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医药

生物医药

服务热线:

不同动物来源的皮肤在透皮吸收测试中的差异是什么

三方检测机构 2025-01-14

透皮吸收测试相关服务热线: 微析检测业务区域覆盖全国,专注为高分子材料、金属、半导体、汽车、医疗器械等行业提供大型仪器测试、性能测试、成分检测等服务。 地图服务索引: 服务领域地图 检测项目地图 分析服务地图 体系认证地图 质检服务地图 服务案例地图 新闻资讯地图 地区服务地图 聚合服务地图

本文包含AI生成内容,仅作参考。如需专业数据支持,可联系在线工程师免费咨询。

透皮给药是外用药物、化妆品及局部治疗制剂的核心研发方向,体外透皮吸收测试是评估药物渗透性能的关键手段。由于人类皮肤获取受限,动物皮肤常作为替代模型,但不同动物的皮肤在结构、屏障功能及代谢能力上存在显著差异——比如大鼠表皮薄易高估亲脂性药物吸收,豚鼠代谢酶活性高易低估代谢性药物渗透。理解这些差异能优化模型选择,避免研发偏差,本文从皮肤结构、屏障功能等维度解析不同动物皮肤在透皮测试中的差异。

表皮结构的物种差异

表皮是药物渗透的首要屏障,厚度与角质层层数直接影响渗透效率。大鼠表皮厚度仅10-20μm,约为人类(50-100μm)的1/5;小鼠表皮稍厚(15-25μm),但仍远薄于人类。猪的表皮厚度达50-70μm,最接近人类,因此常作为"准人类"模型。

角质层层数差异更显著:人类角质层有20-30层扁平细胞,小鼠仅10-15层,大鼠15-20层,猪则有20-25层。层数越少,屏障功能越弱——亲脂性药物如氟轻松在小鼠皮肤中的渗透速率是人类的4倍,就是因为小鼠角质层层数少、结构松散。

角质细胞排列方式也有不同:人类细胞呈"叠瓦状"紧密排列,而小鼠、大鼠细胞排列松散,间隙更大。这种结构差异让亲脂性药物在啮齿类皮肤中的扩散路径更短,吸收更快。

真皮结构的物种差异

真皮位于表皮下方,其厚度与胶原纤维排列影响药物扩散路径。豚鼠真皮厚度200-300μm,接近人类(200-500μm);大鼠真皮仅100-150μm,较薄的真皮会缩短药物到达血管的距离,加速吸收。

胶原纤维排列是核心差异:人类与猪的胶原纤维呈"编织状"交叉排列,形成复杂网络,药物需绕过纤维扩散;而大鼠、小鼠的胶原纤维呈"平行状",路径更直。比如亲水性药物甘露醇在大鼠真皮中的扩散速率是猪的2倍,就是因为胶原排列更简单。

弹性纤维含量也影响机械性能:豚鼠弹性纤维占比5%,高于大鼠的2%,因此豚鼠皮肤更有弹性,与人类皮肤的机械特性更接近;大鼠皮肤弹性差,拉伸后易破损,可能影响测试稳定性。

角质层脂质组成的差异

角质层脂质由神经酰胺、胆固醇、游离脂肪酸组成,比例决定屏障功能。人类三者比例为4:2.5:2.5,形成稳定"脂质砖"结构;小鼠神经酰胺占比仅30%,游离脂肪酸高达35%,比例失衡削弱屏障,导致亲水性药物吸收更快。

大鼠脂质组成与小鼠类似,但游离脂肪酸占比稍低(30%),神经酰胺稍高(35%),因此屏障功能略强于小鼠,但仍弱于人类。猪的脂质比例最接近人类(神经酰胺38%、胆固醇27%、游离脂肪酸25%),这是猪皮肤作为替代模型的关键原因。

脂质链长也有差异:人类游离脂肪酸以C16-C18为主,小鼠、大鼠以C14-C16为主。更短的链长降低脂质有序性,使角质层间隙更大——亲脂性药物雌二醇在小鼠皮肤中的渗透速率是人类的4倍,就与链长较短有关。

皮肤水合作用的差异

皮肤水合作用用经皮水分丢失(TEWL)衡量,TEWL越低,水合度越高,屏障功能越强。家兔TEWL约10g/m²/h,水合度高,对亲水性药物如甘露醇的吸收速率是人类的1.5倍;大鼠TEWL高达25-30g/m²/h,水合度低,屏障弱,亲脂性药物氟轻松吸收速率是人类的5倍。

猪的TEWL最接近人类(12-18g/m²/h),水合度相似,因此亲水性药物在猪皮肤中的渗透更准确——甘露醇在猪皮肤中的渗透速率仅为人类的0.8倍,远低于大鼠的2倍。

