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品的阻燃检测中垂直燃烧法与水平燃烧法有何区别?
阻燃检测相关服务热线: 微析检测业务区域覆盖全国,专注为高分子材料、金属、半导体、汽车、医疗器械等行业提供大型仪器测试、性能测试、成分检测等服务。 地图服务索引: 服务领域地图 检测项目地图 分析服务地图 体系认证地图 质检服务地图 服务案例地图 新闻资讯地图 地区服务地图 聚合服务地图
本文包含AI生成内容,仅作参考。如需专业数据支持,可联系在线工程师免费咨询。
纺织品阻燃检测是评估其火灾安全性的关键环节,垂直燃烧法与水平燃烧法是两类最常用的试验方法。
二者因试验状态、评价指标及应用场景的差异,分别适用于不同类型纺织品的性能评估。本文将从标准适用、试样准备、试验条件、评价指标及结果应用等维度,系统对比两种方法的核心区别。
适用标准与检测场景的差异
垂直燃烧法与水平燃烧法的适用标准明确区分。垂直燃烧法主要依据GB/T 5455-2014《纺织品 燃烧性能 垂直方向损毁长度、阴燃和续燃时间的测定》,该标准适用于评价纺织品在垂直悬挂状态下的燃烧性能;水平燃烧法则遵循GB/T 5456-2014《纺织品 燃烧性能 水平方向燃烧速率的测定》,聚焦水平放置状态的燃烧行为。
从应用场景看,垂直燃烧法更贴合窗帘、睡衣、防护服、床上用品等“垂直使用”的纺织品——这些物品在日常使用中常处于悬挂或直立状态,火灾时火焰易沿垂直方向快速蔓延,因此需重点评估续燃、阴燃及损毁程度。水平燃烧法则针对地毯、沙发面料、桌布、坐垫套等“水平放置”的纺织品,这类物品燃烧时火焰多沿水平方向扩散,燃烧速率是判断其安全性的核心指标。
试样规格与制备要求的不同
二者的试样尺寸存在显著差异。垂直燃烧法的试样为长方形,尺寸需严格控制为300mm(长)×80mm(宽),公差±2mm,厚度不超过10mm;水平燃烧法的试样同样为长方形,但宽度更大,为300mm(长)×150mm(宽),厚度要求与垂直法一致。这种尺寸差异源于试验状态的需求:垂直试样需适配垂直夹具的夹持宽度,而水平试样需提供足够的水平燃烧路径。
试样数量与预处理要求也略有不同。两类方法均要求每个方向(经向、纬向)至少制备5块试样,但垂直法试样需在长边方向与织物经纬向平行,水平法试样则需保证长度方向与经纬向一致。
此外,所有试样需在温度20℃±2℃、相对湿度65%±4%的标准大气条件下调湿24小时以上,确保试验结果不受湿度影响。
试验条件的核心区别
试验条件的差异集中在试样固定方式与火源施加位置。垂直燃烧法中,试样通过金属夹具垂直固定,下端悬空(距地面或接火盘约100mm),火源为丙烷喷灯,火焰高度调至40mm±2mm,从试样下端中心位置正下方施加,火焰顶端接触试样,持续10s±0.5s后移开。
水平燃烧法中,试样水平铺展在金属支架上,一端(通常为长度方向的100mm处)固定,另一端自由悬空;火源同样为丙烷喷灯,但施加位置为试样自由端的下表面——火焰从下方接触试样,持续时间与火焰高度要求与垂直法一致(10s±0.5s、40mm±2mm)。这种位置差异直接模拟了纺织品在实际使用中的燃烧场景:垂直法模拟“悬挂物底部起火”,水平法模拟“水平物边缘起火”。
燃烧性能评价指标的区分
两类方法的评价指标完全不同,反映了不同燃烧状态下的安全风险。垂直燃烧法的核心指标包括三项:一、“续燃时间”——移开火源后,试样上火焰持续燃烧的时间(以秒计);二、“阴燃时间”——续燃结束后,试样上无火焰但有炽热燃烧的时间(以秒计);三、“损毁长度”——试样被烧损或炭化的最大长度(从下端夹具边缘向上测量,以毫米计)。
水平燃烧法的核心指标是“燃烧速率”,计算方式为:在试样长度方向标记两条线(通常为25mm和150mm处),记录火焰从第一条线燃烧至第二条线的时间(t秒),则燃烧速率=(150-25)/t=125/t(mm/s)。若火焰在到达第二条线前熄灭,则记录“未燃至标记线”。
此外,部分标准还会要求记录“火焰是否蔓延至固定端”——若火焰烧至固定端,则说明试样燃烧风险极高。
结果应用方向的差异
结果应用的差异源于对“燃烧风险场景”的针对性。垂直燃烧法的结果主要用于判断纺织品在“垂直悬挂”场景下的火灾危险性:例如,窗帘若续燃时间过长,可能引燃上方的窗帘杆或天花板;睡衣若损毁长度过短,说明火焰不易向上蔓延,穿着者有足够时间逃离。因此,该方法广泛用于窗帘、睡衣、防护服、床上用品等产品的合规检测。
水平燃烧法的结果则用于评估“水平放置”场景下的火灾蔓延速度:例如,地毯的燃烧速率若超过标准限值(如GB 11785中规定的≤75mm/min),则火灾时火焰会快速扩散至整个房间;沙发面料若燃烧速率过慢或提前熄灭,说明其阻燃性能良好,能有效延缓火灾蔓延。因此,该方法主要用于地毯、沙发面料、桌布、坐垫套等产品的安全性评估。
热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