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石子含量怎么检测
混凝土检测,工程材料检测相关服务热线: 微析检测业务区域覆盖全国,专注为高分子材料、金属、半导体、汽车、医疗器械等行业提供大型仪器测试、性能测试、成分检测等服务。 地图服务索引: 服务领域地图 检测项目地图 分析服务地图 体系认证地图 质检服务地图 服务案例地图 新闻资讯地图 地区服务地图 聚合服务地图
本文包含AI生成内容,仅作参考。如需专业数据支持,可联系在线工程师免费咨询。
混凝土石子含量是影响其强度、和易性及耐久性的关键参数,准确检测石子含量对控制混凝土配合比、保证工程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常用的检测方法为“烘干-筛分法”,核心是通过烘干去除水分、筛分分离石子与砂浆组分,再经清洗、二次烘干计算石子占比。本文将详细讲解该方法的操作步骤与关键要点,帮助读者掌握规范的检测流程。
混凝土石子含量检测的前期准备
检测前需优先保证样品的代表性与工具的合规性。样品选取方面,若为混凝土拌合物,应从搅拌车或料斗的不同部位(如顶部、中部、底部)随机取3-5份,合并后拌匀;若为硬化混凝土,需通过钻芯机或破碎机获取样品,破碎至石子可与砂浆分离(避免石子破碎),再混合均匀。
工具准备需涵盖精准称量、温度控制、筛分分离三类:电子天平(精度≥0.1g,需提前用标准砝码校准)、电热鼓风烘箱(可控温度105±5℃)、5mm标准方孔筛(符合GB/T 6003.1-2012标准)、干燥器(内放硅胶干燥剂)、清洗容器(如不锈钢盘)及搅拌棒。
混凝土试样的制备与均匀化
对于新鲜混凝土拌合物,将选取的样品倒入干净容器,用搅拌棒顺时针搅拌3-5分钟,确保石子、砂、水泥浆均匀分布;若拌合物稠度较大,可少量多次加入清水(仅润湿表面,不改变组分比例)辅助搅拌,但需记录加水量并在后续烘干中扣除。
对于硬化混凝土,需先进行破碎处理:使用颚式破碎机将样品破碎至粒径≤40mm(若石子最大粒径为20mm,破碎至≤30mm即可),避免石子被压碎。破碎后将样品倒入铁板,用铲子翻拌5次以上,取中间部分作为待测试样(质量控制在500-1000g,确保后续操作便捷)。
烘干法测定试样总干质量
将制备好的试样倒入已知质量的瓷盘(记为m盘),放入电热鼓风烘箱,设置温度105±5℃,关闭箱门开始烘干。首次烘干时间设定为4小时(若试样含水量较高,可延长至6小时),之后取出瓷盘,迅速放入干燥器冷却至室温(约30分钟),用电子天平称量总质量(记为m1)。
再次将瓷盘放入烘箱,烘干1小时后取出冷却、称量(记为m2)。若m2与m1的差值≤0.1%×m总(m总=m1-m盘),则判定达到恒重,此时试样总干质量为m总=m2-m盘;若差值超过标准,需重复烘干-称量步骤,直至满足恒重要求。
筛分法分离石子与砂浆组分
将烘干至恒重的试样倒入5mm标准筛,筛下放置接料盘。若使用机械筛,启动筛机后调整频率至中等(避免石子跳出),筛分5-10分钟;若采用手工筛分,需双手握住筛框,沿水平方向轻轻摇晃,同时用软毛刷轻扫筛面(避免损伤筛孔),每2分钟检查一次筛下量。
当筛下接料盘的增量≤0.1%×m总时,停止筛分。此时筛上残留的颗粒即为石子组分(记为m筛上),筛下部分为砂与水泥的混合物。需注意:若石子表面黏结少量砂浆,可轻轻敲击筛框,促使松散砂浆脱落,但不可用力擦拭石子表面(避免石子破碎)。
石子组分的清洗与二次烘干
将筛上的石子倒入不锈钢盘,加入清水至没过石子2cm,用搅拌棒轻轻搅拌1分钟,倒出浑浊水;重复此步骤3-5次,直至倒出的水清澈透明(可将水滴在玻璃片上,晾干后无明显白色痕迹)。清洗完成后,将石子重新倒入原瓷盘(m盘)。
将装有石子的瓷盘放入烘箱,再次以105±5℃烘干至恒重(步骤同试样总干质量测定),冷却后称量总质量(记为m石总)。石子的净干质量为m石=m石总-m盘(需确保瓷盘质量未因清洗改变,若有污染需重新校准m盘)。
混凝土石子含量的计算与结果表达
混凝土石子含量(以质量百分比计)的计算公式为:石子含量(%)=(m石 / m总)×100%。其中,m石为石子净干质量(g),m总为试样总干质量(g)。例如,若m总=1000g,m石=635g,则石子含量=(635/1000)×100%=63.50%。
计算结果需保留两位小数,若平行试验(取2份试样分别检测)的结果差值≤1%,则取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若差值超过1%,需重新选取样品进行检测,直至两次结果满足偏差要求。
检测过程中的关键注意事项
1、样品代表性:无论是新鲜还是硬化混凝土,均需遵循“多点随机”原则选取样品——新鲜拌合物需从搅拌车的前、中、后部位各取1份,合并后拌匀;硬化混凝土需从结构的不同高度、深度钻取3个芯样,破碎后混合。
2、烘干温度控制:温度过高会导致水泥水化产物(如钙矾石)分解,释放结晶水,使m总偏小,最终结果偏高;温度过低则无法彻底去除自由水,m总偏大,结果偏低。因此需定期校准烘箱温度(用温度计插入烘箱内部测量)。
3、筛分彻底性:若筛分不彻底,部分砂粒会残留于石子中,导致m石偏大,结果偏高。可通过“拍击筛框”辅助筛分——将筛子轻轻拍击接料盘边缘,促使细小砂粒下落,但需避免石子弹出。
4、清洗程度把控:清洗不足会导致石子表面黏结砂浆,m石偏大;清洗过度则可能冲走细小石子(如5-10mm的石子),导致m石偏小。可通过“称重对比法”验证:清洗后的石子质量与筛分后的m筛上差值≤0.5%×m石时,判定清洗合格。
5、仪器校准:电子天平需每周用标准砝码校准一次(如用100g、500g砝码分别测试),确保称量精度;标准筛需每半年检查一次孔径(用游标卡尺测量筛孔边长),若偏差超过±0.1mm,需更换新筛。
热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