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样本稳定性试验长期冻存过程中RNA降解程度测定
稳定性试验相关服务热线: 微析检测业务区域覆盖全国,专注为高分子材料、金属、半导体、汽车、医疗器械等行业提供大型仪器测试、性能测试、成分检测等服务。 地图服务索引: 服务领域地图 检测项目地图 分析服务地图 体系认证地图 质检服务地图 服务案例地图 新闻资讯地图 地区服务地图 聚合服务地图
本文包含AI生成内容,仅作参考。如需专业数据支持,可联系在线工程师免费咨询。
生物样本库是转化医学研究的重要支撑,长期冻存的组织、血液等样本中,RNA的稳定性直接影响下游基因表达分析、biomarker验证等实验的可靠性。然而,长期冻存过程中,RNA易受RNase酶解、冻融循环、温度波动等因素影响发生降解,因此准确测定其降解程度是评估样本质量的关键环节。本文结合机制分析、技术要点与实际应用,系统阐述长期冻存生物样本中RNA降解程度的测定方法与实践策略,为样本库质量管理及实验设计提供参考。
长期冻存中RNA降解的主要机制
RNA降解的核心驱动力是核糖核酸酶(RNase)的催化作用,可分为内源性与外源性两类。内源性RNase存在于细胞胞质中,当样本冻存前未及时固定或冷冻速度过慢时,细胞结构破坏导致RNase释放,直接作用于RNA的磷酸二酯键,将长链RNA切割为短片段。外源性RNase则来自试剂、耗材或操作环境的污染,如未灭菌的离心管、含酶的水溶剂,即使微量也能快速降解RNA。
冻融循环是长期冻存中RNA降解的重要诱因。反复解冻会导致细胞内形成冰晶,物理破坏细胞膜与细胞器结构,进一步释放内源性RNase;同时,冰晶的形成会改变局部离子浓度,增强RNase的活性。例如,-80℃冰箱频繁开关会导致样本温度短暂回升至-20℃以上,引发部分冰晶融化再结晶,加剧细胞损伤与RNA降解。
温度波动的影响同样不可忽视。即使在-80℃冰箱中,温度也可能因开门次数、制冷系统波动出现±5℃的变化,这种微小波动会使RNA分子的构象发生改变,暴露更多酶切位点,加速降解。此外,样本自身的组织类型也会影响降解速率——血液、脾脏等富含RNase的样本,比肝脏、肌肉等组织的RNA更易降解。
RNA降解程度测定的样本前处理要点
样本前处理的核心是减少RNA在提取前的降解,关键步骤包括取样及时性与冷冻速度。手术切除的新鲜组织需在30分钟内浸入液氮快速冷冻,或加入RNA保护剂(如RNAlater),后者通过渗透进入细胞,抑制内源性RNase活性并稳定RNA结构。血液样本则需尽快分离血浆/血清,避免红细胞破裂释放的RNase污染。
分装是避免反复冻融的关键策略。样本应按单次实验用量分成小份(如组织样本每管10-50mg,血液样本每管0.5-1ml),冻存于气密性良好的cryovial管中,确保每次使用仅解冻一份。例如,肺癌组织样本若分装为0.2g/管,24个月内反复冻融次数可从5次减少至1次,降解率降低约40%。
解冻操作需快速高效。样本从液氮或-80℃冰箱取出后,应立即放入37℃水浴中1-2分钟,直至完全融化,避免缓慢解冻导致冰晶重新形成。解冻后的样本需尽快提取RNA,提取过程需使用无RNase的耗材(如DEPC处理的离心管、枪头),并在冰上操作,以抑制RNase活性。
RNA提取的纯度直接影响后续测定结果。提取试剂需选择含胍盐(如TRIzol)的裂解液,可快速变性RNase;离心步骤需保持4℃,避免RNase复性;洗脱RNA时应使用无RNase的超纯水,避免盐离子或有机物残留干扰检测。
常用的RNA降解检测方法
琼脂糖凝胶电泳是最传统的定性检测方法,通过分离rRNA的28S与18S条带判断完整性。完整的真核生物RNA中,28S rRNA的亮度应为18S的1.5-2倍,且条带清晰无拖尾;若28S条带亮度降低、18S条带模糊,或出现弥散的smear带,提示RNA发生降解。该方法成本低,但结果受人为判断影响较大,适用于初步筛查。
分光光度计法通过测定核酸吸收光谱评估RNA质量。A260/A280比值反映RNA的纯度,正常范围为1.8-2.0,若比值低于1.8,可能因蛋白质污染或RNA降解导致(降解的短片段RNA与蛋白质结合能力增强);A260/A230比值则反映盐、酚等杂质含量,正常应≥2.0,若降低提示提取过程中杂质残留,会干扰后续定量实验。
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是定量评估RNA降解的常用方法,通过检测不同长度目的基因片段的Ct值差异判断降解程度。例如,选择同一基因的短片段(如100bp)与长片段(如500bp)引物,若长片段的Ct值比短片段高2个循环以上,说明长链RNA已显著降解——长片段更易被RNase切割,因此降解样本中长片段的模板量更少,Ct值更高。
RNA测序(RNA-seq)是高通量的全转录组分析方法,可通过reads的3’/5’分布、片段长度分布等指标定量降解程度。降解的RNA通常表现为3’端序列富集(因RNA酶优先切割5’端的磷酸二酯键),或fragment length median低于200bp(正常真核RNA片段长度约为200-500bp)。该方法能同时获取基因表达信息,但成本较高,适用于深度研究。
不同检测方法的适用性对比
