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问题

常见问题

服务热线:

市政道路施工检测的流程步骤是怎样的呢

三方检测机构-孟工 2024-08-23

施工检测相关服务热线: 微析检测业务区域覆盖全国,专注为高分子材料、金属、半导体、汽车、医疗器械等行业提供大型仪器测试、性能测试、成分检测等服务。 地图服务索引: 服务领域地图 检测项目地图 分析服务地图 体系认证地图 质检服务地图 服务案例地图 新闻资讯地图 地区服务地图 聚合服务地图

本文包含AI生成内容,仅作参考。如需专业数据支持,可联系在线工程师免费咨询。

市政道路作为城市交通的核心基础设施,其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市民出行安全与城市运行效率。施工检测作为质量管控的“生命线”,通过全流程、标准化的步骤,从原材料到竣工交付逐一把关。本文结合《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及实际工程经验,详细拆解市政道路施工检测的具体流程,为行业从业者提供可落地的操作指引。

施工前检测规划与基线确认

施工前的检测规划是整个流程的起点,直接影响后续检测工作的准确性与效率。首先,检测单位需牵头组织技术交底会,会同建设、设计、施工方逐一梳理施工图纸中的技术要求——比如设计图纸中注明的“路基压实度采用重型击实标准,路床顶面压实度≥93%”“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3.5MPa”等,需明确每个指标的检测方法与频率。

其次,对施工现场的平面控制网进行复测:使用全站仪对导线点进行复核,确保导线点的坐标误差≤10mm;用水准仪对水准点进行往返测量,闭合差不得超过±20√L(L为水准路线长度,单位km)。若基准点存在偏差,需及时与设计方沟通调整,避免后续施工因测量错误导致路基宽度不足或高程不符。

此外,需检查施工单位的检测设备:压实度检测用的灌砂筒需校准容积(误差≤1%),平整度检测用的3米直尺需检查是否变形(直尺的直线度误差≤0.5mm),沥青温度检测用的温度计需校准(误差≤±1℃)。所有设备需具备有效的校准证书,且在有效期内——若设备未校准或过期,需要求施工单位更换或重新校准。

最后,需制定详细的检测计划,明确每个分项工程的检测时间、责任人及配合要求,比如“路基填土每填筑3层,通知检测单位进行压实度检测”“水泥稳定基层施工完成后24小时内,提交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试件”等,确保检测工作与施工进度同步。

原材料进场验收与抽样检测

原材料是道路工程的“粮食”,其质量直接决定道路的使用寿命,因此进场验收需做到“严之又严”。首先,原材料进场时,施工单位需向监理方提交“进场报验单”,附出厂合格证、检验报告及生产许可证——比如水泥需提供“建材产品质量检验报告”,沥青需提供“沥青产品出厂检验单”。监理方需核对证件的真实性与有效性,比如水泥的出厂日期不得超过3个月(袋装)或6个月(散装),否则需重新检测。

其次,抽样过程需由监理方见证:以水泥为例,每批进场水泥(≤200t)需从不同部位抽取不少于20袋,每袋取不少于0.5kg,混合均匀后取12kg样品;砂石材料需从料堆的顶部、中部、底部各取部分样品,混合后按四分法缩分至所需数量——细集料(砂)取50kg,粗集料(碎石)取100kg。抽样完成后,需在样品上标注“工程名称、材料名称、批号、抽样日期、见证人员”等信息,避免样品混淆。

然后,检测项目需覆盖关键指标:水泥检测安定性(用雷氏夹法,沸煮后雷氏夹膨胀值≤5mm)、凝结时间(初凝≥45min,终凝≤600min)、抗压强度(3天≥17MPa,28天≥42.5MPa,若为42.5级水泥);砂石材料检测级配(通过筛分试验确定,需符合设计要求的连续级配)、含泥量(细集料≤3%,粗集料≤1%)、泥块含量(细集料≤1%,粗集料≤0.5%);沥青材料检测针入度(25℃,100g,5s,≤100mm)、延度(15℃,5cm/min,≥100cm)、软化点(环球法,≥45℃);钢材检测屈服强度(≥335MPa,若为HRB335钢筋)、抗拉强度(≥510MPa)、伸长率(≥17%)。

