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革涂饰耐溶剂性检测的耐干洗溶剂侵蚀试验规范说明
耐溶剂性检测相关服务热线: 微析检测业务区域覆盖全国,专注为高分子材料、金属、半导体、汽车、医疗器械等行业提供大型仪器测试、性能测试、成分检测等服务。 地图服务索引: 服务领域地图 检测项目地图 分析服务地图 体系认证地图 质检服务地图 服务案例地图 新闻资讯地图 地区服务地图 聚合服务地图
本文包含AI生成内容,仅作参考。如需专业数据支持,可联系在线工程师免费咨询。
皮革涂饰层的耐干洗溶剂侵蚀性能是评估皮革制品(如服装革、家具革)干洗后外观与功能保持性的核心指标。该试验通过模拟实际干洗中的溶剂浸泡、摩擦过程,检测涂饰层抗溶胀、抗脱落、抗变色的能力,其规范操作直接影响结果的准确性与可比性。本文基于GB/T 19942、ISO 15701等标准,系统说明耐干洗溶剂侵蚀试验的原理、试剂设备、试样制备、操作步骤及结果评价,为皮革质检与生产提供专业指导。
试验原理
耐干洗溶剂侵蚀试验的核心是利用干洗溶剂(如四氯乙烯、碳氢溶剂)对涂饰层的物理化学作用:溶剂渗透至涂饰层内部,会破坏树脂分子间的氢键或范德华力,导致树脂软化、溶胀;若颜料与溶剂相容性差,会出现浮色或变色;摩擦作用则加速溶剂对涂饰层的机械剥离。试验通过控制溶剂种类、作用时间、温度等变量,定性或定量评估涂饰层的耐溶剂能力,结果直接反映皮革制品在干洗后的耐用性。
试剂与设备要求
试验试剂需符合行业标准:干洗溶剂优先选择四氯乙烯(纯度≥99.5%,不含水分或杂质),或使用碳氢溶剂(闪点≥56℃,芳烃含量≤0.1%);溶剂需密封存储于棕色玻璃瓶中,避免挥发或污染。
设备需满足精度要求:恒温水浴锅(控温±1℃,维持溶剂温度)、往复式摩擦试验机(压力可调至1±0.1kPa,用于擦拭试验)、鼓风干燥箱(控温40-80℃,精度±2℃)、脱脂棉(无荧光剂,吸液性好)、GB/T 250灰度卡(评定变色)、5-10倍放大镜(观察微观变化)、测厚仪(精度0.01mm,测量厚度变化)。所有设备需每6个月校准1次,确保参数准确。
试样制备规范
试样需从涂饰均匀、无破损的皮革部位截取,尺寸为100mm×100mm(或按产品标准调整),每批试验至少制备3个平行样。
试样需在标准环境(温度20±2℃、相对湿度65±5%)下状态调节24小时,确保含水率稳定。调节后需检查外观:涂饰层需均匀,无褶皱、沾污或机械损伤,否则需重新选取。
对于有背衬的皮革(如服装革),需保留背衬完整,避免试验中背衬与涂饰层分离;成革试样需去除肉面绒毛,确保试验仅针对涂饰层。
试验操作步骤
试验分为“浸泡法”(评估整体耐溶剂性)与“擦拭法”(评估表面耐摩擦溶剂性),具体步骤如下:
1、浸泡法:将试样完全浸入25±2℃的干洗溶剂中,浸泡30±1分钟。浸泡时试样需不重叠、不接触容器壁,溶剂液面高于试样10mm以上。
2、擦拭法:用脱脂棉蘸取溶剂(以不滴液为宜),固定在摩擦试验机头上,施加1±0.1kPa压力,在试样表面往复擦拭10次(行程60mm,速度60次/分钟)。擦拭后用干脱脂棉轻擦表面,去除残留溶剂。
3、后处理:试验后的试样需立即放入40±2℃鼓风干燥箱中干燥2小时,或在标准环境下自然干燥4小时,直至重量恢复至调节前的±1%以内。
结果评价方法
结果需从“外观、颜色、物理性能”三方面评估,采用标准工具与分级体系:
1、外观变化:用放大镜观察涂饰层是否有溶胀、起皱、剥落、浮色,按“无变化(5级)、轻微变化(4级)、明显变化(3级)、严重变化(2级)、完全破坏(1级)”评级。
2、颜色变化:在D65标准光源下,用GB/T 250灰度卡对比试样试验前后的颜色差异,评级1-5级(5级无变色,1级严重变色)。
3、物理性能变化:用测厚仪测量厚度变化,计算膨胀率(膨胀率=(试验后厚度-试验前厚度)/试验前厚度×100%),通常膨胀率≤5%为合格;擦拭试验需检查涂饰层附着力:用胶带粘贴后快速撕离,观察是否有涂饰层脱落。
平行样结果需取平均值,若单一样品评级与平均值相差超过1级,需重新试验(排查试样不均、溶剂污染等问题)。
试验注意事项
1、溶剂安全:四氯乙烯具有挥发性与毒性,试验需在通风橱中进行,操作人员需戴丁腈手套与防护眼镜,溶剂需回收处理,不得随意倾倒。
2、温度控制:溶剂温度需恒定在25±2℃,波动超过±1℃会影响渗透能力,导致结果偏差。
3、试样一致性:平行样需来自同一部位、涂饰层厚度一致,避免因试样差异导致结果离散。
4、评估客观性:颜色对比需在D65光源下进行,避免自然光或荧光灯的色偏;外观评估需2名以上专业人员独立完成,取一致结果。
热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