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成的房屋和老旧房屋氡浓度检测的重点一样吗
氡浓度检测相关服务热线: 微析检测业务区域覆盖全国,专注为高分子材料、金属、半导体、汽车、医疗器械等行业提供大型仪器测试、性能测试、成分检测等服务。 地图服务索引: 服务领域地图 检测项目地图 分析服务地图 体系认证地图 质检服务地图 服务案例地图 新闻资讯地图 地区服务地图 聚合服务地图
本文包含AI生成内容,仅作参考。如需专业数据支持,可联系在线工程师免费咨询。
氡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放射性惰性气体,由铀、镭等核素衰变产生,长期吸入高浓度氡会增加肺癌风险。在房屋氡检测中,新建成房屋与老旧房屋的重点差异显著——两者氡的来源、释放规律及影响因素不同,直接决定了检测的方向与方法。了解这些差异,能更精准识别风险,保障居住安全。
氡的来源差异:新房聚焦“新鲜释放”,老房关注“长期积累”
新建成房屋的氡主要来自两个“新鲜源”:一是建筑材料的放射性释放,比如混凝土中的粉煤灰骨料、砖材中的镭-226,刚使用时氡释放率处于峰值;二是地基土壤的氡渗透,新建房屋地基开挖后,土壤中的氡会通过未密封的裂缝、管道孔洞进入室内。
老旧房屋的建筑材料经过多年释放,放射性核素已显著衰减,氡释放率大幅降低。此时主要氡源是地基土壤的“长期积累”——老房结构可能因沉降出现裂缝,地基中的氡持续通过这些缝隙渗入,且由于使用时间长,氡的积聚效应更依赖通风条件。
比如,新房用的蒸压粉煤灰砖,氡释放率可能是老房红砖的3-5倍;而老房若未翻修,墙体材料的氡释放率仅为新房的1/10左右,检测重点自然转向地基土壤。
建筑材料检测:新房需“逐材排查”,老房可“弱化关注”
新房的建筑材料是氡释放的核心变量。部分地区使用的粉煤灰砖、含矿渣的混凝土,若镭含量超标,会直接导致氡释放量升高。因此,新房检测时需对主要材料(砖、混凝土、砂浆)进行放射性检测,用γ能谱仪测镭-226等核素含量,判断氡释放潜力。
老旧房屋的材料经过5-10年衰减,镭含量降至较低水平,氡释放率趋于稳定。除非老房大规模翻修(如换墙面材料),否则无需再对原始材料逐一检测——此时材料对室内氡浓度的贡献已可忽略。
通风系统影响:新房看“调试效果”,老房查“老化状态”
新房通常配备新风系统,但调试不当可能加剧氡积聚。比如,新风进风口若靠近地基,会直接引入土壤中的氡;或风量设计不足,无法排出室内氡。检测新房时需查通风参数:新风量是否达每人每小时30立方米标准,排风口是否避开地基,管道是否漏风。
老房多为自然通风或传统排风扇,影响更侧重“老化失效”——比如窗户密封条老化漏风,或排风扇电机损坏。检测老房时,需用风速仪测窗户开启时的进风量,检查排风扇、油烟机的运行状态。
装修干扰:新房需“全流程覆盖”,老房仅“关注翻修”
新房装修是氡污染的叠加因素。天然花岗岩地板、大理石台面等材料可能含放射性,刚铺装时氡释放率高;装修时墙面开槽、地面打洞,会破坏结构密封性,让地基氡更容易渗入;甚至家具遮挡通风口,也会导致局部氡积聚。
因此,新房检测需覆盖装修全流程:装修前测原始材料和地基氡水平,装修中测开槽后的结构裂缝,装修后关闭门窗12小时测整体环境。老旧房屋若未翻修,装修材料的氡已释放完毕;若近期翻修,则需参照新房标准,查新装修材料的放射性及结构破坏。
结构密封度:新房查“施工缺陷”,老房看“老化裂缝”
新房的结构密封度直接影响地基氡渗透。比如,地基与墙体连接处未用防水砂浆密封,或管道穿墙孔洞未填实,都会形成氡的“通道”;混凝土楼板的收缩裂缝(新建常见),也会让氡从地基渗到上层。
检测新房时,需逐一排查施工缺陷:用手电筒查墙体与地面的缝隙,用密封胶测试管道周围是否漏气,用湿度仪测卫生间防水是否失效(潮湿会加速氡释放)。老房的密封度问题多来自“老化”——墙体沉降裂缝、地板收缩裂缝、窗户密封条脱落,这些会增加氡进入量,但自然通风可能抵消部分影响。
检测老房时,需用裂缝宽度尺量墙体、地板裂缝大小,用烟雾测试法查窗户密封情况(释放烟雾后观察泄漏)。
检测时机:新房需“动态跟踪”,老房看“常规状态”
新房的氡浓度在建成后6个月内处于“波动期”:材料氡释放逐渐衰减,通风系统逐渐稳定,地基氡渗透也在调整。因此,新房需动态检测——建成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各测一次,观察趋势。若6个月后氡浓度仍超国家标准(≤200Bq/m³),需采取密封裂缝、增强通风等措施。
老房的氡浓度已趋于稳定,检测时机更侧重“常规使用状态”。比如选冬季(窗户关闭、通风少)检测,此时氡最易积聚,结果更真实;或选居民正常生活状态(如晚上关窗睡觉前),避免人为通风干扰。老房检测通常只需一次,若超标再排查结构或通风问题。
热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