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领域

环境领域

服务热线:

固废检测的样品采集与预处理流程详解

三方检测机构 2025-03-02

固废检测相关服务热线: 微析检测业务区域覆盖全国,专注为高分子材料、金属、半导体、汽车、医疗器械等行业提供大型仪器测试、性能测试、成分检测等服务。 地图服务索引: 服务领域地图 检测项目地图 分析服务地图 体系认证地图 质检服务地图 服务案例地图 新闻资讯地图 地区服务地图 聚合服务地图

本文包含AI生成内容,仅作参考。如需专业数据支持,可联系在线工程师免费咨询。

固废检测是评估环境风险、制定处置方案的核心环节,而样品采集与预处理作为检测的“第一步”,直接决定数据的真实性与可靠性。若采集环节代表性不足,或预处理过程引入污染、损失目标组分,后续检测再精准也失去意义。本文结合《固体废物采样与制样技术规范》(HJ/T 20—1998)等标准,详细拆解固废检测从样品采集到预处理的全流程要点,为环境检测人员提供实操指引。

固废样品采集的前期准备

采集前需要先收集固废的基础信息:如果是工业固废,要了解生产工艺、污染物种类(如重金属、有机污染物);如果是生活垃圾,需明确收集区域、清运频率;如果是危险固废,需查询《国家危险废物名录》确定其危险特性(如毒性、腐蚀性)。这些信息能指导采样点的选择与防护措施的制定,比如处理含挥发性有机物的固废时,提前准备防毒面具比临时找更高效。

采样工具需根据固废状态选择:块状固废用铁镐、钢钎;粉状或颗粒状用铁铲、采样勺;液态或半固态用玻璃或塑料容器(避免与固废反应,比如强酸性固废不能用金属容器装,否则会腐蚀容器并引入铁离子杂质)。容器需要提前用蒸馏水清洗3次、干燥24小时,确保没有残留污染物干扰后续检测。

人员防护是容易被忽视但最关键的环节:针对含铅、镉等重金属的固废,要戴丁腈防渗透手套,普通橡胶手套容易被重金属渗透;针对含苯、甲苯的固废,必须戴防毒面具(过滤罐选有机蒸气类型);针对浓硫酸渣这类腐蚀性固废,要穿防腐蚀聚乙烯防护服,连袖口都要扎紧——曾有检测人员因袖口没扎好,硫酸溅进胳膊导致灼伤,不仅影响工作,还留下永久性疤痕。

不同类型固废的采集方法

工业固废的采集分两种情况:连续产生的(比如化工厂每天排出的废渣),用“时间分层法”——每2小时采1次,连续采12次,每次取500g,混合成6kg的代表性样品;批次产生的(比如炼钢厂每炉钢产生的钢渣),每个批次采3-5个点,每个点取1kg,混合后缩分到2kg。这样能覆盖不同时间段或批次的成分差异。

生活垃圾的采集要“点面结合”:选3-5个不同区域(居民区、商业区、工业区),每个区域找2-3个采样点(比如垃圾桶、垃圾车),每个点采1-2kg,混合后用“堆锥四分法”缩到10kg左右。注意要去掉大件异物(比如床垫、玻璃瓶),不然破碎时会损坏设备——之前有实验室把带玻璃瓶的垃圾放进破碎机,结果玻璃渣划破传送带,修了3天才恢复。

危险固废的采集更严格:如果是桶装的(比如废油漆桶),每10桶采1桶,不足10桶全采,每桶从顶部、中部、底部各取100g,混合成300g样品;如果是散装堆存的(比如危废填埋场的堆体),用“网格法”——把堆体划成10×10m的网格,每个网格中心挖0.5m深,取200g,这样能避免只采表面风化的样品,保证堆体内部成分被覆盖。

堆存固废(比如旧填埋场的陈垃圾)要考虑垂直分层:从表面向下每隔0.5m采1个点,直到堆体底部(一般2-3m深),每个点取500g,混合后缩到1kg。因为陈垃圾的上层可能被雨水冲刷,下层可能有厌氧分解的产物(比如甲烷、硫化氢),分层采才能代表整体情况。

采集过程的质量控制要点

代表性是采样的核心——比如采集某电池厂的含铅废渣,只采堆表面的样品,结果铅含量是100mg/kg,但实际上堆内部的铅含量是500mg/kg,因为表面的铅被雨水冲掉了,这样的样品检测结果会误导后续的处置方案(比如以为不需要特殊处理,实际上需要防渗漏填埋)。所以必须覆盖固废的不同部位,不能图省事只采表面。

避免交叉污染要“专人专工具”:采完含铬废渣的铲子,必须用10%硝酸浸泡1小时,再用蒸馏水冲3次,才能用来采下一个样品——曾有检测人员没清洗工具,用采过铬渣的铲子采生活垃圾,结果生活垃圾的铬含量超标10倍,后续查了3天才找到原因,浪费了大量时间。

