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刹车片高温性能检测步骤
性能检测相关服务热线: 微析检测业务区域覆盖全国,专注为高分子材料、金属、半导体、汽车、医疗器械等行业提供大型仪器测试、性能测试、成分检测等服务。 地图服务索引: 服务领域地图 检测项目地图 分析服务地图 体系认证地图 质检服务地图 服务案例地图 新闻资讯地图 地区服务地图 聚合服务地图
本文包含AI生成内容,仅作参考。如需专业数据支持,可联系在线工程师免费咨询。
汽车刹车片的高温性能直接关乎车辆制动安全,高温环境下易因热衰退导致摩擦系数下降、制动失效。规范的高温性能检测需遵循严谨步骤,全面评估刹车片在高温工况下的摩擦稳定性、抗热衰退能力及耐久性,是保障产品质量与行车安全的关键环节。
检测前准备工作
检查摩擦磨损试验机状态,校准温度传感器确保误差≤±2℃,验证载荷系统与转速稳定性。
查核《汽车用制动器衬片》(GB 5763-2018),明确测试温度100℃~600℃、载荷100N~200N等参数。
试样置于23℃±2℃、50%±5%湿度环境24小时,消除内部应力与湿度差异。
对偶件(铸铁制动盘)打磨至Ra≤1.6μm,用乙醇清洗去除油污备用。
试样制备与安装
从刹车片主体截取10mm×10mm×15mm试样,避开边缘裂纹、气孔等缺陷区域。
用180#砂纸打磨摩擦面至Ra≤3.2μm,乙醇清洗表面粉尘与油污后晾干。
将试样安装至试验机夹具,确保摩擦面与对偶件完全贴合,无偏移或间隙。
对偶件固定在旋转轴上,调整中心对齐,保证摩擦接触面积均匀。
高温环境模拟设置
通过高温箱设定目标温度(如200℃、300℃、400℃),模拟实际高温工况。
以5℃/min~10℃/min速率升温,避免温度骤变导致试样或对偶件变形。
达到目标温度后保温10分钟,确保试样与对偶件热平衡,温度波动±5℃以内。
连续制动测试需循环升温,如300℃测试后升至400℃重复流程。
摩擦系数测试流程
施加150N载荷,启动对偶件旋转至300rpm(对应车速约50km/h)。
实时记录摩擦系数,每个温度点测试30分钟,取最后10分钟平均值为稳定系数。
观察摩擦系数曲线,若波动剧烈,检查温度是否稳定或试样是否松动。
测试完成后降温至100℃以下,用毛刷清理表面摩擦粉尘。
热衰退性能检测
升温至300℃并保温10分钟,模拟连续制动摩擦30分钟。
计算热衰退率:(初始摩擦系数-衰退后稳定系数)/初始系数×100%。
根据GB 5763-2018,衰退率需≤30%,否则高温下摩擦性能下降明显。
控制连续摩擦时间与次数,确保模拟实际行车中的连续制动场景。
恢复性能验证
热衰退测试后,将试样自然降温至室温(23℃±2℃)。
重新施加150N载荷与300rpm转速,测试摩擦系数15分钟~30分钟。
计算恢复率:恢复后稳定摩擦系数/初始摩擦系数×100%,要求≥80%。
降温过程避免试样接触水,防止表面生锈影响性能恢复。
磨损量与表面状态分析
用精度0.1mg电子天平称量试样测试前后质量,计算质量磨损量。
或用游标卡尺测量摩擦面厚度变化,计算体积磨损量。
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摩擦面,检查裂纹、烧蚀、粘著等缺陷。
对偶件表面若有划痕,说明刹车片硬度或摩擦系数过高。
数据记录与整理
实时记录测试温度、载荷、转速、摩擦系数、磨损量等关键数据。
计算摩擦系数平均值、热衰退率、恢复率、磨损率等核心指标。
分析异常数据原因(如温度波动、试样松动),必要时重新测试。
编写测试报告,包含标准、设备、试样信息及结果,明确是否符合要求。
热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