最后,检测结果需及时反馈:若原材料检测合格,监理方签署“同意使用”意见;若不合格,需要求施工单位将原材料退场,并记录在案——比如某批砂的含泥量检测结果为4.5%,超过规范要求的3%,需责令施工单位在24小时内将该批砂运出工地,不得用于工程。

地基处理与路基施工检测

地基与路基是道路的“基础”,其质量直接影响路面的平整度与耐久性。地基处理完成后,首先需检测承载力——常用方法为平板荷载试验:在地基上放置一块1.0m×1.0m的钢板,分级加载,每级荷载增量为20kPa,观测沉降量,当沉降量急剧增加(超过前一级的5倍)或总沉降量超过50mm时,停止加载,此时的荷载即为地基承载力特征值,需符合设计要求(如一般市政道路路基地基承载力≥100kPa)。

路基施工分为填土路基与挖方路基。填土路基需分层填筑、分层压实:每层填土厚度不超过30cm(用推土机摊铺,平地机整平),压实采用振动压路机(碾压速度2~4km/h,碾压遍数6~8遍)。压实完成后,用灌砂法检测压实度——在压实层上挖一个直径150mm的试洞,收集挖出的土样,用标准砂填充试洞,计算土的干密度,与重型击实试验得到的最大干密度相比,得到压实度(要求≥93%,路床顶面≥95%)。每1000㎡检测不少于3个点,且需分布均匀。

挖方路基(路堑)施工完成后,需检测路床顶面的压实度与弯沉值:压实度检测方法同填土路基,要求≥95%;弯沉值检测用贝克曼梁法——将贝克曼梁的测头置于路床顶面,用标准车(后轴重100kN)碾压,读取百分表的读数,计算弯沉值(要求≤200(0.01mm))。每车道每20m测1点,若弯沉值超过设计要求,需对路床进行处理(如换填级配砂石、增加碾压遍数)。

此外,还需检测路基的平整度与高程:平整度用3米直尺检测,将直尺置于路基表面,测量最大间隙(要求≤10mm);纵断高程用水准仪检测,每20m测1点,误差≤±20mm;横坡用坡度尺检测,每20m测1点,误差≤±0.3%。若平整度超标,需用平地机重新整平;若高程不符,需调整填土厚度或挖方深度。

基层(底基层)施工过程检测

基层是连接路基与面层的“过渡层”,主要作用是承受面层传递的荷载,因此需具备足够的强度与稳定性。以水泥稳定碎石基层为例,施工过程需分三步检测:

第一步,混合料配合比检测:施工前需进行配合比设计,确定水泥剂量(4%~6%)、碎石级配(粗集料:中集料:细集料=4:3:3)、最佳含水率(5%~7%)。施工时,需检测混合料的水泥剂量——用EDTA滴定法:取100g混合料,加入氯化铵溶液,搅拌后过滤,用EDTA二钠溶液滴定,根据颜色变化判断水泥剂量(要求误差≤±0.5%)。若水泥剂量不足,需增加水泥用量;若过量,需减少水泥用量,避免基层开裂。

第二步,摊铺与压实检测:混合料摊铺厚度需符合设计要求(如20cm厚基层,摊铺厚度为22cm(松铺系数1.1)),用钢尺检测松铺厚度,每10m测1点。压实采用振动压路机(碾压速度1.5~2.5km/h,碾压遍数8~10遍),压实完成后用灌砂法检测压实度(要求≥97%)。此外,需检测基层的平整度(3米直尺最大间隙≤8mm)与高程(纵断高程误差≤±15mm,横坡误差≤±0.3%)。

第三步,强度检测:压实完成后,需在现场制作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试件——用直径150mm、高150mm的试模,取压实后的混合料装入试模,振动成型,然后用塑料膜覆盖养护。7天后,用压力试验机检测抗压强度(要求≥3.5MPa),每2000㎡取1组(6块试件)。若强度不足,需调整配合比(如增加水泥剂量)或改善压实工艺。

