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领域

环境领域

服务热线:

土壤检测中常见的重金属污染物有哪些种类呢

三方检测机构 2025-03-05

土壤检测相关服务热线: 微析检测业务区域覆盖全国,专注为高分子材料、金属、半导体、汽车、医疗器械等行业提供大型仪器测试、性能测试、成分检测等服务。 地图服务索引: 服务领域地图 检测项目地图 分析服务地图 体系认证地图 质检服务地图 服务案例地图 新闻资讯地图 地区服务地图 聚合服务地图

本文包含AI生成内容,仅作参考。如需专业数据支持,可联系在线工程师免费咨询。

土壤作为农业生产与生态系统的核心载体,其重金属污染问题因污染物“难降解、易富集、毒性持久”的特性,成为全球土壤环境治理的重点。重金属通过工业排放、化肥农药使用、畜禽养殖等途径进入土壤后,会逐步累积并通过食物链传递至人体,引发慢性中毒或器官损伤。了解土壤检测中常见的重金属污染物种类,是精准防控污染、保障土壤安全的前提。本文将围绕土壤中典型重金属污染物的来源、环境行为及检测关注重点展开详细说明。

铅(Pb):土壤中最常见的累积性重金属

铅是土壤检测中最常检出的重金属之一,其来源广泛且累积性强。工业领域中,铅冶炼、铅酸电池制造过程会产生大量含铅废气,经大气沉降进入土壤;历史上含铅汽油的使用,也让道路两侧土壤成为铅污染高风险区。农业生产中,部分含铅农药(如砷酸铅)的曾用,以及污泥农用带来的铅输入,进一步加剧了土壤铅累积。

铅在土壤中的化学行为以“固定为主”——易与土壤中的有机质、黏土矿物结合形成稳定复合物,因此移动性较弱,但长期累积会导致表层土壤铅含量远超背景值。检测中需关注土壤类型差异:酸性土壤中铅的活性略高,而石灰性土壤因碳酸钙的吸附作用,铅更易被固定。此外,叶菜类作物对铅的吸收能力较强,是铅污染土壤种植的敏感作物。

镉(Cd):毒性极强的“土壤隐形杀手”

镉因“高毒性、高移动性”被称为“土壤隐形杀手”,其来源与工业及农业投入品密切相关。电镀、有色金属冶炼行业的废水排放,是镉进入土壤的主要工业来源;磷肥生产中,磷矿石含有的微量镉会随肥料施入土壤,成为农业镉污染的重要途径。此外,塑料添加剂中的镉也可能通过垃圾填埋渗透至土壤。

镉在土壤中的移动性远强于铅,易被作物根系吸收并转运至地上部分。我国南方酸性稻田土壤中,镉的有效态比例高,水稻对镉的吸收能力强,因此“镉大米”问题备受关注。检测时需重点关注土壤pH值:当土壤pH<6时,镉的活性显著上升;而土壤中的锌含量也会影响镉的行为——锌与镉化学性质相似,锌矿开采或镀锌工业排放会同时带来镉污染。

汞(Hg):具有挥发性的高毒重金属

汞是唯一在常温下呈液态的重金属,其来源包括工业排放、燃煤及农业活动。氯碱工业中水银法生产烧碱会释放汞蒸气,温度计、荧光灯制造过程的汞泄漏,均会通过大气沉降进入土壤;燃煤电厂的烟气含汞,是全球汞污染的重要来源;历史上含汞杀菌剂(如西力生)的使用,也让部分农田土壤残留汞。

汞的特性在于“易挥发、可甲基化”:土壤中的汞会通过挥发进入大气,形成“大气-土壤”循环;而厌氧环境(如稻田)中,微生物可将无机汞转化为甲基汞——毒性是无机汞的100倍以上,且更易通过食物链富集。检测中需关注土壤的氧化还原状态:厌氧条件下甲基汞生成量增加,而表层土壤因接触大气,汞含量通常高于深层土壤。

砷(As):类金属污染物的典型代表

砷虽属于类金属,但因毒性强、来源广,是土壤检测中的必测项目。其来源包括砷矿开采(如雄黄矿)、有色金属冶炼(铜、锌矿中伴生砷)、农业农药(如砷酸钙、砷酸铅)及磷肥(磷矿石含砷)。我国西南地区的砷矿周边土壤,常因矿渣堆放或废水灌溉导致砷超标。

砷的环境行为复杂,其毒性取决于化学形态:三价砷(AsⅢ)的毒性是五价砷(AsⅤ)的60倍以上。土壤中的砷易与铁、铝氧化物结合——红壤等富铁铝土壤中,砷会被牢牢固定,活性较低;而在厌氧条件下(如湿地土壤),铁氧化物还原溶解,会释放出结合态砷,增加其活性。检测时需关注土壤氧化还原电位(Eh):Eh<200mV时,AsⅢ比例升高,毒性增强。