皮脂腺分泌也影响水合度:家兔皮脂腺数量是大鼠的2倍,分泌的皮脂能保持皮肤湿润;大鼠皮脂腺少,皮肤干燥,屏障功能更弱。

药物吸收动力学的物种差异

药物理化性质与动物皮肤特性共同决定吸收速率。亲脂性药物(logP>2)如氟轻松(logP=3.5),在表皮薄、角质层少的大鼠皮肤中渗透速率是人类的5倍;而在表皮厚、脂质比例接近人类的猪皮肤中,仅为人类的1.5倍。

亲水性药物(logP<0)如甘露醇(logP=-3.2),主要通过角质层"水性通道"扩散,因此在水合度高的猪、家兔皮肤中吸收更接近人类——甘露醇在猪皮肤中的渗透速率是人类的0.8倍,在大鼠中是2倍,差异显著。

药物分子量也影响差异:小分子药物(<500Da)更易穿透,物种差异小;大分子药物(>1000Da)如胰岛素,在大鼠皮肤中的渗透速率是人类的3倍,在猪中是1.2倍,因大鼠表皮更薄,大分子更易通过。

皮肤代谢酶活性的差异

皮肤中的代谢酶(如CYP3A、UGT)会代谢透过的药物,影响实际渗透量。豚鼠皮肤中CYP3A活性是人类的3倍,能高效代谢硝苯地平、睾酮——睾酮在豚鼠皮肤中的渗透量仅为人类的60%,因药物被代谢消耗。

小鼠皮肤中UGT活性是人类的2倍,能代谢对乙酰氨基酚、水杨酸——对乙酰氨基酚在小鼠皮肤中的代谢产物占比达40%,而人类仅15%,这会高估药物的"消失量",导致渗透量评估偏差。

人类皮肤代谢酶活性低,大部分药物代谢可忽略,但动物皮肤的高代谢活性需额外考量——测试代谢性药物时,选猪(代谢酶活性接近人类)比豚鼠更准确。

物种特异性皮肤反应的差异

皮肤刺激性反应因动物血管分布不同而异:家兔皮肤血管丰富,对十二烷基硫酸钠(SDS)的反应是红斑、水肿,而大鼠血管少,仅出现轻微红斑,因此家兔更适合刺激性测试。

过敏性反应与朗格汉斯细胞数量相关:豚鼠朗格汉斯细胞数量是小鼠的2倍,能更有效呈递抗原——二硝基氯苯(DNCB)对豚鼠的过敏反应率达80%,小鼠仅30%,因此豚鼠是过敏性测试的"金标准"。

小鼠皮肤免疫细胞活性低,对过敏原反应弱,不适合过敏性测试;猴的免疫细胞活性与人类最接近,但成本高,仅用于特殊药物(如生物制品)测试。

动物模型选择的关键考量

选模型先看药物理化性质:亲脂性药物选大鼠/小鼠(表皮薄、吸收快),但需注意结果可能高估人类吸收;亲水性药物选猪/家兔(水合度、脂质比例接近人类),结果更可靠。

若药物有代谢,选代谢酶活性接近人类的模型——如代谢性药物选猪,而非豚鼠(代谢酶活性过高);刺激性测试选家兔(反应敏感),过敏性测试选豚鼠(朗格汉斯细胞多)。

法规要求也需考虑:FDA、EMA推荐用猪/猴皮肤,因结构功能最接近人类;大鼠/小鼠仅用于初步筛选,不用于法规提交。

成本与可获得性:大鼠/小鼠成本低,适合大规模筛选;猪成本较高,但结果可靠;猴成本极高,仅用于特殊场景。

热门服务

关于微析院所

ABOUT US WEIXI

微析·国内大型研究型检测中心

微析研究所总部位于北京,拥有数家国内检测、检验(监理)、认证、研发中心,1家欧洲(荷兰)检验、检测、认证机构,以及19家国内分支机构。微析研究所拥有35000+平方米检测实验室,超过2000人的技术服务团队。

业务领域覆盖全国,专注为高分子材料、金属、半导体、汽车、医疗器械等行业提供大型仪器测试(光谱、能谱、质谱、色谱、核磁、元素、离子等测试服务)、性能测试、成分检测等服务;致力于化学材料、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半导体材料、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专业研究,为相关企事业单位提供专业的技术服务。

微析研究所是先进材料科学、环境环保、生物医药研发及CMC药学研究、一般消费品质量服务、化妆品研究服务、工业品服务和工程质量保证服务的全球检验检测认证 (TIC)服务提供者。微析研究所提供超过25万种分析方法的组合,为客户实现产品或组织的安全性、合规性、适用性以及持续性的综合检测评价服务。

十多年的专业技术积累

十多年的专业技术积累

服务众多客户解决技术难题

服务众多客户解决技术难题

每年出具十余万+份技术报告

每年出具十余万+份报告

2500+名专业技术人员

2500+名专业技术人员

微析·国内大型研究型检测中心
首页 领域 范围 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