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入住前必须进行氡浓度检测吗有相关规定要求吗
氡浓度检测相关服务热线: 微析检测业务区域覆盖全国,专注为高分子材料、金属、半导体、汽车、医疗器械等行业提供大型仪器测试、性能测试、成分检测等服务。 地图服务索引: 服务领域地图 检测项目地图 分析服务地图 体系认证地图 质检服务地图 服务案例地图 新闻资讯地图 地区服务地图 聚合服务地图
本文包含AI生成内容,仅作参考。如需专业数据支持,可联系在线工程师免费咨询。
氡是一种无色无味的天然放射性气体,主要来源于地基土壤、建筑材料(如花岗岩、水泥)及装饰装修材料。长期吸入高浓度氡会增加肺癌风险,是除吸烟外第二大肺癌诱因。很多购房者在入住前会困惑:是否必须进行氡浓度检测?我国及地方有哪些明确规定?本文结合法规要求与实际场景,解答这一问题。
氡是什么:隐藏在房屋中的“无形威胁”
氡是铀-238衰变过程中产生的惰性气体,无法通过视觉、嗅觉或味觉察觉。它的主要来源有三个:一是地基土壤,土壤中的氡会通过建筑缝隙(如地板与墙体连接处、管道孔)渗入室内;二是建筑材料,如花岗岩、煤渣砖、矿渣水泥等,这些材料中的放射性元素会缓慢释放氡;三是装饰装修材料,比如新铺的花岗岩地板、大理石墙面,或用放射性陶瓷砖贴的背景墙,都可能成为氡的释放源。
氡的“危险”在于它的衰变产物——氡子体(如钋-218、铅-214)。这些微小的固体颗粒会附着在呼吸道黏膜上,释放α粒子,直接破坏细胞的DNA结构。由于氡无色无味,很多人即使长期暴露在高浓度氡环境中,也不会出现明显的急性症状,因此被称为“无形的肺癌诱因”。
氡的健康危害:为什么要重视
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数据显示,全球每年约有21万人因氡暴露死于肺癌,占肺癌总死亡数的3%;在非吸烟人群中,这一比例更高,约占10%。我国疾控中心的研究也发现,部分高氡地质区(如福建花岗岩分布区)的肺癌发病率,比普通地区高2-3倍。
氡的危害具有“累积性”:即使短期接触高浓度氡(如装修后立即入住),或长期接触低浓度氡(如居住10年以上),都可能增加肺癌风险。比如,若室内氡浓度为300Bq/m³(超过国标限值),长期居住的肺癌风险相当于每天吸1-2支烟;若浓度达到1000Bq/m³,风险则相当于每天吸5支烟。
房屋入住前,氡检测是“强制”还是“推荐”
我国目前没有全国性法律法规要求“购房者在入住前必须自行检测氡浓度”,但有两个核心规范对氡浓度提出了“强制控制要求”——建设单位必须确保房屋交付时的氡浓度符合标准。
第一个是《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标准》(GB 50325-2020),这是建筑工程竣工验收的强制标准。其中明确:Ⅰ类民用建筑(住宅、医院、学校等)的室内氡浓度限值为≤200Bq/m³,Ⅱ类民用建筑(办公楼、商店等)为≤400Bq/m³;建设单位在工程竣工后,必须委托有资质的检测机构检测,合格后方可交付使用。
第二个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第六十一条,规定“建筑工程竣工验收合格后,方可交付使用;未经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的,不得交付使用”。也就是说,建设单位的“竣工验收检测”是强制的,但购房者入住前是否“自行再检测”,法律没有强制要求——但推荐进行,尤其是当房屋存在高氡风险时。
全国性标准中,关于氡的具体要求
除了GB 50325,还有两个推荐性标准可作为参考:一是《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 18883-2022),这是针对已投入使用的室内环境的标准,将氡的年平均浓度限值定为≤150Bq/m³(比GB 50325更严格),更贴近实际居住场景(如考虑通风、家具摆放等因素);二是《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GB 6566-2010),规定了建筑材料的放射性限量,其中A级材料(如低放射性花岗岩、陶瓷砖)可用于任何场所,B级材料可用于办公楼等非住宅场所,C级材料仅可用于外墙,从源头上控制了材料的氡释放量。
