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气热水器能标检测中的热效率测试步骤
能标检测相关服务热线: 微析检测业务区域覆盖全国,专注为高分子材料、金属、半导体、汽车、医疗器械等行业提供大型仪器测试、性能测试、成分检测等服务。 地图服务索引: 服务领域地图 检测项目地图 分析服务地图 体系认证地图 质检服务地图 服务案例地图 新闻资讯地图 地区服务地图 聚合服务地图
本文包含AI生成内容,仅作参考。如需专业数据支持,可联系在线工程师免费咨询。
燃气热水器的能效等级是消费者选择产品的核心参考,而热效率作为能效标识的关键指标,其测试结果直接决定产品是否符合GB 20665-2015等国家标准的能效限定值。热效率测试需通过标准化流程控制,从前期的标准确认、设备校准,到样品安装、工况调试,再到数据采集与计算,每一步都需严谨操作。本文针对燃气热水器能标检测中的热效率测试步骤进行详细拆解,为行业检测人员提供可落地的实践指引,确保测试数据的准确性与结果的可靠性。
测试前的标准依据与设备校准
热效率测试需严格遵循GB 20665-2015《家用燃气快速热水器和燃气采暖热水炉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该标准明确了能效等级划分(1级为最高能效)及热效率测试的具体方法。测试所需设备包括:燃气热负荷测量装置、精度≥1.5级的家用燃气表、误差±0.5%的水流量计(涡轮或电磁式)、精度±0.1℃的铂电阻温度计、燃气压力计(误差±1%)及环境温度计(误差±0.5℃)。所有仪器需在校准有效期内,测试前需用标准装置验证:比如燃气表用标准气体流量计校准,确保流量测量误差在允许范围;温度计用标准恒温槽校准,避免温度读数偏差。
以燃气表为例,若测试10L/min的热水器(额定热负荷20kW),所需燃气流量约0.2m³/h(按天然气12T低热值35588kJ/m³计算),燃气表量程需覆盖该流量,且最大允许误差不超过±1.5%。若燃气表校准后误差超差,需更换合格仪器后再测试。
被测样品的预处理与状态确认
被测样品需为未使用的全新机,拆除包装后检查外观:外壳无变形、接口无松动,型号、额定热负荷(如20kW)、额定热水产率(如10L/min)需与说明书一致。样品需放置在15℃-25℃、相对湿度≤85%的实验室,避免强气流干扰。
预处理还需检查功能:电子点火器需能可靠点火,强排式热水器需连接排气管道至室外;燃气接口(G1/2螺纹)、水路接口(铜质)需无泄漏隐患。若样品存在点火失败或接口泄漏,需先修复再测试,确保测试条件符合要求。
测试系统的安装与连接规范
燃气系统连接:使用与样品额定燃气种类一致的气源(如天然气12T),燃气管道依次连接减压阀(调节至额定入口压力2000Pa±100Pa)、燃气表(安装在热水器前)、截止阀。水路系统:进水管连接恒温水箱,确保进水温度稳定在15℃±1℃;进水管前装流量计,出水管后10-20cm处装温度计(避免环境温度影响)。
所有连接部位需密封:燃气接口用生料带缠绕,水路接口用橡胶垫圈密封,防止燃气或水泄漏。测量仪器位置需准确:燃气压力计装在燃气表与热水器之间,环境温度计放在样品1m内无阳光直射处。
工况参数的设定与调试流程
首先设定额定热负荷工况:根据样品额定热负荷(Qr)计算燃气流量(Vg=Qr/(Qnet×0.85)),比如Qr=20kW、Qnet=35588kJ/m³,Vg≈20/(35588×0.85)×3600≈0.23m³/h(转换为每小时流量)。调节燃气减压阀,使燃气表读数达到计算值。
接着设定进水流量:根据额定热水产率调至10L/min±0.1L/min(用流量调节阀控制);出水温度设定为40℃(标准基准值),通过样品旋钮或遥控器调节。进水温度需稳定在15℃±1℃,若偏离需调整恒温水箱。调试时多次启动样品,观察点火是否正常、出水温度是否逐步稳定。
稳定运行状态的判断与维持
样品启动后需运行15分钟以上,待参数稳定:出水温度连续3分钟波动≤±0.5℃(如设定40℃,则39.5℃-40.5℃);进水流量波动≤±0.5%(10L/min时波动≤0.05L/min);燃气流量波动≤±1%(0.23m³/h时波动≤0.0023m³/h);燃气压力稳定在额定值±5%以内。
若出水温度波动大,可能是进水温度不稳定,需检查恒温水箱的温度控制;燃气流量波动则需重新调节减压阀。稳定后维持3分钟,再开始数据采集。
数据的连续采集与记录要求
数据采集频率为每分钟1次,持续10分钟,需记录的参数包括:燃气表累计流量(初始值与每分钟读数)、进水温度(T1)、出水温度(T2)、进水流量(Vw)、燃气压力、环境温度。记录需精确:温度读至0.1℃(如15.2℃、40.3℃),流量读至0.01L/min(如10.05L/min),燃气流量读至0.001m³(如0.003m³/分钟)。
例如第1分钟:燃气表初始值0.000m³,1分钟后0.003m³,燃气流量为0.003m³/1min=0.18m³/h;进水温度15.2℃,出水温度40.3℃,进水流量10.05L/min。所有数据需实时记录,避免事后补记导致误差。
热效率的计算方法与结果验证
热效率计算公式为:η=(c×ρ×Vw×(T2-T1)×60)/(Vg×Qnet)×100%。其中c=4.1868kJ/(kg·℃)(水的比热容),ρ=1kg/L(水的密度),Vw为进水流量(L/min),T2-T1为进出水温度差,Vg为燃气流量(m³/h,=(累计燃气量/时间)×60),Qnet为燃气低热值(kJ/m³)。
以第1分钟数据计算:Vg=0.18m³/h,T2-T1=25.1℃,则η=(4.1868×1×10.05×25.1×60)/(0.18×35588)×100%≈(6423.5)/6405.84×100%≈100.3%(实际需精确计算)。计算10分钟的平均热效率,即为该样品的热效率结果。
结果需验证是否符合能效等级:比如非冷凝式热水器1级能效≥88%,2级≥85%,3级≥82%;冷凝式1级≥98%,2级≥96%,3级≥94%。若结果未达能效限定值,需重新检查测试流程,排除误差后再测。
重复性测试与数据可靠性保障
为确保结果可靠,需在相同工况下重复测试3次,每次间隔30分钟(让样品冷却)。3次结果的相对偏差需≤1%(相对偏差=(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100%)。例如3次结果为92%、91.5%、92.2%,平均值91.9%,相对偏差=(92.2-91.5)/91.9×100%≈0.76%,符合要求。
若偏差超过1%,需排查原因:比如燃气压力波动、进水温度不稳定或仪器校准失效。若某一次结果异常(如89%),需检查该次测试的燃气流量或温度数据,确认无误后重新测试。
热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