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as检测认证被暂停后该如何恢复
cnas检测相关服务热线: 微析检测业务区域覆盖全国,专注为高分子材料、金属、半导体、汽车、医疗器械等行业提供大型仪器测试、性能测试、成分检测等服务。 地图服务索引: 服务领域地图 检测项目地图 分析服务地图 体系认证地图 质检服务地图 服务案例地图 新闻资讯地图 地区服务地图 聚合服务地图
本文包含AI生成内容,仅作参考。如需专业数据支持,可联系在线工程师免费咨询。
cnas检测认证是实验室技术能力与管理水平的重要背书,若因不符合认可准则被暂停,将直接影响实验室的公信力与业务开展。恢复CNAS认可需遵循严谨的流程,既要针对性解决当前问题,更要建立长效机制避免问题复发。本文结合CNAS《实验室认可规则》(CNAS-RL01)及实际整改经验,详细拆解暂停后恢复认可的核心步骤,为实验室提供可操作的指南。
第一步:精准识别暂停原因,吃透通知要求
CNAS暂停认可的通知会明确列出不符合的具体条款(如CNAS-CL01:2018的某条要求)、不符合事实描述及整改期限。实验室收到通知后,需第一时间组织质量负责人、技术负责人共同研读,标记关键信息:比如“不符合项是‘6.4.6 设备校准或检定(验证)后的状态未标识’”,还是“7.2.1 人员能力未定期评估”?要将抽象的条款转化为具体的问题场景——比如“设备未标识校准状态”可能表现为“某台气相色谱仪的校准标签已过期,但仍在使用”,这就为后续整改明确了方向。需注意,不要遗漏通知中的“整改要求”(如“需提交整改报告及相关证据”),避免因理解偏差导致整改无效。
第二步:组建跨部门整改小组,明确分工
CNAS恢复涉及质量体系、技术能力、现场操作等多维度,需成立跨部门整改小组。小组核心成员应包括:质量负责人(统筹整改进度与资源协调)、技术负责人(负责技术层面问题,如设备校准、方法验证)、实验室主任(落实现场操作规范)、质量管理员(记录整理与进度跟踪)、相关部门骨干(如行政部负责培训组织,采购部负责设备校准机构联系)。例如,某实验室因“文件控制缺失”被暂停,整改小组中质量管理员需负责梳理缺失的文件(如《文件修订控制程序》),行政部负责组织文件修订后的培训,技术负责人负责审核文件的技术合理性,确保每个环节都有明确责任人。
第三步:用“根因分析”替代“表面整改”
整改的关键是解决“根本原因”,而非“表象问题”。常用工具包括“5Why分析法”或“鱼骨图”。比如,某实验室因“检测结果重复性差”被暂停,表面原因是“人员操作手法不一致”,但追问“为什么操作不一致?”可能发现“没有统一的操作指导书(SOP)”;再问“为什么没有SOP?”可能是“SOP修订后未及时发布”;继续问“为什么未发布?”可能是“没有SOP发布的审批流程”——最终根因是“文件发布流程缺失”。此时,仅培训人员操作是不够的,需建立SOP的“修订-审批-发布-培训”闭环流程,才能彻底解决问题。若只整改“人员操作”,后续仍可能因SOP问题再次出现不符合。
第四步:制定“可落地”的整改计划
整改计划需遵循“SMART原则”(具体、可衡量、可实现、相关、有时限)。例如,针对“设备校准过期”的不符合项,整改计划可拆解为:1、2天内梳理所有过期设备清单(具体);2、5天内联系CNAS认可的校准机构(可实现);3、15天内完成设备校准并取得校准证书(有时限);4、20天内更新设备台账与校准记录(可衡量);5、25天内完成设备校准的内部检查(相关),责任人是技术负责人,每周三提交进度报告。需避免“模糊计划”(如“尽快校准设备”),否则无法跟踪进度。
第五步:逐项落实整改措施,留存“可追溯证据”
整改措施需“落地”且“留痕”,每一步都要形成记录。例如:1、人员问题:针对“人员能力不足”,需开展专项培训(如《原子吸收光谱仪操作规范》培训),留存培训签到表、课件、考核试卷(80分以上合格);2、设备问题:针对“校准过期”,需留存校准机构的资质证明(CNAS认可证书)、校准证书、设备校准后的验收记录;3、文件问题:针对“文件缺失”,需留存文件修订稿、审批记录、发布通知、培训记录;4、操作问题:针对“操作不规范”,需留存现场操作的监控视频(或带签名的操作记录)、模拟实验的结果报告。这些记录是后续CNAS评审的核心证据。
第六步:通过“内部验证”确认整改效果
整改后需自行验证是否解决问题,避免“整改后仍不符合”的情况。常见验证方式包括:1、内部审核:由质量负责人组织,覆盖所有整改的不符合项,例如针对“文件控制缺失”,审核时需检查文件的修订、审批、发布、培训记录是否完整;2、模拟实验:针对“检测结果准确性”问题,做平行样检测(如同一样品做3次检测,结果偏差≤1%),验证整改后的准确性;3、能力验证:若条件允许,参加CNAS认可的能力验证(如测量审核),取得合格结果可直接证明技术能力恢复。例如,某实验室整改后做了10组平行样检测,结果偏差均≤0.5%,符合标准要求,这就说明整改有效。
第七步:规范提交恢复申请,配合现场评审
整改完成后,需按CNAS要求提交恢复申请。申请材料通常包括:1、《恢复认可申请书》(CNAS-R01格式);2、暂停通知复印件;3、整改报告(含不符合项描述、根因分析、整改措施、落实情况、验证结果);4、内部审核报告;5、支持性证据(培训记录、校准证书、文件记录等)。提交前需检查材料完整性,例如“整改报告中未附校准证书”会导致申请被退回。CNAS收到申请后,通常会安排现场评审(或文件评审,视情况而定),评审时需:1、提前整理资料(按类别归档,如整改报告、记录、证书);2、现场操作规范(如评审组要求演示某项目检测,需严格按SOP操作);3、如实回答问题(如评审组问“整改后如何保证设备校准及时?”,可出示“设备校准提醒台账”——每月5号由设备管理员检查有效期,提前30天提醒责任人)。
第八步:建立“长效机制”,避免再次暂停
恢复认可后,需将整改中的有效措施转化为日常制度,比如:1、建立“不符合项预防机制”:每月召开质量例会,分析潜在问题(如设备即将过期、人员能力不足);2、完善“内部审核计划”:每季度做一次全面审核,重点检查易出问题的环节(如文件控制、设备校准);3、加强“人员能力监控”:每半年做一次人员考核(操作技能+理论知识);4、建立“外部信息监控”:安排专人定期查看CNAS官网(如“认可准则更新”“能力验证通知”),及时调整体系。例如,某实验室建立了“设备校准提醒制度”后,连续12个月未出现校准过期问题,彻底解决了之前的隐患。
热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