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问题

常见问题

服务热线:

国内和国际的红外检测标准在技术要求上有哪些差异

三方检测机构-孟工 2024-07-17

红外检测相关服务热线: 微析检测业务区域覆盖全国,专注为高分子材料、金属、半导体、汽车、医疗器械等行业提供大型仪器测试、性能测试、成分检测等服务。 地图服务索引: 服务领域地图 检测项目地图 分析服务地图 体系认证地图 质检服务地图 服务案例地图 新闻资讯地图 地区服务地图 聚合服务地图

本文包含AI生成内容,仅作参考。如需专业数据支持,可联系在线工程师免费咨询。

红外热成像检测作为非接触式状态监测技术,广泛应用于电力、工业、建筑等领域,其结果准确性依赖标准技术要求的规范。国内以GB/T系列标准为核心,聚焦工业设备、电力系统等传统领域;国际则以IEC、ASTM、ISO系列为主,覆盖更广泛行业场景。由于国情、行业需求及技术阶段差异,两者在适用范围、温度精度、发射率修正等关键维度存在显著不同,直接影响检测流程与结果判定,是行业从业者需重点关注的核心问题。

适用范围的行业聚焦差异

国内红外检测标准高度贴合本土优势行业需求,例如GB/T 29478-2012《工业设备及管道红外检测技术规范》针对化工、冶金的高温设备与压力管道,GB/T 11024.1-2019聚焦电力系统绝缘套管检测。这些标准的适用范围集中于工业生产与电力保障,对建筑、电子等新兴领域覆盖有限。

国际标准则更具通用性与扩展性。IEC 62481-2017覆盖从低压电器到高压变压器的全品类电气设备,ASTM E1934-21纳入风机、电机等机械装备,ISO 18434-1-2014针对建筑节能检测。这种广度源于国际标准对不同国家行业需求的综合考量,更适合跨国企业全球化运维。

此外,国内对“特种设备”(如压力容器)的红外检测有强制要求,国际标准多为推荐性指南,仅对高风险设备提建议,反映国内对安全生产的从严管控思路。

温度测量精度的指标设定差异

国内标准对温度精度更注重“普适性”。GB/T 29478-2012规定热像仪温度分辨率≥0.1℃,测温误差≤±2℃或±2%(取大值),覆盖国内工业设备常见温度范围(-10℃~500℃),平衡需求与设备成本。

国际标准更强调“精准性”。IEC 62481-2017要求温度分辨率≥0.05℃,误差≤±1℃或±1%;电子设备检测误差进一步收紧至±0.5℃。ASTM E1934-21按温度范围动态调整:0℃~100℃时误差≤±1℃,超100℃时≤±1%,贴合电子行业对微温差的高要求。

虽“相对温差”计算方式一致,但国内对“参考点”选择更严格——需与待测点同环境、同材质、同负荷;国际标准允许参考历史数据,灵活性更高。

发射率修正的方法与要求差异

国内标准对发射率修正强调“可操作性”。GB/T 29478-2012规定,发射率未知时必须用“高发射率替代法”:贴黑胶带(≥0.95)或涂涂料(≥0.9),以替代材料发射率为测量值,结果稳定且适合现场快速检测。

国际标准注重“灵活与准确”平衡。IEC 62481-2017允许三种方法:用制造商数据、反射率测量法修正、对比同类型设备已知发射率;无法替代时允许发射率低至0.85,但需注明误差。

ASTM E1934-21要求优先现场测量(如发射率计),无数据时参考ASTM C1371或用0.90默认值,减少替代法的额外误差(如高温下黑胶带脱落),更依赖专业知识。

检测环境条件的限制阈值差异

国内标准对环境限制更严格。GB/T 29478-2012规定环境温度-10℃~50℃、湿度≤85%、风速≤5m/s;雨天雾天禁止检测,因水汽吸收红外辐射导致误差大,贴合国内设备多户外的场景。

国际标准适应性更强。IEC 62481-2017允许温度-20℃~60℃、湿度≤90%、风速≤10m/s;风速超5m/s时用防风罩或停运检测,而非禁止。ASTM E1934-21注重“环境影响评估”,记录条件并评估误差,超范围则重测。

例如北方冬季户外,国内可能因温度<-10℃暂停检测,国际标准允许保温后继续,只要设备表面温度未受影响,反映国内重“绝对可靠”、国际重“灵活适用”的差异。

缺陷判定准则的分级逻辑差异

国内采用“固定阈值+分级”模式,适合批量筛查。GB/T 29478-2012分三级:一般(温差≥10℃或相对≥10%)、严重(≥20℃或20%)、危急(≥30℃或30%),简单明了适合标准化作业。

国际采用“设备类型+动态阈值”,贴合运行特性。IEC 62481-2017对变压器绕组(相对≥15%异常)、断路器触头(绝对≥25℃严重)、电缆接头(温差≥10℃且相对≥15%危急)制定个性化阈值,考虑材质与散热特性。

ASTM E1934-21依赖“经验与数据”,无统一阈值,需结合历史数据、运行负荷及制造商建议。如10年电机轴承温度高15℃,即使未达国内阈值也判异常,适合复杂场景但要求经验。

数据记录与追溯的内容深度差异

国内标准记录重“基本信息”。GB/T 29478-2012要求记录检测时间、环境、设备信息、热像仪参数、测温点、缺陷描述,满足质量追溯与《特种设备安全法》要求。

国际标准重“全流程追溯”。IEC 62481-2017额外记录检测人员资质(如IEC 60674认证)、热像图格式(ISO 12233)、校准日期、反射温度,验证流程合规性。

ASTM E1934-21强调“可复现性”,记录历史数据、基准温度、审批流程,保留热像图原始数据(RAW格式),适合跨国企业全球化运维,确保结果可比。

热门服务

关于微析院所

ABOUT US WEIXI

微析·国内大型研究型检测中心

微析研究所总部位于北京,拥有数家国内检测、检验(监理)、认证、研发中心,1家欧洲(荷兰)检验、检测、认证机构,以及19家国内分支机构。微析研究所拥有35000+平方米检测实验室,超过2000人的技术服务团队。

业务领域覆盖全国,专注为高分子材料、金属、半导体、汽车、医疗器械等行业提供大型仪器测试(光谱、能谱、质谱、色谱、核磁、元素、离子等测试服务)、性能测试、成分检测等服务;致力于化学材料、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半导体材料、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专业研究,为相关企事业单位提供专业的技术服务。

微析研究所是先进材料科学、环境环保、生物医药研发及CMC药学研究、一般消费品质量服务、化妆品研究服务、工业品服务和工程质量保证服务的全球检验检测认证 (TIC)服务提供者。微析研究所提供超过25万种分析方法的组合,为客户实现产品或组织的安全性、合规性、适用性以及持续性的综合检测评价服务。

十多年的专业技术积累

十多年的专业技术积累

服务众多客户解决技术难题

服务众多客户解决技术难题

每年出具十余万+份技术报告

每年出具十余万+份报告

2500+名专业技术人员

2500+名专业技术人员

微析·国内大型研究型检测中心
首页 领域 范围 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