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医药

生物医药

服务热线:

药品透皮吸收测试的质量控制样品制备与结果验证标准流程

三方检测机构 2025-01-07

透皮吸收测试相关服务热线: 微析检测业务区域覆盖全国,专注为高分子材料、金属、半导体、汽车、医疗器械等行业提供大型仪器测试、性能测试、成分检测等服务。 地图服务索引: 服务领域地图 检测项目地图 分析服务地图 体系认证地图 质检服务地图 服务案例地图 新闻资讯地图 地区服务地图 聚合服务地图

本文包含AI生成内容,仅作参考。如需专业数据支持,可联系在线工程师免费咨询。

药品透皮吸收测试是评估透皮制剂(如贴剂、软膏、凝胶)有效性与安全性的核心环节,其数据准确性直接影响制剂研发进度与注册结果。而质量控制样品的规范制备与结果验证,是保证透皮吸收测试可靠性的关键——对照品溶液用于建立定量基准,供试品模拟液模拟制剂实际释放行为,皮肤基质空白样品消除内源性干扰,三者共同构成数据解读的基础。本文结合《中国药典》与ICH指导原则,详细梳理药品透皮吸收测试中质量控制样品制备与结果验证的标准流程,为实验室规范化操作提供参考。

质量控制样品的类型与设计逻辑

药品透皮吸收测试的质量控制样品需覆盖“基准-模拟-空白”三个维度,以全面排除干扰、确保定量准确。首先是对照品溶液,作为定量校准的“金标准”,需包含目标药物的纯品(纯度≥98%),用于建立标准曲线;其次是供试品模拟液,需严格按照制剂处方配制,模拟实际制剂中的药物存在状态(如溶解态、混悬态),用于考察药物从制剂向皮肤的释放行为;最后是皮肤基质空白样品,需去除皮肤中的内源性成分(如脂质、蛋白质),用于验证检测方法是否受皮肤本身干扰。三类样品的设计需贴近实际测试场景——例如,若测试的是油脂性软膏,供试品模拟液需加入相同的油脂基质(如凡士林),避免溶剂差异影响药物溶解度;若为中药贴剂,对照品溶液需包含贴剂中的所有活性成分,而非单一成分。

此外,样品类型需适配检测方法:若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测,对照品溶液需用色谱纯溶剂溶解(如甲醇-水混合液);若采用 Franz 扩散池法,供试品模拟液需与接收液(如生理盐水)兼容,避免产生沉淀影响透皮速率测定。

样品制备前的准备工作

样品制备的准确性始于前期核查与校准。首先是试剂与材料的核查:对照品需选用法定标准物质(如中检院对照品),且在有效期内;溶剂需采用色谱纯或分析纯级别(如HPLC用甲醇需无紫外吸收杂质);皮肤样品需符合伦理要求(如猪皮、无毛小鼠皮替代人皮肤),状态一致——新鲜皮肤需在采集后2小时内去除皮下脂肪与毛发,用生理盐水冲洗3次;冷冻皮肤需在4℃缓慢解冻(避免反复冻融破坏皮肤结构),解冻后用滤纸吸干表面水分。

其次是仪器校准:万分之一分析天平需用标准砝码校准(最小称量值≤0.1mg);移液枪(10μl-1000μl)需用称重法验证准确度(如移取100μl水,重量应为100mg±2mg);超声清洗仪需校准功率(200W±10W)与温度(≤30℃,避免药物降解);离心机需校准转速(3000rpm±50rpm)。

最后是预实验验证:若为新制剂,需先进行小批量预制备,考察药物在模拟液中的溶解度——例如,若药物在水相中溶解度低,需加入0.5%聚山梨酯80作为增溶剂,但增溶剂浓度需≤1%,避免破坏皮肤屏障功能。

对照品溶液的标准制备流程

对照品溶液的配制需遵循“准确、梯度、稳定”原则。第一步是准确称量:取干燥至恒重的对照品(若为 hygroscopic 药物,需在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用减量法称取10.0mg(精确至0.01mg),置于100ml容量瓶中。第二步是溶剂溶解:加入50ml甲醇-水(1:1)混合溶剂,超声助溶15分钟(功率200W),待药物完全溶解后,用溶剂定容至刻度,摇匀,得到100μg/ml储备液。第三步是梯度稀释:取储备液,用同一溶剂依次稀释成50μg/ml、20μg/ml、10μg/ml、5μg/ml、1μg/ml的工作液,每个浓度用新容量瓶定容,避免交叉污染。第四步是过滤与储存:工作液用0.22μm微孔滤膜过滤(去除微小不溶物),滤液置于棕色玻璃量瓶中,4℃冰箱保存,有效期7天(光敏药物需用铝箔包裹)。

需注意的是,梯度稀释需覆盖透皮吸收的预期浓度范围——例如,若预期透皮量为0.5-20μg/cm²,对照品溶液浓度需包含0.1-50μg/ml,确保标准曲线的线性覆盖实际样品浓度。

