供大型仪器测试、性能测试、成分检测等服务。 地图服务索引: 服务领域地图 检测项目地图 分析服务地图 体系认证地图 质检服务地图 服务案例地图 新闻资讯地图 地区服务地图 聚合服务地图
本文包含AI生成内容,仅作参考。如需专业数据支持,可联系在线工程师免费咨询。
纺织品的透气性是影响穿着舒适感、功能实用性的关键指标,广泛应用于服装、医用、产业用等领域。为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与可比性,国内外制定了一系列透气性检测标准。本文结合核心标准内容,从体系框架、指标定义、试样制备、操作规范等维度,对纺织品透气性检测标准进行专业解读,助力企业与检测机构准确应用标准。
纺织品透气性检测的标准体系框架
国内纺织品透气性检测的基础标准为GB/T 5453-1997《纺织品 织物透气性的测定》,适用于各类机织物、针织物、非织造布等常规纺织品。国际上,ISO 9237:1995《纺织品 织物透气性的测定》与ASTM D737-2018《织物透气性的标准试验方法》是两大主流标准,技术内容与GB/T 5453高度一致,可用于出口产品的检测对接。
此外,针对特定用途的纺织品,行业还制定了补充标准。例如,GB/T 18318-2009《降落伞织物》要求透气率需满足10-30 mm/s的范围;FZ/T 72005-2019《针织运动服》则将透气率作为核心功能指标,规定运动上衣的透气率≥80 mm/s。这些标准在基础标准的基础上,结合产品用途细化了指标要求。
核心指标的术语与定义解析
透气性检测的核心指标为“透气率”与“透气阻力”,二者在GB/T 5453中均有明确定义。透气率指在规定的压力差下,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织物的空气体积,单位为mm/s(或m³/(m²·s)),数值越大表示透气性越好;透气阻力则是空气通过织物时的压力差,单位为Pa,数值越大表示透气难度越高。
需要注意的是,透气率与透气阻力呈负相关,但并非简单的反比关系——织物的结构(如纱线密度、孔隙大小)会影响二者的对应关系。例如,紧密机织物的透气阻力高,透气率低;而稀疏针织物则相反。因此,两项指标需结合使用,才能全面反映织物的透气性能。
试样制备的关键要求
试样制备是检测的基础,直接影响结果准确性。根据GB/T 5453要求,试样尺寸需满足“有效测试面积≥125 cm²”,通常采用直径125 mm的圆形试样(面积约122.7 cm²)或边长112.8 mm的正方形试样。对于幅宽较窄的织物,可适当调整尺寸,但需保证有效测试面积符合要求。
取样位置需覆盖织物的不同部位:机织物应在经向和纬向各取至少3个试样,避免因织物匀整度差异导致的偏差;针织物需在纵横向各取试样,确保反映织物的整体性能。试样数量方面,常规检测需至少取5个试样,取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若织物匀整度较差,需增加至10个试样。
预处理是易被忽略的关键步骤。GB/T 5453规定,试样需在温度20±2℃、相对湿度65±4%的环境中放置24小时,使织物达到吸湿平衡。这是因为纤维的吸湿会导致纱线膨胀,减小织物孔隙,进而降低透气率——若未预处理,潮湿环境中的试样透气率会显著低于标准环境下的结果。
测试仪器的选择与操作规范
透气性检测主要采用“压力差法”仪器,国内常用YG461型、LFY-216型透气仪,国际上则以Textechno、SDL Atlas等品牌的仪器为主。这类仪器通过风机产生稳定的气流,使试样两侧形成规定的压力差,再通过流量传感器计算透气率。
仪器校准是操作前的必备步骤。需使用标准透气膜(如已知透气率为100 mm/s的聚四氟乙烯膜)进行校准:将标准膜安装在仪器上,测试其透气率,若读数与标准值的偏差超过2%,需调整仪器的流量传感器或压力控制器。
操作时需注意:试样应平整固定在测试头上,避免褶皱或拉伸——褶皱会导致空气从缝隙漏过,使透气率虚高;拉伸则会扩大织物孔隙,同样影响结果。压力差的选择需符合标准要求:GB/T 5453默认压力差为100 Pa,若需测试高透气或低透气织物(如过滤布、防水透气布),可调整至200 Pa或500 Pa,但需在报告中注明压力差数值。
结果计算与修约规则
透气率的计算需根据仪器的测试原理:对于压力差法仪器,透气率Q(mm/s)= 空气流量V(m³/s)÷ 有效测试面积A(m²)× 1000(单位转换系数)。例如,若空气流量为0.00125 m³/s,有效测试面积为0.0125 m²,则Q=0.00125÷0.0125×1000=100 mm/s。
结果修约需遵循GB/T 8170-2008《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GB/T 5453要求,透气率修约至小数点后一位(如12.34 mm/s修约为12.3 mm/s),透气阻力修约至整数(如15.6 Pa修约为16 Pa)。若修约后的结果需与产品标准中的极限数值比较(如FZ/T 72005要求透气率≥80 mm/s),需采用“全数值比较法”——即修约前的数值需满足极限要求,而非修约后。
重复性要求是结果可靠性的保障。同一试样重复测试的相对误差需≤5%,若超过该范围,需检查试样是否平整、仪器是否稳定,必要时重新测试。例如,某试样第一次测试透气率为100 mm/s,第二次为106 mm/s,相对误差为6%,需重新测试。
特殊纺织品的补充检测规定
防水透气织物是常见的特殊纺织品,需同时满足“防水”与“透气”的双重要求。根据GB/T 21295-2014《服装 防水透湿性能要求》,其透气率测试需采用200 Pa的压力差,以模拟人体出汗时的蒸汽压力;同时需结合静水压测试(防水性),确保透气性能不影响防水功能。
医用纺织品如手术衣,透气性直接影响医护人员的舒适感与防护性能。YY/T 0506.2-2016《病人、医护人员和器械用手术单、手术衣和洁净服 第2部分: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规定,手术衣的透气率需≥100 mm/s,且透气阻力≤100 Pa,以保证穿着时的空气流通。
产业用纺织品如过滤布,透气性要求极低(透气率≤10 mm/s),测试时需采用更高的压力差(如500 Pa),以准确测量微小的空气流量。此外,过滤布的透气率需结合过滤效率测试,确保在低透气率的同时,满足过滤性能要求。
标准应用中的常见误区规避
误区一:混淆标准适用范围。例如,用GB/T 5453测试防水透气织物,而实际上GB/T 21295才是针对防水透气纺织品的专用标准——前者未考虑防水功能对透气性能的影响,会导致结果偏差。
误区二:忽略试样预处理。部分企业为节省时间,直接测试未预处理的试样,导致结果受环境温湿度影响。例如,在潮湿环境中测试的透气率,可能比标准环境下低20%以上,影响产品质量判定。
误区三:单一方向取样。例如,机织物仅测试经向试样,忽略纬向,导致结果无法反映织物的整体透气性能——经向与纬向的透气率可能相差10%-30%,需同时测试才能保证结果全面。
误区四:结果修约不规范。例如,将12.34 mm/s修约为12 mm/s,而GB/T 5453要求修约至小数点后一位,正确结果应为12.3 mm/s。不规范的修约会导致结果偏离真实值,影响产品合格判定。
热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