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检测中总石油烃类污染物的实验室检测方法
土壤检测相关服务热线: 微析检测业务区域覆盖全国,专注为高分子材料、金属、半导体、汽车、医疗器械等行业提供大型仪器测试、性能测试、成分检测等服务。 地图服务索引: 服务领域地图 检测项目地图 分析服务地图 体系认证地图 质检服务地图 服务案例地图 新闻资讯地图 地区服务地图 聚合服务地图
本文包含AI生成内容,仅作参考。如需专业数据支持,可联系在线工程师免费咨询。
总石油烃(TPH)是土壤中典型有机污染物,源于石油开采、运输及工业排放,组分涵盖C10-C40的烷烃、芳烃等,会破坏土壤结构、抑制微生物活性,甚至通过食物链累积危害人体健康。准确检测土壤TPH含量是污染评估与修复的核心前提,实验室检测因规范性、准确性高,成为行业主流技术路径。本文系统梳理土壤TPH实验室检测的样品处理、提取净化、定量分析及质量控制细节,为从业者提供可落地的操作指南。
土壤TPH检测的样品采集与预处理
土壤样品采集需遵循《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 166),布点覆盖污染区(如油井周边、加油站渗漏区)及500米外对照区,常用网格法(污染均匀区)或梅花点法(污染点源区)。采样深度依污染类型调整:原油污染取0-60cm深层土,汽油柴油污染取0-30cm表层土,每点采集约500g样品,混合后取1kg装入棕色玻璃瓶,4℃冷藏保存(避免轻组分挥发)。
实验室预处理时,样品铺成2cm薄层自然风干(忌阳光直射或加热),待含水量降至10%以下,用玛瑙研钵研磨,过2mm尼龙筛去除石块、根系等杂质,再用四分法缩分至50g,装入密封袋备用。需注意,若样品含高挥发性组分(如汽油),应改用冷冻干燥法,防止TPH损失。
土壤TPH的常用提取方法及操作细节
索氏提取是经典的高回收率方法:称取10g风干样品,加5g无水硫酸钠(去除土壤水分),装入滤纸筒(避免样品漏出),放入索氏提取器,加入100mL二氯甲烷-正己烷混合溶剂(1:1,极性适配TPH),回流6-8小时(溶剂每小时循环3-4次),冷却后用旋转蒸发仪浓缩至1-2mL(温度≤40℃,防止溶剂沸腾)。该法提取效率可达90%以上,但耗时久,适合高精度检测。
超声提取是快速替代方案:称5g样品加20mL丙酮-正己烷(1:1),置于超声清洗器(功率200W,频率40kHz)中超声30min,期间每隔10min摇晃一次,促进土壤颗粒分散;3000rpm离心10min取上清液,重复提取2次,合并上清液浓缩至5mL。优点是耗时仅1小时,但提取效率受超声时间、温度影响,需预实验优化(如25℃下超声40min可提高10%回收率)。
加速溶剂提取(ASE)是高效技术:称2g样品与3g硅藻土混合(分散土壤颗粒),装入10mL萃取池,选择二氯甲烷为溶剂,设置温度100℃、压力1500psi,静态提取5min,循环2次,收集提取液。该法溶剂用量仅10mL,提取时间30min,效率达95%以上,但设备成本高(约10万元),适合批量样品检测。
提取液的净化技术与杂质去除要点
提取液含脂类、腐殖质、色素等杂质,需净化后定量。硅胶柱净化是最常用方法:取5g硅胶(130℃烘4小时活化,冷却至室温),装入1cm×30cm玻璃柱(底部垫玻璃棉),上层铺1cm无水硫酸钠(除水),用10mL正己烷预淋洗(润湿硅胶,防止提取液吸附),再加入浓缩后的提取液,用30mL正己烷-二氯甲烷混合溶剂(9:1)洗脱,流速控制在1-2滴/秒(确保杂质与TPH分离)。
若提取液色素较多(如腐殖土样品),可在硅胶柱中加入1g中性氧化铝(600℃烘4小时活化),增强脱色效果;若含极性杂质(如有机酸),需将硅胶替换为弗罗里硅土(650℃烘4小时),用正己烷-乙醚(95:5)洗脱,去除极性组分。
净化后需用旋转蒸发仪浓缩至1mL(温度≤40℃),避免TPH挥发。若浓缩后有残留水分,加少量无水硫酸钠振荡10min,过滤去除。
气相色谱法(GC-FID)的定量分析流程
