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品色牢度测试中耐干洗色牢度的检测方法及注意事项
纺织品色牢度测试相关服务热线: 微析检测业务区域覆盖全国,专注为高分子材料、金属、半导体、汽车、医疗器械等行业提供大型仪器测试、性能测试、成分检测等服务。 地图服务索引: 服务领域地图 检测项目地图 分析服务地图 体系认证地图 质检服务地图 服务案例地图 新闻资讯地图 地区服务地图 聚合服务地图
本文包含AI生成内容,仅作参考。如需专业数据支持,可联系在线工程师免费咨询。
耐干洗色牢度是纺织品色牢度测试中的核心项目,直接反映高端衣物(如羊毛西装、真丝连衣裙)经干洗后颜色保持能力与沾色风险,是品牌把控品质、消费者选择耐穿衣物的关键依据。准确检测需兼顾标准化流程与实操细节,本文将拆解耐干洗色牢度的检测方法及注意事项,为行业从业者提供可落地的参考。
试样的制备要求
耐干洗测试的试样需为100mm×40mm的长方形,需沿面料经向裁剪(避免纬向缩水影响尺寸),且保证平整无褶皱——褶皱会导致溶剂渗透不均,使局部褪色或沾色异常。
试样需与标准多纤维贴衬(GB/T 3921规定的棉、羊毛、聚酯等6种纤维)缝合:沿试样短边将两者正面相对缝合,形成“试样-贴衬”三明治结构,确保试验中紧密接触,模拟实际干洗时的染料转移。
混纺面料需匹配对应贴衬:如羊毛-聚酯混纺,需同时用羊毛与聚酯贴衬,覆盖主要纤维成分的沾色风险;试样数量需2-3个平行样,避免单一试样的偶然性误差。
试样边缘需锁边处理:毛边会导致纤维脱落,脱落纤维吸附染料后会加重贴衬沾色,影响评级准确性,锁边或胶带固定均可。
干洗溶剂的选择与使用
国内测试主要用四氯乙烯(PCE),需符合GB/T 5711要求:纯度≥99.5%、无水分(≤0.1%)、无油污或添加剂(如抗静电剂)——水分会使染料溶胀析出,添加剂可能与染料反应降低色牢度。
溶剂用量遵循“30:1”液料比(100g试样对应3000ml溶剂):用量不足会导致试样浸润不充分,摩擦效果差;用量过多会稀释染料,低估沾色风险。
溶剂更换需看状态:当溶剂浑浊、颜色变深或pH偏离6.5-7.5时,需立即更换;每处理5个试样后检查透明度,避免染料积累影响后续试验。
敏感面料(如真丝)需用纯溶剂:需确认溶剂无添加剂,部分添加剂会破坏真丝的蛋白质结构,加速染料脱落。
试验设备的操作规范
需用旋转式干洗试验机(符合GB/T 5711),核心组件为旋转筒、溶剂槽、脱水与烘干系统,设备需放通风处(四氯乙烯属挥发性有机物,需防蒸汽积聚)。
旋转参数需精准:转速40±2转/分钟(过快会飞溅溶剂,过慢摩擦不足),试验时间30±1分钟(过短模拟不充分,过长损伤面料);试样放专用网袋(孔径5-10mm),每袋1-2个试样,避免重叠。
脱水与烘干控制:脱水2±0.5分钟(转速800±50转/分钟,过长变形、过短残留溶剂);烘干60±5℃/30±5分钟(确保干燥但不损伤纤维,如羊毛烘干不超65℃)。
操作前检查旋转筒:若阻力大,需润滑或调整,避免摩擦加剧导致掉色。
耐干洗色牢度的评级方法
结果分“原样褪色”与“沾色牢度”:均用标准灰色样卡(GB/T 250评褪色,GB/T 251评沾色),评级在D65光源箱(1000±200lux)下进行,避免自然光或荧光灯干扰。
原样褪色评级:对比试验后试样与未试验原样,5级无褪色,1级严重褪色(颜色几乎脱落);沾色牢度评级:对比贴衬沾色部分与空白贴衬,5级无沾色,1级贴衬全染。
混纺面料需分项评级:对贴衬中每种纤维(如棉、羊毛)单独评级,取最低值为最终沾色结果;需2名检验员独立评级,差异超1级需重新核对或仲裁。
争议用仪器辅助:分光光度计测色差ΔE值,ΔE≤1.0对应5级,ΔE>3.0对应3级以下,减少人为误差。
