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行业资讯

服务热线:

家用电器可靠性检测中的寿命评估测试技术要点

三方检测机构-岳工 2024-01-25

可靠性检测相关服务热线: 微析检测业务区域覆盖全国,专注为高分子材料、金属、半导体、汽车、医疗器械等行业提供大型仪器测试、性能测试、成分检测等服务。 地图服务索引: 服务领域地图 检测项目地图 分析服务地图 体系认证地图 质检服务地图 服务案例地图 新闻资讯地图 地区服务地图 聚合服务地图

本文包含AI生成内容,仅作参考。如需专业数据支持,可联系在线工程师免费咨询。

家用电器的可靠性直接关系到用户体验与品牌口碑,而寿命评估测试可靠性检测的核心环节——它不仅要预测产品“能用多久”,更要明确“在什么条件下会失效”“失效概率有多高”。从冰箱压缩机的长期运行到洗衣机电机的反复负载,从空调换热器的腐蚀到电饭煲加热管的热衰,寿命评估需结合模拟环境、加速应力与统计模型,将实验室数据转化为实际使用场景的可靠结论。本文将围绕寿命评估的关键技术要点展开,拆解从试验设计到数据验证的全流程逻辑。

寿命评估测试的核心逻辑与指标定义

寿命评估并非简单“计时到坏”,而是基于可靠性理论的量化分析,核心是回答三个问题:“产品能稳定工作多久?”“多久后失效概率会显著上升?”“失效前有哪些预警信号?”行业常用指标包括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MTBF)、可靠度与失效概率——MTBF是产品无故障运行的平均时长,比如冰箱MTBF达10万小时,对应实际使用中每天24小时运行约11年;可靠度是产品在某一时间点仍能正常工作的概率,比如洗衣机使用5年后可靠度为80%,意味着100台中有80台仍能正常运转;失效概率则是反向指标,反映“多久会坏”的风险。

这些指标需与家电实际使用场景绑定:比如冰箱的MTBF需考虑开门次数(每天20次)、环境温度(25℃)与制冷剂泄漏风险;洗衣机的MTBF需关联洗衣周期(每周3次)、负载重量(8kg)与电机轴承磨损——脱离使用场景的指标毫无意义,测试前必须明确“产品在用户手中怎么用”。

加速寿命试验的设计原则与参数选择

家电正常寿命往往长达10年以上(如空调压缩机),直接测试需耗费数年,因此加速寿命试验成为关键技术。其核心逻辑是“用超过正常水平的应力,加速产品失效”,但应力需满足两个原则:一是“不引入新失效模式”(比如测试塑料件老化不能用超过熔点的温度,否则会导致融化而非自然老化);二是“应力与失效机制强相关”(比如温度应力对应电子元件的热老化,负载应力对应机械部件的磨损)。

常见加速应力类型包括热应力(高温)、电应力(高电压/电流)与机械应力(高负载/振动),对应不同加速模型:阿伦尼乌斯模型用于温度应力(如电饭煲加热管的热衰测试,温度每升高10℃,寿命缩短约一半);逆幂律模型用于负载应力(如洗衣机电机高负载测试,负载增加到1.5倍,寿命可能缩短至1/3)。以空调压缩机为例,正常使用温度为30℃,加速试验选50℃,通过阿伦尼乌斯模型计算加速因子为4(温度升高20℃,加速2^(20/10)=4),即50℃下测试1年等效30℃下测试4年。

参数选择需避免“过度加速”:比如冰箱门封条的老化测试,若用80℃高温,会导致塑料件变形,而非自然老化的弹性损失——此时测试结果无法反映实际使用情况,反而误导结论。

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的前置应用

寿命评估的前提是“知道产品会怎么坏”,否则测试会沦为“盲测”。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是识别失效模式的核心工具:通过梳理产品结构(如冰箱由压缩机、蒸发器、门封条等组成)、历史故障数据与用户反馈,列出所有可能的失效模式(如压缩机卡缸、门封条漏冷、蒸发器结霜),并评估其严重度(S)、发生度(O)与探测度(D),最终通过RPN(S×O×D)排序,优先测试高风险模式。

以电视机为例,FMEA识别出“背光LED光衰”(严重度S=9,影响观看体验)、“主板电容鼓包”(S=8,无法开机)与“屏幕漏液”(S=10,完全失效)三类主要失效模式,其中“屏幕漏液”的RPN最高(S=10×O=5×D=3=150),因此测试需重点模拟屏幕的机械应力(如运输振动)与温度变化(如开关机温差)。

FMEA的价值在于“靶向测试”:若忽略前置分析,直接测试整机寿命,可能漏掉关键失效模式(比如电视机屏幕漏液可能由边框挤压导致,若测试中未模拟运输振动,永远测不出这种失效)。

环境应力的真实模拟与边界条件控制

家电实际使用环境复杂:南方潮湿(85%RH)、北方干燥(30%RH)、海边盐雾(含NaCl颗粒)、厨房油烟(油污附着)——这些环境应力会加速产品失效,因此测试需“还原真实场景”。

环境模拟需遵循两个标准:一是“气候环境标准”(如GB/T 10592高低温试验箱、IEC 60068盐雾试验),二是“使用场景标准”(如冰箱每天开门20次、洗衣机每周3次标准洗)。以冰箱门封条测试为例,需模拟:①温度循环(-10℃~40℃,对应北方冬天与南方夏天);②湿度循环(50%RH~90%RH,对应雨季与晴天);③机械循环(开门1万次,对应1年使用);④盐雾腐蚀(海边用户场景)。测试后用压差法测门封条的漏冷量,当漏冷量超过0.5m³/h时,判定为失效。

