砖瓦材料燃烧性能检测的核心指标及试验步骤
燃烧性能检测相关服务热线: 微析检测业务区域覆盖全国,专注为高分子材料、金属、半导体、汽车、医疗器械等行业提供大型仪器测试、性能测试、成分检测等服务。 地图服务索引: 服务领域地图 检测项目地图 分析服务地图 体系认证地图 质检服务地图 服务案例地图 新闻资讯地图 地区服务地图 聚合服务地图
本文包含AI生成内容,仅作参考。如需专业数据支持,可联系在线工程师免费咨询。
砖瓦材料是建筑工程中最基础的围护与结构材料,其燃烧性能直接影响建筑火灾的发展速度与人员逃生安全。为确保砖瓦材料满足防火设计要求,需通过专业检测明确其燃烧特性——核心指标包括燃烧等级、热释放速率、烟气生成等,试验步骤则需严格遵循《建筑材料及制品燃烧性能分级》(GB 8624)、《建筑材料不燃性试验方法》(GB/T 5464)等标准。本文将详细解析砖瓦材料燃烧性能检测的核心指标及实操步骤,为行业人员提供可落地的参考。
燃烧性能等级:建筑防火的“身份证”
燃烧性能等级是砖瓦材料燃烧特性的核心分类依据,直接对应建筑防火设计要求。依据GB 8624-2012,等级分为A级(不燃)、B1级(难燃)、B2级(可燃)、B3级(易燃)。其中,A级是砖瓦材料的主流要求——需通过GB/T 5464不燃性试验:将100mm×100mm×原厚的样品置于750℃高温炉中持续30分钟,若样品无明火、无燃烧滴落物,且中心温度升高≤50℃、质量损失率≤50%,则判定为A级。
B1级难燃砖瓦需满足两项关键指标:一是氧指数(OI)≥32%(GB/T 2406),即材料维持燃烧所需的最低氧浓度;二是锥形量热仪试验中,燃烧增长率指数(FIGRA)≤120W/s、600秒内总热释放量(THR)≤7.5MJ/m²。B2级可燃材料的氧指数≥26%,FIGRA≤250W/s,THR≤15MJ/m²。
燃烧等级的实际意义在于:A级材料可用于防火墙、疏散通道等核心防火区域;B1级用于楼梯间、电梯井等部位;B2级需配合防火涂料或构造使用,避免直接暴露在火源下——等级越高,建筑防火安全性越强。
热释放与燃烧速率:火灾蔓延的“加速器”
热释放速率(HRR)是单位时间内材料燃烧释放的热量,单位为kW/m²,直接反映火灾的剧烈程度。砖瓦材料的HRR通常极低——黏土砖的HRR峰值约为10-20kW/m²,远低于木材(约150kW/m²)、塑料(约300kW/m²)。通过锥形量热仪(GB/T 16172)可绘制HRR随时间的变化曲线,曲线峰值越低、上升越平缓,说明材料燃烧越稳定,不易引发火灾扩大。
燃烧增长率指数(FIGRA)是HRR峰值与达到峰值时间的比值(单位W/s),体现火灾蔓延速度。FIGRA越小,材料燃烧速度越慢,留给人员疏散的时间越长。例如,A级砖瓦的FIGRA通常≤50W/s,B1级≤120W/s——若某砖瓦的FIGRA为80W/s,说明其燃烧速度远慢于FIGRA=200W/s的材料。
总热释放量(THR)是某时间段内(如600秒)的热释放总量,单位MJ/m²。THR反映材料燃烧的总能量,即使HRR低,若THR过高,也可能因持续放热导致周边材料升温起火。砖瓦材料的THR通常≤5MJ/m²,符合A级要求。
烟气与质量损失:人员伤亡的“隐形杀手”
烟气生成速率(SPR)是单位时间内材料燃烧产生的烟气体积,单位m²/s,反映烟气浓度。砖瓦材料燃烧时主要释放CO、CO₂,SPR通常≤0.01m²/s——若SPR过高,会快速降低火场能见度(如SPR=0.05m²/s时,1分钟内能见度可降至5米以下),阻碍人员逃生。通过锥形量热仪的烟气分析仪可实时监测CO浓度,若CO体积分数超过0.1%,需警惕中毒风险。
质量损失率(MLR)是材料燃烧过程中质量减少的速率,单位g/s,反映材料的燃烧程度。砖瓦材料的MLR极低,主要因无机矿物(如黏土、水泥)难以燃烧,质量损失多来自水分蒸发和少量有机质分解。例如,黏土砖燃烧1小时后的质量损失率≤10%,而木材的质量损失率可达80%以上。