试样规格的一致性控制
试样厚度需一致:用厚度计测,差异≤0.5mm——厚试样(如毛呢)渗透慢,褪色风险低;薄试样(如真丝)渗透快,褪色风险高,厚度不均会导致结果无可比性。
图案面料选均匀区域:避免图案边缘或深浅不一部位,这些区域染料分布不均,会导致褪色或沾色结果偏差(如格子面料需裁完整格子)。
裁剪方向固定:经向裁剪可避免纬向缩水,确保试样与贴衬接触面积稳定,若沿纬向裁剪,试验后尺寸缩短会影响沾色评估。
毛边必须去除:毛边纤维脱落会吸附染料,使贴衬沾色加重,导致沾色牢度评级偏低,需修剪整齐并锁边。
溶剂纯度的影响与监控
水分影响最大:四氯乙烯中水分≥0.1%时,会使酸性染料(真丝常用)溶解度提高30%以上,加速褪色;用卡尔费休滴定法定期测水分,超阈值立即换溶剂。
油污会乳化染料:溶剂中残留的洗涤剂或机器油会与染料形成复合物,增加染料在溶剂中的溶解度,导致贴衬沾色加重;取10ml溶剂观察,若有油花或悬浮物需更换。
残留染料需测吸光度:用分光光度计在460nm波长测,吸光度≥0.1时,溶剂中染料积累过多,会导致后续试样贴衬沾色假阳性;每5个试样测一次,超阈值换溶剂。
进口溶剂需复检:即使有COA报告,也需用气相色谱法测纯度,避免运输中分解产生杂质。
设备校准的关键节点
校准周期每季度1次:维修或搬迁后需立即校准,未校准设备会导致试验条件偏离标准。
旋转速度校准:用非接触式转速表测,空转5分钟后取平均值,需40±2转/分钟——偏差超2转需调电机皮带或控制器。
时间校准:用高精度计时器测试验(30±1分钟)与脱水(2±0.5分钟)时间,偏差超标准需调时间继电器。
温度校准:用热电偶温度计测烘干箱中心温度(试样位置),需60±5℃——过高会缩水,过低残留溶剂,需调加热管功率或换加热管。
容量校准:用量筒测溶剂槽容量,确保“30:1”液料比,偏差超5%需调溶剂加入量或换溶剂槽。
操作中的细节把控
试样需先浸润:放入溶剂中泡1分钟,确保完全浸润后再放网袋——干试样直接放网袋会形成气膜,阻碍溶剂渗透,导致局部未试验。
网袋不重叠:每个网袋放1-2个试样,避免重叠摩擦加剧褪色,或内层试样无法接触溶剂。
脱水后立即烘干:脱水后试样暴露空气中≤5分钟,避免溶剂自然挥发导致褶皱,影响评级;烘干时平铺网架,避免堆叠——堆叠会导致中间试样温度过高或无法干燥。
防护措施要到位:戴丁腈手套、护目镜与防毒面具,设备连活性炭尾气处理,避免吸入四氯乙烯蒸汽(长期接触伤肝)。
沾色织物的选择要点
用标准多纤维贴衬:含棉、羊毛、聚酯等6种纤维,覆盖常见纺织品类型,能全面评估沾色风险。
贴衬需预处理:用蒸馏水清洗(去灰尘油脂),60℃烘干30分钟(含水率≤8%)——油脂会吸附染料,导致沾色评级偏低。
贴衬有效期1年:过期后纤维吸色能力下降(如棉聚合度降低),沾色结果不准确,需查标签确认在有效期内。
特殊纤维需补贴衬:如亚麻试样,需额外加亚麻贴衬,标准贴衬无亚麻,避免遗漏特殊纤维沾色风险。
结果判定的一致性保障
环境控制:光源箱用D65光源,背景中性灰(RGB128,128,128),避免彩色或强光——白色背景会放大深色试样褪色,黄色背景会改变红色色调。
人员培训:检验员需参加CNAS能力验证,熟悉样卡色阶(如4级与4-5级差异),评级前适应光源5分钟,保持30-50cm距离(过近放大差异,过远忽略细节)。
记录要详细:记试样编号、面料成分、溶剂批号、设备参数、评级人员、各纤维沾色牢度——追溯偏差原因(如褪色低可能是溶剂含添加剂)。
争议用仪器:分光光度计测ΔE值,ΔE≤1.0=5级,ΔE1.1-2.0=4-5级,减少人为误差,提高一致性。
热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