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燃检测中GB/T 24983标准如何测试阻燃防护服?
阻燃检测相关服务热线: 微析检测业务区域覆盖全国,专注为高分子材料、金属、半导体、汽车、医疗器械等行业提供大型仪器测试、性能测试、成分检测等服务。 地图服务索引: 服务领域地图 检测项目地图 分析服务地图 体系认证地图 质检服务地图 服务案例地图 新闻资讯地图 地区服务地图 聚合服务地图
本文包含AI生成内容,仅作参考。如需专业数据支持,可联系在线工程师免费咨询。
GB/T 24983-2010《阻燃防护服》是我国阻燃防护服领域的基础性检测标准,明确规定了防护服的阻燃性能、热防护性能及抗熔融金属滴等关键指标的测试方法与技术要求,旨在通过模拟真实危险场景,科学评估防护服对火焰、高温的防护能力,保障工业、消防、冶金等行业从业人员的安全。
GB/T 24983标准的适用范围与核心逻辑
GB/T 24983适用于以阻燃纤维、阻燃处理或本质阻燃材料制成的防护服,覆盖工业动火、消防救援、冶金铸造等需防火防护的场景。其核心逻辑并非“检测是否燃烧”,而是模拟真实危险——如火焰灼烧、热辐射烘烤、熔融金属滴溅,评估防护服“延缓燃烧、阻断热量、保持结构”的综合能力,确保穿戴者在接触危险时,服装能成为“最后一道防线”。
标准的测试项目均围绕“实际使用需求”设计:例如工业环境中常见的熔融金属滴溅,消防场景中的“火焰+热辐射”组合,因此测试方法需还原真实危险的强度与形式,而非实验室的理想条件。
测试前的试样制备与预处理要求
试样的代表性直接决定测试结果的可靠性。根据GB/T 24983,试样需从成品防护服的关键部位(衣身、袖子、裤腿)裁取,每个部位取3块不同方向(经向、纬向、斜向)的试样,覆盖服装的纺织结构差异。
预处理是模拟实际使用的关键:试样需按防护服的洗涤说明完成5次洗涤(无说明则按GB/T 8629-2001的A1程序),晾干后在20±2℃、相对湿度65±5%的环境中放置24小时。这一步可消除生产中的残留助剂(如阻燃剂浮液)或洗涤对性能的影响——例如,某些阻燃处理的布料经洗涤后,阻燃剂会流失,性能下降。
试样尺寸需严格匹配测试项目:垂直燃烧测试为300mm×80mm,热防护测试为150mm×150mm,抗熔融金属滴测试为100mm×100mm,避免尺寸偏差导致热量传递或燃烧行为异常。
核心测试1:垂直燃烧性能——评估“自熄能力”
垂直燃烧是阻燃防护服的基础指标,模拟服装接触火焰后的燃烧行为。测试时,试样垂直悬挂在燃烧箱中,用丙烷火焰(高度40mm、温度950±50℃)点燃试样底部10mm处,持续10秒后移开火源,记录三项关键指标:
1、续燃时间:火源移开后试样持续燃烧的时间。
2、阴燃时间:续燃停止后无火焰燃烧的时间。
3、损毁长度:试样被烧损的最大长度(从底部起算)。
GB/T 24983要求,合格试样的续燃≤5秒、阴燃≤5秒、损毁长度≤100mm。这些指标直接反映“自熄能力”——若续燃时间过长,火焰可能蔓延至全身;损毁长度过大,则可能暴露皮肤。
测试中的细节控制至关重要:火源需对准试样底部中心,火焰高度用标尺校准,燃烧箱通风量控制在0.1m³/s,避免气流吹散火焰或加速燃烧。
核心测试2:热防护性能(TPP)——应对“火焰+热辐射”
热防护性能(TPP)是消防、冶金等高温场景的关键指标,模拟“火焰灼烧+热辐射烘烤”的组合危险。测试原理是:将试样置于50kW/m²热辐射+20kW/m²火焰的组合热源下,用热流计测量试样背后的温度上升,当温度达到“二度烧伤阈值(44℃)”时,计算TPP值(TPP=热流密度×时间,单位cal/cm²)。
标准将TPP分为三个等级:C级≥20cal/cm²(轻度危险,如工业动火监控)、B级≥30cal/cm²(中度危险,如一般消防)、A级≥40cal/cm²(重度危险,如冶金熔融作业)。例如,消防服需达到A级,确保穿戴者在火焰中停留一定时间而不被烧伤。
测试中,试样需紧密贴合热流计表面(无空隙),否则热量会从空隙泄漏,导致TPP值虚高。热流密度需用标准校准板验证,确保热源强度稳定。
核心测试3:抗熔融金属滴——防御“液态高温危险”
针对冶金、铸造中的熔融金属滴溅,标准规定了抗熔融金属滴测试。测试时,将10±1g的熔融金属(钢1550±50℃、铝700±50℃)通过漏斗滴落在试样上,观察两点:
1、试样是否被烧穿(出现孔洞);2、试样背后的温度上升(钢滴≤40℃、铝滴≤30℃)。
合格标准为“未烧穿+温度上升达标”。这一指标直接关系到液态金属是否会接触皮肤——若试样被烧穿,1500℃的钢滴会瞬间烫伤皮肤,甚至造成深度烧伤。
测试中,金属液温度需用红外测温仪实时监控,漏斗距试样表面300mm,确保滴溅的冲击力一致。
测试过程的关键操作规范
GB/T 24983的测试结果对细节极为敏感,以下几点需严格执行:
1、火源校准:每日用热电偶验证火焰温度(950±50℃),用标尺测量火焰高度(40mm),避免火焰强度波动影响燃烧结果。
2、环境控制:测试环境需保持20±2℃、相对湿度65±5%——湿度太高会导致试样吸潮(如棉纤维吸潮后燃烧速度加快),湿度太低则可能让某些合成纤维变脆,影响结构强度。
3、重复试验:每个项目需做3次重复测试,取平均值。若某一次结果偏差超过10%(如续燃时间一次3秒、一次8秒),需重新测试,确保数据的重复性。
4、数据记录:需记录试样的部位(如衣身经向)、洗涤次数、测试环境参数,便于后续追溯问题原因。
结果判定与不合格处理
GB/T 24983的合格判定需满足所有测试项目的要求:
1、垂直燃烧:续燃≤5秒、阴燃≤5秒、损毁≤100mm。
2、热防护:达到对应使用场景的TPP等级。
3、抗熔融金属滴:未烧穿+温度上升达标。
4、结构强度:断裂强力≥100N、撕破强力≥15N(确保燃烧后服装不会破裂)。
若某一项不合格,需分析原因:例如,垂直燃烧损毁过长可能是阻燃剂分布不均(局部含量不足);TPP值过低可能是隔热层厚度不够;抗熔融金属滴烧穿可能是材料熔点太低(如某些聚酯纤维熔点约250℃,无法抵御1500℃钢滴)。
不合格的防护服需返回生产环节调整——如增加阻燃剂用量、更换高熔点材料、增厚隔热层,重新送检直至合格。
热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