铬(Cr):价态决定毒性的重金属

铬的污染主要来自工业活动,电镀行业的镀铬废水、皮革鞣制使用的铬鞣剂、钢铁冶炼的废渣,均会向土壤释放铬。此外,部分含铬化肥(如铬渣磷肥)也可能带来污染。

铬的毒性差异极大:三价铬(CrⅢ)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参与葡萄糖代谢),而六价铬(CrⅥ)具有强氧化性,毒性是CrⅢ的100倍以上,可通过皮肤吸收或呼吸道进入人体。土壤中的CrⅢ在氧化条件下(如曝气土壤)会转化为CrⅥ,而碱性土壤(pH>7)中CrⅥ的活性更高,更易被作物吸收。检测时需特别关注铬的价态分析——仅测定总铬无法准确评估其毒性风险。

铜(Cu):农业活动带来的“必需元素超标”

铜是作物生长必需的微量元素,但过量会抑制光合作用与根系发育。其来源以农业活动为主:畜禽饲料中添加高铜(促进生长),导致粪便中的铜含量远超土壤背景值,污泥农用后铜进入土壤;农药中的波尔多液(硫酸铜+石灰)广泛用于果树病虫害防治,会导致果园土壤铜累积;电子工业的废水排放,也是工业铜污染的来源。

土壤中的铜易与有机质结合形成稳定络合物,因此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如黑土)铜固定能力强,活性较低。而设施农业土壤因连作次数多、肥料用量大,铜累积现象尤为突出——部分温室土壤的铜含量可达到背景值的10倍以上。检测时需关注土壤有机质含量:有机质不足时,铜的活性上升,易被作物吸收。

锌(Zn):与人类活动关联紧密的重金属

锌是作物必需的微量元素(参与酶促反应),但其过量会导致作物叶片黄化、产量下降。锌的来源包括锌矿开采(如闪锌矿)、镀锌工业(锌镀层脱落)、含锌肥料(如硫酸锌)及城市污泥。此外,汽车轮胎磨损产生的锌尘,也会通过大气沉降进入道路周边土壤。

锌与镉的化学性质相似,锌矿开采或冶炼过程中,镉会作为伴生污染物同时排放——因此锌污染土壤常伴随镉超标。土壤中的锌易被黏土矿物吸附,阳离子交换量(CEC)高的土壤(如黏壤土)固定锌的能力更强。检测中需关注土壤的CEC值:CEC<10cmol/kg的砂质土壤,锌的移动性高,易被作物吸收;而CEC>20cmol/kg的黏土壤,锌更易被固定。

镍(Ni):地质与人为双重来源的重金属

镍的来源分为地质与人为两类:基性岩(如玄武岩)发育的土壤,天然镍含量较高;人为来源包括镍矿开采(如镍铁矿)、不锈钢制造(不锈钢含镍8%-10%)、磷肥(磷矿石含镍)及工业废渣堆放。

镍在土壤中易与铁、锰氧化物结合,移动性较弱,因此累积主要发生在表层土壤。作物对镍的吸收能力差异大,豆科作物(如大豆)对镍的吸收能力较强,而禾本科作物(如小麦)相对较弱。检测中需关注土壤母质:基性岩发育的土壤,即使无人类活动,镍含量也可能超过土壤环境质量标准,需结合背景值判断污染程度。

热门服务

关于微析院所

ABOUT US WEIXI

微析·国内大型研究型检测中心

微析研究所总部位于北京,拥有数家国内检测、检验(监理)、认证、研发中心,1家欧洲(荷兰)检验、检测、认证机构,以及19家国内分支机构。微析研究所拥有35000+平方米检测实验室,超过2000人的技术服务团队。

业务领域覆盖全国,专注为高分子材料、金属、半导体、汽车、医疗器械等行业提供大型仪器测试(光谱、能谱、质谱、色谱、核磁、元素、离子等测试服务)、性能测试、成分检测等服务;致力于化学材料、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半导体材料、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专业研究,为相关企事业单位提供专业的技术服务。

微析研究所是先进材料科学、环境环保、生物医药研发及CMC药学研究、一般消费品质量服务、化妆品研究服务、工业品服务和工程质量保证服务的全球检验检测认证 (TIC)服务提供者。微析研究所提供超过25万种分析方法的组合,为客户实现产品或组织的安全性、合规性、适用性以及持续性的综合检测评价服务。

十多年的专业技术积累

十多年的专业技术积累

服务众多客户解决技术难题

服务众多客户解决技术难题

每年出具十余万+份技术报告

每年出具十余万+份报告

2500+名专业技术人员

2500+名专业技术人员

微析·国内大型研究型检测中心
首页 领域 范围 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