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材表面处理剂燃烧性能检测的试验方法
燃烧性能检测相关服务热线: 微析检测业务区域覆盖全国,专注为高分子材料、金属、半导体、汽车、医疗器械等行业提供大型仪器测试、性能测试、成分检测等服务。 地图服务索引: 服务领域地图 检测项目地图 分析服务地图 体系认证地图 质检服务地图 服务案例地图 新闻资讯地图 地区服务地图 聚合服务地图
本文包含AI生成内容,仅作参考。如需专业数据支持,可联系在线工程师免费咨询。
石材表面处理剂是建筑装饰中用于提升石材防水、防污、美观性的关键材料,但其燃烧性能直接关联建筑消防安全。无论是溶剂型还是水性处理剂,若燃烧时释放有毒气体或快速蔓延火焰,都可能加剧火灾危害。因此,严格的燃烧性能检测是评估其安全性能的核心环节,试验方法需遵循标准化流程,确保结果准确可靠,为工程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试验前的样品与设备准备
燃烧性能检测的准确性首先依赖样品的代表性与设备的可靠性。样品需从批量生产的石材表面处理剂中随机抽取,每批至少抽取3份,保持材料原始状态,避免因存储不当导致成分变化——如溶剂型处理剂需密封保存,防止溶剂挥发;水性处理剂需避免受潮结块。若样品为液体,需按产品说明书的涂布量(通常为100-200g/㎡)均匀涂覆于不燃性石材基材(如花岗岩)表面,干燥至恒重后再进行试验,干燥条件需与实际施工一致(如23℃下放置24小时)。
设备方面,燃烧试验箱、氧指数仪、火焰高度测量装置需提前校准。燃烧试验箱的温度控制系统需验证:将热电偶置于箱内中心位置,运行30分钟后温度波动应≤±1℃;火焰高度需用标准量规测量,确保丙烷火焰高度为20±2mm(符合GB/T 2408要求)。氧指数仪的气体流量控制器需校准,确保氧氮混合气体的流量稳定在10±1L/min。
水平燃烧试验方法
水平燃烧试验主要评估材料在水平状态下的火焰蔓延速率,是石材表面处理剂最常用的燃烧性能检测方法之一,遵循GB/T 2408-2008标准。试样制备需将处理后的石材切割成125mm×13mm×3mm的长条,边缘需用砂纸打磨平整,避免毛刺导致火焰提前蔓延。若为涂层型处理剂,需确保涂层厚度与实际施工一致(通常0.1-0.3mm),且无气泡或剥落。
试验时,将试样水平固定在试验箱内的金属支架上,试样一端距离箱壁25mm,另一端伸出支架10mm(用于点燃)。用调节好的20mm高火焰点燃伸出端,持续点燃30秒后移开火焰——若试样在30秒内自行熄灭,则需重新点燃,总点燃时间不超过60秒。试验过程中需记录两个关键指标:一是火焰蔓延至试样上100mm标记线的时间(若未蔓延至则记录实际燃烧长度);二是燃烧过程中是否产生滴落物。
结果判定需结合燃烧速率:若燃烧速率≤10mm/min,且未蔓延至100mm标记线,判定为HB级(水平燃烧低级);若燃烧速率>10mm/min或蔓延至标记线,则需进一步评估为HB40或HB75级(根据燃烧长度调整)。需注意,溶剂型处理剂燃烧时可能释放大量烟雾,需确保试验箱通风良好,避免烟雾积聚影响火焰观察。
垂直燃烧试验方法
垂直燃烧试验更贴近实际中处理剂在垂直墙面的燃烧情况,重点评估火焰向上蔓延及滴落物的危害,遵循GB/T 2408-2008标准。试样尺寸为150mm×13mm×3mm,若为液体处理剂,需涂布于石材基材后切割成规定尺寸,确保涂层无开裂或剥落——基材需选用不燃性石材(如花岗岩),避免基材本身燃烧干扰检测结果。
试验步骤如下:将试样垂直悬挂在试验箱内的支架上,下端距离箱底100mm,下方300mm处放置一张干燥滤纸(定量为120g/㎡),用于检测滴落物的可燃性。用20mm高的火焰从试样底部中心位置点燃,持续点燃10秒后移开;若试样火焰熄灭,需再次点燃,总点燃时间不超过20秒。试验过程中需记录两个核心数据:一是火焰持续燃烧的时间(从移开火焰到火焰熄灭的时间);二是滴落物是否引燃下方滤纸。