记录要“实时、详细”:每采一个点,立刻用防水笔在标签上写清楚——采样时间(比如2024-05-01 10:30)、地点(某化工厂废渣场西南角)、固废类型(含铅废渣)、采集量(500g)、天气(晴,无雨水)、采样人(张三)。同时录入手机里的电子表格,避免晚上回实验室补记录时记错信息(比如把“西南角”写成“西北角”,后续追溯时找不到采样点)。

样品运输与保存的关键细节

运输时要“固定+密封”:液态固废(比如废酸)用带螺旋盖的玻璃瓶,外面包3层泡沫垫,再放进纸箱;固态固废(比如钢渣)用编织袋扎紧口,再套一层塑料袋,防止运输中撒漏——之前有一次运输危废样品,编织袋没扎紧,漏了一路,司机被环保部门查了,实验室还赔了清洁费。

温度控制要看组分:含挥发性有机物(比如苯、二甲苯)的样品,必须用冷藏箱(4℃以下)运输,放2-3个冰袋,而且冰袋要和样品分开(用塑料膜包好),避免冰袋融化的水渗入样品;含易分解组分(比如氰化物)的样品,要加稳定剂——比如加氢氧化钠溶液调pH到10以上,抑制氰化物分解成有毒的氰化氢。

保存时间要“赶早不赶晚”:一般固废48小时内送实验室,危险固废24小时内,含挥发性有机物的12小时内。如果实在送不了,比如遇到暴雨封路,要把样品放实验室冰箱(4℃),但最多存7天——比如含汞的样品,存超过7天,汞会挥发掉30%,检测结果会偏低;含COD的样品,存久了微生物会分解有机物,COD值会下降。

预处理前的样品核查与登记

实验室接收样品时,第一步是“三查”:查标签(是不是和采样记录一致?比如采样时间是不是2024-05-01,地点是不是某化工厂?)、查容器(有没有泄漏?有没有破损?比如玻璃瓶裂了一条缝,里面的液体流出来,样品就废了)、查状态(有没有变质?比如生活垃圾有没有发霉?含氰废渣有没有结块?)。如果有问题,立刻给采样人员打电话,确认要不要重新采——千万别将就,不然后续检测结果错了,更麻烦。

登记信息要“全”:样品编号(比如SW-20240501-001,SW是固废的拼音首字母,20240501是日期,001是第1个样品)、固废名称(含铅废渣)、来源(某电池厂)、采样日期(2024-05-01)、运输时间(2小时)、保存条件(4℃冷藏)、检测项目(铅、镉、砷)。这些信息要录入LIMS系统(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后续查样品的时候,输编号就能看到所有信息,不用翻厚厚的记录本。

样品编号要“唯一”:比如危险固废用HW开头(HW-20240501-002),生活垃圾用MSW开头(MSW-20240501-003),工业固废用ISW开头(ISW-20240501-004),这样一眼就能看出固废类型,避免混淆——曾有实验室把危险固废和生活垃圾的编号搞混,结果把危险固废当成生活垃圾处理,差点造成污染事故。

物理预处理:分拣、破碎与混匀

分拣要“去异”:把样品里的异物去掉——比如生活垃圾里的玻璃瓶、金属罐,工业废渣里的废钢铁、橡胶块。这些东西不是检测对象,还会影响后续处理:比如玻璃瓶放进破碎机,会把破碎机的刀片崩坏;金属罐会引入铁、铜等杂质,导致重金属检测结果偏高。分拣时要用镊子或手套,别用手直接拿,避免被玻璃划破。

破碎要“控粒度+控温”:根据检测项目调整破碎粒度——测全量重金属要碎到1mm以下(用颚式破碎机),测有机污染物要碎到0.5mm以下(用研磨机)。破碎含有机物的样品时,要用电冷式破碎机,不然摩擦生热会让有机物挥发(比如多环芳烃,温度超过50℃就会挥发);破碎含重金属的样品时,要用玛瑙研钵,别用不锈钢研钵,不然会引入铁离子(比如不锈钢研钵的铁会混进样品,导致铁含量检测结果偏高20%)。

混匀要用“堆锥四分法”:把破碎后的样品堆成圆锥,用铲子从顶部慢慢压平,分成四等份,去掉对角的两份,剩下的两份混合,重复做直到样品量够(比如测重金属要100g,测有机物要50g)。混匀的关键是“慢”——别急躁,不然堆锥压不平,四分的时候会有偏差,导致取的样品不代表整体。

缩分要“按需调整”:如果样品量太多(比如10kg),用“二分器”缩分——把样品倒进二分器,分成两份,取其中一份,再缩分,直到量够。二分器比堆锥四分法更准确,因为它是机械分样,误差小。缩分后的样品要立刻装进密封袋,扎紧口,避免吸湿(比如水泥渣这类吸湿性强的样品,暴露在空气中1小时就会吸潮结块,影响后续消解)。

