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火涂料燃烧性能检测的核心指标及判定准则
燃烧性能检测相关服务热线: 微析检测业务区域覆盖全国,专注为高分子材料、金属、半导体、汽车、医疗器械等行业提供大型仪器测试、性能测试、成分检测等服务。 地图服务索引: 服务领域地图 检测项目地图 分析服务地图 体系认证地图 质检服务地图 服务案例地图 新闻资讯地图 地区服务地图 聚合服务地图
本文包含AI生成内容,仅作参考。如需专业数据支持,可联系在线工程师免费咨询。
防火涂料是建筑防火体系中控制火灾蔓延、保护结构安全的关键功能性材料,其燃烧性能直接决定了火灾发生时的烟气扩散、温度升高及火焰传播速度。准确评估燃烧性能的核心,在于明确反映材料火灾行为的关键指标,以及基于这些指标的科学判定准则——这不仅是规范涂料生产的技术依据,更是保障建筑防火安全的重要防线。本文将系统拆解防火涂料燃烧性能检测的核心指标,并阐释其对应的判定逻辑。
燃烧增长率指数(FIGRA):火灾初期蔓延速度的量化标尺
燃烧增长率指数(FIGRA)是衡量防火涂料在火灾初期热释放速率增长快慢的核心指标,其定义为热释放速率曲线的斜率(通常取总热释放量达到0.2MJ时的斜率,即FIGRA₀.₂ₘⱼ),单位为W/s。该指标直接反映火灾从“初期引燃”到“快速发展”的过渡速度——FIGRA值越小,热释放速率增长越慢,留给人员逃生和灭火的时间越充足。
根据GB 14907-2018《建筑钢结构防火涂料》及GB 8624-2012《建筑材料及制品燃烧性能分级》要求,不同等级的涂料有明确限值:B1级(难燃性)FIGRA₀.₂ₘⱼ≤120W/s,B2级(可燃性)≤250W/s。例如,某B1级薄型防火涂料的FIGRA₀.₂ₘⱼ测试值为105W/s,说明其初期热释放增长缓慢,不易快速引发火势蔓延。
FIGRA的测试需用锥形量热仪法(GB/T 16172-2007),通过持续测量热释放速率(HRR)曲线计算得出。测试中试样需承受35kW/m²的恒定辐射强度,模拟火灾热辐射环境,确保结果贴近实际场景。
总热释放量(THR):火灾能量累积的终极衡量
总热释放量(THR)是试样在1200s内释放的总热量(单位MJ),反映燃烧过程的总能量——THR越大,释放热量越多,越易引燃周围可燃物。
GB 14907-2018规定:B1级涂料THR₁₂₀₀ₛ≤7.5MJ,B2级≤15MJ。例如,某厚型防火涂料的THR₁₂₀₀ₛ为6.8MJ,符合B1级要求——即使被引燃,总热量也不足以快速加热环境,降低火灾扩大风险。
THR通过积分热释放速率曲线得到,不仅与材料热值有关,还与燃烧持续时间相关:即使单位质量热值高,若燃烧慢、时间短,THR也可能达标。因此,THR是对“能量总量”的综合评估。
火焰传播速率:燃烧扩散的直观体现
火焰传播速率是衡量涂料表面火焰蔓延速度的指标,通过隧道法(GB/T 16172-2007)或辐射板法(GB/T 11785-2005)测试:点燃试样一端后,测量火焰前沿的推进距离或时间。
GB 8624-2012要求:B1级火焰传播距离≤150mm(隧道法,10min内),B2级≤300mm。例如,某内墙防火涂料的火焰传播距离为120mm,说明即使局部引燃,火焰也不会快速扩散至整个墙面或天花板。
该指标的意义在于“可视化”火灾蔓延风险:火焰传播快的涂料,可能在短时间内将火灾蔓延至相邻区域,增加灭火难度和人员伤亡概率。
质量损失速率(MLR):热降解程度的实时反映
质量损失速率(MLR)是单位时间内的质量损失(单位g/s),反映材料在高温下的降解速度——MLR越大,分解越快,释放可燃气体越多。