结果判定依据火焰持续时间与滴落物情况:若火焰熄灭时间≤10秒,且滴落物未引燃滤纸,判定为V-0级(垂直燃烧最高级);若火焰熄灭时间11-30秒,或滴落物引燃滤纸但30秒内熄灭,判定为V-1级;若火焰持续时间超过30秒,或滴落物持续引燃滤纸,则为V-2级。需注意,试验过程中需避免滤纸与试样滴落物直接接触,确保滴落物是自由下落至滤纸表面。
氧指数试验方法
氧指数(LOI)是衡量材料燃烧难易程度的精准指标,指维持试样燃烧所需的最低氧气浓度(体积分数),遵循GB/T 2406.1-2008标准。该方法适用于所有类型的石材表面处理剂,尤其是需要精确评估燃烧性能的高端工程(如高层建筑、地铁)。
试样制备需将处理后的石材切割成80mm×10mm×4mm的长条,涂层厚度需均匀——若为溶剂型处理剂,需待溶剂完全挥发后再切割,避免试样内部残留溶剂导致氧指数偏低。试验前需将试样置于23℃、50%RH环境中调节24小时,消除环境湿度对燃烧性能的影响。
试验时,将试样垂直放入氧指数仪的燃烧筒内(燃烧筒内径40mm),底部通入氧氮混合气体。用点火器从顶部点燃试样,点燃后立即移开点火器,观察试样燃烧情况:若试样燃烧时间≥30秒或燃烧长度≥50mm,说明当前氧浓度过高,需降低氧气浓度;若燃烧时间<30秒或燃烧长度<50mm,说明氧浓度过低,需提高氧气浓度。重复调整浓度,直到找到临界氧浓度——即连续3次试验中,2次燃烧符合要求、1次不符合的氧气浓度。
氧指数结果计算需取3次平行试验的平均值,精确至0.1%。通常,氧指数≥27%的材料为难燃性,≥32%为不燃性(需结合水平/垂直燃烧试验结果综合判定)。需注意,氧指数试验的气体流量需稳定在10L/min,流量波动会导致氧浓度不准确,影响结果。
试验环境的控制要求
环境因素是影响燃烧性能检测结果的关键变量,需严格遵循GB/T 2918-2018《塑料试样状态调节和试验的标准环境》。试验温度需控制在23±2℃——温度过高会加速溶剂型处理剂的溶剂挥发,导致试样硬度降低,燃烧速率加快;温度过低则会使水性处理剂的水分蒸发缓慢,抑制燃烧。湿度需控制在50±5%RH——高湿度会使试样吸收水分,降低燃烧性能;低湿度则可能导致试样干燥过度,火焰蔓延更快。
试验箱的通风速率需符合标准:水平/垂直燃烧试验箱的通风量应为10-30次/小时,确保燃烧产生的烟气及时排出,避免积聚的烟气改变试样周围的氧浓度;氧指数仪的燃烧筒需保持垂直,避免气体流动不畅导致氧浓度分布不均。此外,试验需在标准大气压(101.3kPa)下进行,若气压偏差超过5kPa,需对氧指数结果进行修正——修正公式为:LOI修正值=LOI实测值×(实际气压/标准气压)^0.5。
数据记录与结果准确性保障
准确的记录是试验结果可追溯的基础。试验过程中需用钢笔或电子记录仪记录以下信息:试样编号、产品名称、生产批号、试样尺寸、涂层厚度、试验温度、湿度、大气压力、火焰高度、点燃时间、燃烧时间、燃烧长度、滴落物情况、氧浓度(氧指数试验)。记录需及时、清晰,避免事后补记导致误差。
每个试验项目需做3次平行试验,取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若平行试验的相对偏差超过10%,需重新抽取样品进行试验,并分析偏差原因——常见原因包括:试样制备不均匀(如涂层厚度不一致)、设备校准不准确(如火焰高度测量错误)、环境条件波动(如试验过程中温度突然变化)。
异常数据的处理需谨慎:若某一次试验结果明显偏离其他两次(如燃烧时间相差超过50%),需检查试样是否存在缺陷(如涂层开裂、基材有杂质)或试验操作是否失误(如点燃时间过长、火焰位置偏移)。若确认是操作失误,需剔除该数据并重新试验;若为试样本身问题,则需重新抽取样品,确保结果代表批量产品的真实性能。
热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