化学预处理:消解与萃取的实用技巧

消解是为了把固态重金属变成液态——测铅、镉用湿法消解:取0.5g样品,加5ml硝酸、2ml盐酸、1ml氢氟酸,放在电热板上加热(温度120℃),直到冒白烟,冷却后加2ml高氯酸,再加热到近干,最后用去离子水定容到50ml。注意要在通风橱里做,不然酸雾会刺激喉咙(比如氢氟酸的雾,吸入会腐蚀呼吸道);而且温度不能太高,不然汞、砷会挥发(比如温度超过150℃,汞会变成蒸气跑掉,结果偏低)。

萃取是为了分离有机物——测多环芳烃用索氏提取:取5g样品,加100ml二氯甲烷,提取6小时,提取液用旋转蒸发仪浓缩到1ml,再用GC-MS测。索氏提取的优点是提取完全,但时间长;测苯系物用超声萃取:取2g样品,加20ml丙酮,超声30分钟(功率200W),离心后取上清液测。超声萃取快,但要注意密封,不然丙酮会挥发(比如超声时没盖紧,丙酮会跑掉一半,提取效率下降)。

空白实验不能少:每批样品做一个空白——取0.5g石英砂(不含污染物),按同样的消解或萃取步骤做,结果用来扣除试剂的杂质(比如硝酸里可能有微量铅,空白的铅含量是5mg/kg,样品的铅含量是100mg/kg,实际就是95mg/kg)。如果不做空白,试剂的杂质会让结果偏高(比如曾有一批硝酸含铅,没做空白,结果所有样品的铅含量都超标,后来查出来是硝酸的问题,白做了10个样品)。

平行实验要“同步做”:每批样品做两个平行样——取两份0.5g的同一样品,按同样步骤消解,结果偏差要小于10%,不然说明消解过程有问题(比如加热不均匀,或者加酸量不够)。平行实验能验证消解的重复性,避免单次实验的误差。

特殊固废的预处理注意事项

含油固废(比如机械加工的废油泥)要先除油:用正己烷萃取——取10g样品,加50ml正己烷,震荡10分钟,静置分层,把上层的正己烷倒出来(测油含量),下层的固体用来测重金属。除油时要用分液漏斗,别用滤纸过滤,不然油会粘在滤纸上,损失样品。

含氰固废(比如电镀厂的氰化渣)要先破氰:加次氯酸钠溶液(有效氯5%),调pH到11,加热到60℃,反应2小时,把氰化物变成氰酸盐(无毒)。破氰后再消解,不然氰化物会挥发成氰化氢(剧毒,吸入0.1g就会死亡)。破氰时要戴防毒面具,通风橱要开最大档,确保没有氰化氢泄漏。

含汞固废(比如荧光灯管的汞渣)要用冷原子吸收法测:预处理时加硝酸-高锰酸钾溶液——取0.5g样品,加5ml硝酸、1ml 5%高锰酸钾溶液,加热到80℃,保持30分钟,冷却后加2ml 10%过氧化氢,还原过量的高锰酸钾,最后定容到50ml。汞很容易挥发,所以加热温度不能超过80℃,而且要盖回流盖,避免汞蒸气跑掉。

放射性固废(比如核电厂的废树脂)要交给有资质的机构处理:实验室不能自己预处理,因为放射性物质会危害人体健康(比如γ射线会破坏细胞DNA)。接收这类样品时,要放在铅罐里,远离人员活动区,并且立刻联系核安全局指定的机构来取——千万不能存放在实验室里,不然会被环保部门处罚。

热门服务

关于微析院所

ABOUT US WEIXI

微析·国内大型研究型检测中心

微析研究所总部位于北京,拥有数家国内检测、检验(监理)、认证、研发中心,1家欧洲(荷兰)检验、检测、认证机构,以及19家国内分支机构。微析研究所拥有35000+平方米检测实验室,超过2000人的技术服务团队。

业务领域覆盖全国,专注为高分子材料、金属、半导体、汽车、医疗器械等行业提供大型仪器测试(光谱、能谱、质谱、色谱、核磁、元素、离子等测试服务)、性能测试、成分检测等服务;致力于化学材料、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半导体材料、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专业研究,为相关企事业单位提供专业的技术服务。

微析研究所是先进材料科学、环境环保、生物医药研发及CMC药学研究、一般消费品质量服务、化妆品研究服务、工业品服务和工程质量保证服务的全球检验检测认证 (TIC)服务提供者。微析研究所提供超过25万种分析方法的组合,为客户实现产品或组织的安全性、合规性、适用性以及持续性的综合检测评价服务。

十多年的专业技术积累

十多年的专业技术积累

服务众多客户解决技术难题

服务众多客户解决技术难题

每年出具十余万+份技术报告

每年出具十余万+份报告

2500+名专业技术人员

2500+名专业技术人员

微析·国内大型研究型检测中心
首页 领域 范围 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