需要说明的是,GB/T 18883是“推荐性”标准,不是强制,但很多购房者会选择用这个标准检测,因为它更符合日常居住的实际情况。
地方规定中的氡检测补充要求
部分地方针对氡检测出台了更具体的规定。比如北京市《住宅工程质量潜在缺陷保险暂行管理办法》(2020年)要求,保险公司承保前需委托第三方检测氡浓度,超标则需整改;上海市《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程》(DGJ08-83-2017)细化了采样要求:单套住宅≤50㎡设1个采样点,50-100㎡设2个,100㎡以上设3个,采样高度0.8-1.5米(与人呼吸带一致);江苏省《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程》(DGJ32/J 23-2017)要求,高氡地质区的建筑必须在地基施工时铺设防氡隔离层,并增加氡检测频次。
这些地方规定进一步强化了氡浓度的控制,也为购房者提供了更明确的参考。比如在江苏高氡区买房,购房者可以要求建设单位提供“防氡措施证明”和“氡浓度检测报告”。
这些房屋,建议优先做氡浓度检测
虽然不是所有房屋都需要检测,但以下场景的房屋,氡超标的风险较高,建议优先检测:
1、位于高氡地质区:比如地质部门划定的“高氡潜在区”(如福建、广东的花岗岩分布区,江西、湖南的铀矿附近),这类区域土壤氡析出率高,建筑氡浓度超标的概率大;
2、低层或地下室住宅:氡主要从地基土壤进入室内,地下室和1-3层住宅的氡浓度通常比高层高2-3倍;
3、用天然石材装修的房屋:比如用花岗岩做地板、墙面,或用大理石做台面,这类材料的放射性核素含量高,氡释放量可能超标;
4、通风不良的房屋:比如窗户少、没有新风系统的房屋,氡容易累积,即使初始浓度不高,也可能因通风差而升高;
5、二手房或装修后的房屋:二手房可能之前未检测过,装修后的房屋可能引入新的氡来源(如新铺的花岗岩地板),建议检测。
氡浓度检测的正确步骤
要确保检测结果准确,需遵循以下步骤:
1、选对检测机构:必须选择有CMA资质(中国计量认证)的机构,可通过“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官网查询;避免选择“快速检测机构”,其结果可能不准确;
2、检测前准备:关闭门窗12小时以上(符合GB 50325要求),关闭空调、净化器等设备,保持室内温度16-28℃(温度过高或过低会影响氡析出率);装修后的房屋需在装修完成7天后检测;
3、采样点设置:采样点远离门窗、通风口,距墙面≥0.5米,距地面0.8-1.5米;单套住宅按面积设点:≤50㎡1个,50-100㎡2个,100㎡以上3个;
4、方法选择:主动式检测(如连续测氡仪)可实时读取数据,适合短期检测;被动式检测(如活性炭盒)需放置48小时后送检,适合长期监测(如年平均浓度);
5、结果处理:若结果超过GB 50325限值(Ⅰ类≤200Bq/m³),需找专业机构分析原因(如土壤氡、材料、通风),并整改(如增加通风、更换材料、铺设防氡层)。
如何查看建设单位的氡检测报告
购房者收房时,有权要求建设单位提供《室内环境质量检测报告》(含氡浓度)。查看报告需注意:
1、有无CMA标志:没有则报告无效;
2、检测机构资质:通过报告上的机构名称查询其是否有CMA资质;
3、检测日期:是否在竣工后、交付前检测;
4、结果是否合格:是否符合GB 50325的限值(Ⅰ类≤200Bq/m³)。
若建设单位拒绝提供报告,或报告不合格,购房者可拒绝收房,并向当地住建部门投诉(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需要说明的是,建设单位的报告是“工程验收”依据,购房者自行检测是“居住参考”,若结果不一致,可能是检测条件不同(如建设单位检测时无家具,购房者检测时有家具),建议找第三方重测。
热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