烟气与质量指标的重要性常被忽视:火灾中80%的伤亡源于烟气中毒(如CO中毒),而非明火。因此,砖瓦材料需严格控制SPR与CO排放,确保火场烟气浓度在安全范围内——即使燃烧等级高,若烟气超标,仍可能引发人员伤亡。
样品制备:试验准确的“第一步”
样品需从批量产品中随机抽取,数量满足试验要求——不燃性试验需6个样品,氧指数法需5个,锥形量热仪需3个。样品规格需符合标准:不燃性试验样品为100mm×100mm×原厚(≤50mm);氧指数法样品为100mm×10mm×4mm(若材料厚度>4mm,需用切割机加工至4mm);锥形量热仪样品为100mm×100mm×原厚(需保持表面平整)。
样品需进行状态调节:在温度23±2℃、相对湿度50±5%的标准环境中放置24小时,使材料湿度稳定。若样品含水分过高(如刚出厂的砖),燃烧时水分蒸发会吸热,导致HRR降低,影响试验准确性——状态调节后的样品湿度应≤10%(黏土砖)。
样品表面需无裂纹、孔洞:若有缺陷,会导致燃烧不均匀,数据波动大。例如,空心砖需用绝热材料(如陶瓷纤维)填充孔洞,模拟实际使用中的实心状态,避免孔洞导致热量扩散不均,影响HRR与FIGRA的测定。
主要试验流程:从操作到结果
氧指数法(GB/T 2406):将样品垂直固定在燃烧筒中,通入O₂与N₂的混合气体(流量为10L/min),调节氧浓度至预设值。用点火器(火焰高度10mm)从样品顶端点燃,观察燃烧情况:若样品燃烧时间超过3分钟或燃烧长度超过50mm,说明氧浓度过高,需降低;反之则提高。重复试验,找到能维持样品燃烧的最低氧浓度,即为氧指数(OI)。
不燃性试验(GB/T 5464):将样品放入高温炉(初始温度20±5℃),以10℃/min的速率升温至750℃,保持30分钟。每隔5分钟记录炉内温度与样品中心温度(用热电偶测量),试验结束后称量样品质量,计算质量损失率。若所有指标符合要求,判定为A级。
锥形量热仪试验(GB/T 16172):将样品放在样品架上,用锥形加热器(辐射通量50kW/m²)加热。当样品表面温度达到引燃点时,用点火器点燃,记录时间-HRR曲线、时间-SPR曲线、时间-CO浓度曲线。试验结束后,计算FIGRA(HRR峰值/达到峰值的时间)、THR(积分HRR曲线至600秒)、MLR(初始质量-最终质量/试验时间)。
垂直燃烧法(GB/T 8333):用于测试火焰传播特性。将样品垂直固定在支架上,用喷灯(火焰高度150mm)从底部点燃,持续10秒。记录火焰高度与燃烧时间:若火焰高度≤250mm、燃烧时间≤10秒,且无滴落物引燃下方滤纸,判定为B1级。
数据处理与结果判定:从数字到结论
数据记录需完整:氧指数法需记录每次试验的氧浓度、燃烧时间、燃烧长度;不燃性试验需记录炉内温度、样品中心温度、质量损失;锥形量热仪需记录时间-HRR、时间-SPR、时间-CO浓度曲线。所有数据需保留两位小数,避免误差。
结果计算需准确:氧指数取5次试验的平均值(若单次试验偏差>2%,需重新测试);FIGRA取HRR峰值与对应时间的比值(如HRR峰值为20kW/m²,达到峰值时间为200秒,则FIGRA=0.1W/s);THR取600秒内HRR曲线的积分值(单位MJ/m²);MLR取平均质量损失速率(如样品初始质量100g,最终质量90g,试验时间600秒,则MLR=0.0167g/s)。
结果判定需严格依据标准:若所有指标均满足某等级要求,方可判定为该等级;若某指标不达标,需重新抽取样品试验,或降等级。例如,某砖瓦的氧指数为31%(<32%),即使FIGRA=100W/s、THR=7MJ/m²,也不能判定为B1级,需降为B2级——试验结果需“全满足”,而非“部分满足”。
热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