沥青混凝土面层施工检测

沥青混凝土面层是道路的“面子”,直接承受车辆荷载与环境因素(如雨水、温度)的影响,因此需检测多个关键指标。首先,沥青混合料的拌合检测:拌合站需严格按照配合比(如AC-13沥青混合料的油石比5.0%,矿料级配为0~5mm:5~10mm:10~15mm=30:40:30)进行拌合,检测混合料的温度(出厂温度150~170℃,到场温度≥140℃)与均匀性(无离析、结团现象)。每台班检测2次油石比(用离心抽提法,误差≤±0.3%)与级配(用筛分法,误差≤±2%)。

其次,摊铺与压实检测:摊铺机需保持匀速行驶(2~6m/min),摊铺厚度符合设计要求(如4cm厚面层,松铺厚度5.2cm(松铺系数1.3)),用钢尺检测松铺厚度,每10m测1点。压实分为初压、复压、终压:初压用钢轮压路机(温度≥130℃,碾压速度2~3km/h,2遍);复压用轮胎压路机(温度≥110℃,碾压速度3~5km/h,4~6遍);终压用钢轮压路机(温度≥90℃,碾压速度3~6km/h,2遍)。压实完成后,用钻芯法检测压实度(要求≥96%)——钻取直径100mm的芯样,测量其密度,与马歇尔试验的标准密度相比,得到压实度。每1000㎡检测1个芯样,且需检测芯样的厚度(误差≤±5mm)与完整性(无裂缝、离析)。

然后,路面使用性能检测:平整度用连续平整度仪检测,每100m测1段,国际平整度指数IRI≤2.0m/km;抗滑性能用摆式仪检测摩擦系数(≥55BPN),或用铺砂法检测构造深度(≥0.5mm);车辙深度用横断面尺检测(≤10mm)——车辙是沥青路面的常见病害,主要因高温软化或碾压不足导致,需通过控制沥青软化点与压实度预防。

最后,接缝检测:沥青面层的纵向接缝(摊铺机梯队作业时的接缝)需采用热接缝——将已摊铺的混合料留下10~20cm宽的未压实部分,作为后续摊铺的基准,压实后用3米直尺检测接缝平整度(最大间隙≤5mm);横向接缝(每日施工结束或遇雨时的接缝)需采用平接缝——用切割机切割整齐,涂刷粘层油,摊铺新混合料后,用钢轮压路机横向碾压,检测接缝处的高程差(≤5mm)。

水泥混凝土面层施工检测

水泥混凝土面层常用于城市主干道或重载道路,其检测重点是强度与平整度。首先,混凝土配合比设计:需满足设计强度(如C30混凝土)与工作性要求(坍落度10~40mm),检测配合比的水灰比(≤0.5)、砂率(35%~40%)及外加剂掺量(如减水剂掺量1%~2%)。施工前,需进行试拌,检测坍落度与和易性——若坍落度太小,需增加减水剂掺量;若太大,需减少用水量。

其次,模板安装检测:模板采用钢模板(厚度≥4mm),安装时需固定牢固(用钢钎或螺栓固定),检测模板的高程(误差≤2mm)、顺直度(每10m测1点,误差≤5mm)及刚度(防止浇筑时变形)。模板与基层之间的缝隙需用砂浆封堵,避免混凝土漏浆。

然后,混凝土浇筑与振捣检测:混凝土浇筑前,需湿润基层(但不得有积水);浇筑时,用铁锹摊铺,厚度略高于模板(2~3cm),然后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振捣间距≤40cm,振捣时间10~15s,至混凝土表面泛浆、无气泡为止)。振捣完成后,用平板振捣器振捣(覆盖整个面层,振捣时间20~30s),再用木抹子搓平,铁抹子压光(要求表面平整、无蜂窝麻面)。

养护与强度检测:混凝土浇筑完成后,需及时覆盖塑料膜或麻袋养护(养护时间≥14天),避免表面开裂。养护完成后,检测抗压强度与抗折强度:抗压强度用150mm×150mm×150mm试件(每100m³混凝土取1组),抗折强度用150mm×150mm×550mm试件(每200m³取1组)。检测时,将试件置于压力试验机上,匀速加载(抗压强度加载速度0.3~0.5MPa/s,抗折强度加载速度0.05~0.08MPa/s),记录破坏荷载,计算强度(要求抗压强度≥30MPa,抗折强度≥4.0MPa)。