GC-FID是TPH定量的金标准,原理是气相色谱柱分离TPH各组分,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检测碳氢化合物的响应值,与浓度成正比。色谱柱选HP-5毛细管柱(30m×0.32mm×0.25μm,非极性,适配C10-C40范围),柱温程序:初始50℃保持2min,以10℃/min升至300℃,保持10min(确保重组分完全流出)。
标准曲线配制:用正十六烷-正三十烷混合标准品,配制成0、50、100、200、500mg/L的系列溶液,进样1μL(分流比10:1),绘制峰面积与浓度的线性曲线(要求r≥0.999)。样品分析:净化后的提取液加内标物(如正二十烷,浓度100mg/L),进样1μL,用内标法计算浓度(抵消进样量误差)。
操作注意:进样口温度设280℃(防止样品冷凝),检测器温度320℃(确保FID火焰稳定);载气用高纯氮气(纯度≥99.999%),流速1mL/min;氢气流量30mL/min、空气流量300mL/min,火焰呈蓝色(若发红需调整空气流量)。
红外分光光度法(IR)的应用与注意事项
IR是快速筛查方法,利用TPH中CH键的特征红外吸收(2930cm⁻¹:CH₂不对称伸缩;2850cm⁻¹:CH₂对称伸缩;1460cm⁻¹:CH₂弯曲)定量。操作步骤:提取液浓缩至10mL,以光谱纯正己烷为空白,用红外分光光度计在2800-3000cm⁻¹范围内扫描,记录吸光度,查标准曲线得浓度(标准曲线用正十六烷配制,范围0-100mg/L)。
需注意,溶剂需用光谱纯(避免痕量烃类干扰),提取液需加无水硫酸钠除水(水在3400cm⁻¹的吸收会掩盖CH键峰);若样品含动植物油脂(如农田土壤),需先皂化:加5mL 0.5mol/L KOH乙醇溶液,加热回流30min,使脂类转化为水溶性肥皂,正己烷萃取后去除水相,消除干扰。
IR的优点是快速(每样5分钟)、成本低(无需色谱柱),但无法区分TPH组分(如烷烃与芳烃),适合初步筛查;检出限约1.0mg/kg,低于GC-FID(0.5mg/kg),但准确性满足土壤污染筛选值要求(如GB 36600-2018中建设用地TPH筛选值为4500mg/kg)。
检测过程中的干扰因素及消除策略
土壤中常见干扰包括:1. 动植物油脂:通过皂化法消除;2. 芳烃(如苯、甲苯):用弗罗里硅土柱净化,正己烷洗脱TPH(烷烃),芳烃留在柱上;3. 腐殖质:用氧化铝柱脱色;4. 无机盐(如氯化钠):提取前加10%水湿润土壤,释放吸附的TPH;5. 试剂污染:溶剂需重蒸(二氯甲烷沸点40℃,正己烷69℃),器皿用铬酸洗液浸泡24小时,蒸馏水冲洗后烘干(105℃,2小时)。
若GC-FID检测中出现峰拖尾,可能是进样口衬管污染,需每周更换衬管(或用丙酮超声清洗);若峰分裂,可能是色谱柱老化,需截去柱前端10cm(或更换新柱);若IR吸光度异常高,需检查样品是否稀释(浓度超出线性范围)或溶剂是否污染(空白吸光度应≤0.01)。
实验室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
空白试验:用石英砂代替样品,按相同步骤操作,空白值需低于方法检出限(GC-FID≤0.5mg/kg,IR≤1.0mg/kg),否则更换溶剂或清洗器皿;回收率试验:向空白土壤加100mg/kg TPH标准品,计算回收率(要求70%-120%),若回收率低(如<70%),需延长索氏提取时间(或增加超声功率);平行样测定:每批样品做2个平行样,相对偏差≤10%(如样品浓度为100mg/kg,平行样结果应在90-110mg/kg之间),偏差过大需重新提取。
标准曲线需每批样品重新绘制(避免色谱柱老化或检测器灵敏度变化),线性相关系数r≥0.999;仪器校准:GC-FID每周用标准气(甲烷)校准检测器响应,IR每月用聚苯乙烯膜校准波长(2926cm⁻¹、1601cm⁻¹、1028cm⁻¹);人员资质:操作人员需持《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CMA)培训证书,严格按标准方法操作(如HJ 1021-2019《土壤和沉积物 石油烃(C10-C40)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热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