GB 14907-2018规定:B1级MLR峰值≤1.5g/s,B2级≤3.0g/s。例如,某膨胀型涂料的MLR峰值为1.2g/s,说明其分解速度慢,释放可燃气体少,不易引发爆燃。
MLR通过锥形量热仪的电子天平记录质量变化和时间计算得出,与涂料成分(如树脂热稳定性)、厚度相关:厚型涂料因阻挡热辐射,MLR通常低于薄型涂料。
产烟特性:能见度与毒性的双重屏障
火灾中人员伤亡主要源于烟气窒息和毒性,产烟特性因此成为“隐性核心指标”,涵盖烟密度和烟气毒性。
烟密度等级(SDR)通过NBS烟箱法(GB/T 8627-2007)测试:引燃试样后,测量烟箱内光透过率变化,计算烟密度(0~100)。GB 14907-2018要求:B1级SDR≤75,B2级≤90。例如,某环保涂料的SDR为65,说明烟气稀薄,能见度高,便于逃生。
烟气毒性评估有害气体(CO、HCN等)浓度,需符合GB/T 20285-2006《材料产烟毒性危险分级》的ZA1(极微危险)或ZA2(微危险)级。例如,某涂料的CO浓度为500ppm(远低于ZA1级的1000ppm),说明毒性极低。
产烟特性需同时关注“量”和“质”:即使烟密度低,若含高浓度HCN(致死浓度50ppm),仍可能导致人员昏迷——这是对“逃生环境安全”的综合评估。
不燃性指标:A级涂料的刚性门槛
A级(不燃性)涂料用于承重结构(如防火墙、柱),检测核心是不燃性试验(GB/T 5464-2010):将试样置于750℃高温炉中30min,测量温升、质量损失和持续燃烧时间。
判定准则:温升≤30℃(炉内与试样表面温差),质量损失≤50%,持续燃烧时间为0。例如,某A级厚型涂料的温升为22℃,质量损失35%,无持续燃烧——即使在高温中,也不会燃烧或释放大量热量。
A级涂料的“不燃性”并非绝对不燃烧,而是指不产生明火、不释放大量热量或烟气,这是承重结构防火的核心要求,避免建筑坍塌。
判定准则的组合逻辑:全面防火的关键
燃烧性能判定需“多指标组合满足”,而非单一指标达标——这是避免安全隐患的核心逻辑。
例如,某涂料的FIGRA₀.₂ₘⱼ为100W/s(符合B1级),但THR₁₂₀₀ₛ为8.0MJ(超B1级的7.5MJ),则不能判定为B1级;再如,某涂料烟密度SDR为70(符合B1级),但烟气毒性为ZA3级(中危险),同样无法通过B1级。
这种逻辑基于火灾的复杂性:火灾是热释放、火焰传播、烟气生成等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单一指标无法全面反映材料的火灾行为。组合判定确保涂料“全面防火”,避免因某一指标缺陷导致的安全风险。
测试条件标准化:结果可靠的保障
核心指标的准确性依赖标准化测试条件——任何参数偏差都可能导致结果失效。
首先是试样制备标准化:涂料需涂刷在标准基材(如钢板)上,厚度符合设计要求(薄型≤3mm,厚型≥7mm),并在23±2℃、50±5%湿度下养护至固化。例如,某薄型涂料若涂刷厚度仅2mm(设计3mm),热释放速率可能增加,导致FIGRA超标。
其次是测试环境标准化:锥形量热仪的辐射强度需校准至35kW/m²,烟箱法的辐射源功率稳定在10kW,隧道法的通风速度控制在0.5m/s。例如,辐射强度偏高会使FIGRA虚高,通风过快会使烟密度测试值偏低。
最后是仪器校准定期性:热流计每半年校准一次,光度计每季度校准一次,确保数据准确。例如,热流计未校准,热释放速率测量可能偏差20%以上,影响FIGRA和THR的判定。
热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