最后,面层质量检测:检测平整度(3米直尺最大间隙≤5mm)、相邻板高差(≤2mm)、接缝顺直度(每10m测1点,误差≤5mm)及路面高程(纵断高程误差≤±10mm,横坡误差≤±0.3%)。若平整度超标,需用磨石机打磨;若相邻板高差过大,需调整模板高程或重新浇筑。

附属设施施工检测

附属设施虽非道路主体,但直接影响使用功能与美观。路缘石施工检测:路缘石采用混凝土预制块(抗压强度≥30MPa),进场时需检测强度(每100块取1组试件)。安装时,需挂线控制顺直度(直线段每10m测1点,误差≤10mm)与高程(比路面高15~20cm,误差≤5mm)。相邻路缘石的高差用钢尺检测(≤3mm),缝宽(10mm)用塞尺检测(误差≤2mm)。

检查井施工检测:检查井采用砖砌或混凝土浇筑,检测井身尺寸(直径误差≤±10mm)、井底高程(比管道低10~15cm,误差≤±15mm)。井盖采用重型铸铁井盖(承载能力≥400kN),安装时需与路面齐平(误差≤5mm)——若井盖高于路面,易导致车辆颠簸;若低于路面,易积水。

雨水口施工检测:雨水口设置在道路两侧,用于收集路面雨水,检测位置(与路边线平行,误差≤10mm)、高程(比路面低30~50mm,误差≤5mm)及排水坡度(≥1%)。雨水口的格栅需采用镀锌钢材(厚度≥3mm),间距≤100mm,防止杂物进入管道。

人行道施工检测:人行道砖采用混凝土预制砖(抗压强度≥30MPa),进场时需检测强度(每500块取1组试件)。铺设时,需用砂垫层(厚度20cm)找平,检测平整度(3米直尺最大间隙≤5mm)、相邻砖高差(≤2mm)及纵坡(≥1%)。人行道与路面的衔接处需设置路缘石,高差≤5mm,避免行人绊倒。

施工过程平行检验与见证检测

为确保施工方的自检结果真实可靠,监理单位需开展平行检验与见证检测。平行检验是指监理单位独立抽取样品进行检测,比如对路基压实度,监理方需按施工方检测频率的10%~20%进行平行检测——若施工方检测了10个点,监理方需检测1~2个点,对比两者的结果,若差异超过5%,需重新检测。平行检验的结果需写入监理日志,作为工程验收的依据。

见证检测是指监理人员见证施工方的抽样过程,确保样品来自施工现场。比如水泥的抽样:施工方需在监理人员在场的情况下,从进场水泥中抽取样品,监理人员需在样品上标注“见证”字样及

热门服务

关于微析院所

ABOUT US WEIXI

微析·国内大型研究型检测中心

微析研究所总部位于北京,拥有数家国内检测、检验(监理)、认证、研发中心,1家欧洲(荷兰)检验、检测、认证机构,以及19家国内分支机构。微析研究所拥有35000+平方米检测实验室,超过2000人的技术服务团队。

业务领域覆盖全国,专注为高分子材料、金属、半导体、汽车、医疗器械等行业提供大型仪器测试(光谱、能谱、质谱、色谱、核磁、元素、离子等测试服务)、性能测试、成分检测等服务;致力于化学材料、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半导体材料、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专业研究,为相关企事业单位提供专业的技术服务。

微析研究所是先进材料科学、环境环保、生物医药研发及CMC药学研究、一般消费品质量服务、化妆品研究服务、工业品服务和工程质量保证服务的全球检验检测认证 (TIC)服务提供者。微析研究所提供超过25万种分析方法的组合,为客户实现产品或组织的安全性、合规性、适用性以及持续性的综合检测评价服务。

十多年的专业技术积累

十多年的专业技术积累

服务众多客户解决技术难题

服务众多客户解决技术难题

每年出具十余万+份技术报告

每年出具十余万+份报告

2500+名专业技术人员

2500+名专业技术人员

微析·国内大型研究型检测中心
首页 领域 范围 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