琼脂糖凝胶电泳的优势在于直观、低成本,适合样本库的日常质量筛查,但无法定量降解程度,且对轻度降解不敏感——当28S/18S比值降至1.0以下时,才能明确判断降解,而此时RNA可能已无法满足qPCR等实验要求。
分光光度计法可快速定量RNA浓度与纯度,但无法区分完整RNA与降解的短片段。例如,降解的RNA与完整RNA的A260吸收值可能相同,但短片段RNA无法用于反转录或qPCR实验,因此分光光度计结果需结合其他方法验证。
qPCR法的核心优势是“功能相关性”——通过检测目的基因的完整长度片段,直接反映RNA对下游实验的适用性。例如,临床样本用于EGFR突变检测时,若长片段(400bp)的Ct值与短片段(100bp)差异≤1.5,说明RNA质量满足突变检测要求;若差异≥2.0,则需更换样本。该方法适合临床诊断与biomarker验证。
RNA-seq法能提供最全面的降解信息,还能同步分析基因表达谱,但成本是qPCR的10-20倍,且数据分析复杂。对于冻存10年以上的陈旧样本,RNA-seq可挖掘残留的完整序列信息,而其他方法可能因降解严重无法检测,因此适用于珍贵样本的深度研究。
冻存条件对测定结果的干扰及控制
冻存温度是影响RNA稳定性的关键因素。液氮(-196℃)的温度波动小于±1℃,能最大程度抑制RNase活性,而-80℃冰箱的温度波动可达±5℃,长期冻存(如5年以上)的样本降解率比液氮冻存高30%-50%。例如,某样本库的血液样本在-80℃冻存24个月后,qPCR检测的长/短片段Ct比值为2.1(重度降解),而液氮冻存的样本比值仅为1.1(轻度降解)。
冻存时间与降解程度呈正相关,但不同样本类型的降解速率差异显著。血液样本中的RNA半衰期约为12个月(-80℃),而经RNAlater处理的组织样本半衰期可延长至36个月以上。因此,样本库需建立“时间-降解”曲线,根据样本类型设定最长冻存期限——如血液样本冻存不超过2年,组织样本不超过5年。
保护剂的使用能显著降低测定结果的波动。例如,未处理的肝脏组织在-80℃冻存6个月后,凝胶电泳显示28S/18S比值降至0.8;而经RNAlater处理的样本,同一时间点的比值仍保持1.5以上。因此,对易降解的样本(如血液、脾脏),建议在冻存前加入RNA保护剂,以确保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降解程度判定的标准体系
不同检测方法的判定标准需结合实验目的制定。琼脂糖凝胶电泳的常用标准为:完整(28S/18S≥1.5,条带清晰)、轻度降解(1.0≤28S/18S<1.5,条带稍模糊)、中度降解(0.5≤28S/18S<1.0,smear带出现)、重度降解(28S/18S<0.5,无明显条带)。
qPCR法的判定标准基于长/短片段的Ct比值:完整(比值<1.2)、轻度降解(1.2≤比值<1.5)、中度降解(1.5≤比值<2.0)、重度降解(比值≥2.0)。该标准适用于临床样本,因为比值<1.5的RNA能满足大部分qPCR实验的要求(如基因表达定量、突变检测)。
RNA-seq法的判定标准通常参考3’/5’比值与fragment length median:完整(3’/5’比值<1.2,fragment length median≥200bp)、轻度降解(1.2≤3’/5’比值<1.5,fragment length median≥150bp)、中度降解(1.5≤3’/5’比值<2.0,fragment length median≥100bp)、重度降解(3’/5’比值≥2.0,fragment length median<100bp)。对于差异表达分析,中度降解的样本仍可使用,但需对3’端偏差进行校正。
实际案例中的测定实践
某三甲医院的肺癌生物样本库,对200份-80℃冻存的手术组织样本进行了24个月的降解监测。采用qPCR法检测EGFR基因的120bp短片段与480bp长片段,结果显示:0个月时,95%的样本比值<1.2(完整);6个月时,80%的样本比值<1.5(轻度或完整);12个月时,50%的样本比值≥1.5(中度降解);24个月时,30%的样本比值≥2.0(重度降解)。基于此,样本库将肺癌组织的最长冻存期限调整为18个月,并改用液氮冻存,后续监测显示,18个月后中度降解率降至20%。
某科研机构对冻存10年的肝组织样本进行RNA-seq分析,发现3’/5’比值为1.8(中度降解),但fragment length median仍保持180bp。进一步分析显示,85%的基因3’端序列完整,可用于差异表达分析——这说明即使样本存在中度降解,只要核心序列完整,仍可用于特定研究。该案例提示,降解程度的判定需结合实验目的,而非单纯依赖单一指标。
某血液样本库的实践则强调了前处理的重要性:未加保护剂的血浆样本在-80℃冻存6个月后,分光光度计检测A260/A280比值降至1.6(轻度降解);而加RNAlater处理的样本,同一时间点的比值仍保持1.9。后续qPCR检测显示,加保护剂的样本长/短片段比值为1.1,未加的为1.7——这说明前处理步骤直接影响测定结果的可靠性,需严格标准化。
热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