供试品模拟液与皮肤基质样品的制备

供试品模拟液需“复制”制剂的处方组成与理化性质。以某盐酸利多卡因透皮凝胶为例,制备流程为:称取卡波姆940(凝胶基质)0.5g,加入50ml纯化水,溶胀24小时;加入丙二醇5ml(保湿剂)、聚山梨酯80 0.5ml(增溶剂),搅拌均匀;加入盐酸利多卡因10mg,超声助溶10分钟;用三乙醇胺调整pH至6.0(与原制剂一致),定容至100ml,得到供试品模拟液。需注意的是,基质成分的加入顺序会影响药物分散——卡波姆需先溶胀,再加入增溶剂与药物,避免形成结块。

皮肤基质空白样品的制备需消除内源性干扰:取处理好的皮肤1g,剪成0.5cm×0.5cm小块,加入5ml生理盐水(1:5 w/v),用组织匀浆机均质3次(每次30秒,间隔1分钟,转速12000rpm);均质液3000rpm离心10分钟,取上清液作为皮肤基质空白样品。若皮肤中含脂溶性内源性物质(如胆固醇),需用乙酸乙酯提取2次(每次5ml),挥干溶剂后用甲醇复溶,得到脱脂后的基质样品。

结果验证的核心:方法学可靠性评价

结果验证的第一步是专属性考察,需验证空白样品是否干扰目标成分检测。取皮肤基质空白样品、对照品溶液、供试品模拟液,分别进样HPLC检测——空白样品的色谱图中,目标成分保留时间(如12分钟)处的峰面积需≤对照品溶液峰面积的0.5%,说明无内源性干扰。例如,某中药贴剂的空白皮肤样品在目标成分(葛根素)保留时间处无峰,专属性符合要求。

第二步是线性范围验证:取5个梯度浓度的对照品溶液(1、5、10、20、50μg/ml),每个浓度进样3次,记录峰面积。以峰面积(Y)对浓度(X)进行线性回归,要求相关系数R²≥0.995,截距≤10%。例如,盐酸利多卡因的线性方程为Y=1234X+56,R²=0.998,线性关系良好。

第三步是精密度验证:日内精密度取同一对照品溶液(10μg/ml)连续进样6次,峰面积RSD需≤5%;日间精密度连续3天进样同一溶液,RSD需≤5%。若RSD>5%,需检查色谱柱是否污染(如用甲醇冲洗柱)或移液枪是否准确。

第四步是回收率验证:取9份皮肤基质空白样品,分为3组,分别加入低(1μg/ml)、中(10μg/ml)、高(50μg/ml)浓度的对照品溶液,每组3份。按照透皮吸收测试的前处理方法(提取、离心、过滤)处理后,进样检测,计算回收率。要求平均回收率在85%-115%之间,RSD≤8%——例如,低浓度回收率92%、中浓度98%、高浓度105%,均符合要求。

结果验证的补充:稳定性与重现性考察

稳定性考察需评估样品在储存与测试中的降解情况。取供试品模拟液与皮肤基质样品各3份,分别置于室温(25℃)、4℃、-20℃,在0、2、4、8、24小时进样检测,峰面积变化率需≤10%。例如,某供试品模拟液在4℃下24小时峰面积变化率为3%,可在4℃保存24小时;而室温下8小时变化率为12%,需避免室温放置过久。

重现性考察需验证流程的“可复制性”:由2名实验人员在不同时间(如周一与周三),按相同流程制备样品,用 Franz 扩散池测试24小时透皮量。要求两次结果的RSD≤8%——例如,实验人员A的透皮量为15.2μg/cm²,实验人员B为14.5μg/cm²,RSD=4.6%,重现性良好。

若稳定性或重现性不符合要求,需回溯流程找原因:若供试品模拟液室温不稳定,需调整pH(如从5.0调至6.0)或加入抗氧剂(如维生素C);若重现性差,需检查皮肤样品的一致性(如是否为同一批次猪皮)或扩散池温度(是否均为32℃)。

热门服务

关于微析院所

ABOUT US WEIXI

微析·国内大型研究型检测中心

微析研究所总部位于北京,拥有数家国内检测、检验(监理)、认证、研发中心,1家欧洲(荷兰)检验、检测、认证机构,以及19家国内分支机构。微析研究所拥有35000+平方米检测实验室,超过2000人的技术服务团队。

业务领域覆盖全国,专注为高分子材料、金属、半导体、汽车、医疗器械等行业提供大型仪器测试(光谱、能谱、质谱、色谱、核磁、元素、离子等测试服务)、性能测试、成分检测等服务;致力于化学材料、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半导体材料、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专业研究,为相关企事业单位提供专业的技术服务。

微析研究所是先进材料科学、环境环保、生物医药研发及CMC药学研究、一般消费品质量服务、化妆品研究服务、工业品服务和工程质量保证服务的全球检验检测认证 (TIC)服务提供者。微析研究所提供超过25万种分析方法的组合,为客户实现产品或组织的安全性、合规性、适用性以及持续性的综合检测评价服务。

十多年的专业技术积累

十多年的专业技术积累

服务众多客户解决技术难题

服务众多客户解决技术难题

每年出具十余万+份技术报告

每年出具十余万+份报告

2500+名专业技术人员

2500+名专业技术人员

微析·国内大型研究型检测中心
首页 领域 范围 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