边界条件控制是关键:比如模拟湿度不能超过95%RH(否则会导致电路板短路,而非自然受潮),模拟开门次数不能超过每分钟1次(否则会导致门轴过度磨损,而非用户正常使用)——所有参数需来自用户调研数据,而非主观臆断。

动态数据采集系统的搭建与关键参数监测

寿命测试的核心是“记录失效过程”,而非仅记录失效结果。动态数据采集系统需监测与失效机制强相关的参数:比如压缩机的电流(反映绕组负载)、温度(反映热衰)与压力(反映制冷剂泄漏);电机的转速(反映负载变化)、扭矩(反映轴承磨损)与振动(反映不平衡);LED的光通量(反映光衰)与电压(反映驱动电路状态)。

传感器选择需匹配精度要求:比如压缩机温度用PT100铂电阻(精度±0.1℃),电机振动用压电式传感器(精度±0.01g),LED光通量用积分球(精度±1%)。数据采集频率需满足“捕捉瞬态变化”:比如压缩机启动时电流峰值在0.1秒内出现,因此采集频率需≥10Hz(每秒10次);电机负载突变时扭矩变化在0.5秒内完成,采集频率需≥2Hz。

实时监测系统需具备“预警功能”:比如当压缩机电流超过额定值的15%时,系统自动报警并记录时间点——这不仅能捕捉失效起始点,还能分析“失效前的参数变化趋势”,比如电流从10A缓慢上升到11.5A用了300小时,说明绕组绝缘在逐步老化,而非突发故障。

数据处理与寿命模型的拟合验证

采集到的数据需经过三步处理:首先“去噪”(去除电压波动、传感器误差等异常值),比如某次测试中电压突然升至250V导致电流异常,这类数据需剔除;其次“分类”(按失效模式分组,比如将压缩机失效分为绕组老化与轴承磨损);最后“拟合模型”(用统计模型描述失效规律)。

行业常用Weibull分布模型,因其能覆盖三种失效阶段:早期失效(β<1,由制造缺陷导致,失效概率随时间下降)、随机失效(β=1,由偶发因素导致,失效概率稳定)、耗损失效(β>1,由磨损/老化导致,失效概率随时间上升)。以冰箱压缩机为例,拟合Weibull分布得到β=1.8(耗损失效)、η=12万小时(特征寿命,即63.2%的压缩机在12万小时内失效),说明压缩机的失效主要由磨损导致,符合实际使用规律。

模型验证需用统计方法:比如卡方检验(比较观测失效数与模型预测失效数的差异),当p值>0.05时,说明模型拟合良好;或残差分析(观察模型预测值与实际值的偏差),若残差随机分布,说明模型可靠。

样品选取的统计合理性与代表性原则

样品选取直接影响测试结果的可信度,需遵循两个原则:一是“统计合理性”(样本量足够大,能反映整体质量),二是“代表性”(覆盖生产变异,如不同批次、不同供应商、不同型号)。

样本量计算需基于置信水平与误差范围:比如要达到95%置信水平、±10%误差范围,样本量需≥97(公式n=(Z²×p×(1-p))/E²,Z=1.96,p=0.5,E=0.1)。但实际中受成本限制,常选20-30台,比如冰箱寿命测试选20台,其中2台失效,失效概率为10%,95%置信区间为3.5%-21.5%——这个区间能反映整体质量的大致范围。

代表性原则要求:①覆盖不同批次(比如周一与周五生产的产品);②覆盖不同供应商(比如压缩机来自供应商A与B);③覆盖不同型号(比如180L与250L的冰箱)。若仅测试同一批次的产品,可能漏掉批次缺陷(比如某批次的门封条用了劣质橡胶,导致老化加速),测试结果无法反映整体质量。

测试过程中的失效判据与终止条件

失效判据需“可量化、可重复”,避免主观判断:比如电饭煲加热管的失效判据是“电阻变化超过10%”(正常电阻100Ω,超过110Ω或低于90Ω时判定失效);洗衣机电机的失效判据是“振动加速度超过0.5g”(正常振动0.2g);LED背光的失效判据是“光通量下降超过30%”(正常光通量1000lm,低于700lm时判定失效)。

终止条件需“平衡成本与精度”:常见终止条件包括“失效样品数达到样本量的20%”(比如20台中有4台失效)、“测试时间达到加速后的等效寿命”(比如等效10年)或“无新失效模式出现”(连续测试1000小时无失效)。以空调压缩机为例,加速等效10年为1万小时,若测试1万小时后无失效,说明MTBF超过10万小时,可终止测试——继续测试会增加成本,且对结果提升有限。

失效判据与终止条件需在测试前书面确认,避免测试过程中随意修改——这是保证测试结果客观性的关键。

热门服务

关于微析院所

ABOUT US WEIXI

微析·国内大型研究型检测中心

微析研究所总部位于北京,拥有数家国内检测、检验(监理)、认证、研发中心,1家欧洲(荷兰)检验、检测、认证机构,以及19家国内分支机构。微析研究所拥有35000+平方米检测实验室,超过2000人的技术服务团队。

业务领域覆盖全国,专注为高分子材料、金属、半导体、汽车、医疗器械等行业提供大型仪器测试(光谱、能谱、质谱、色谱、核磁、元素、离子等测试服务)、性能测试、成分检测等服务;致力于化学材料、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半导体材料、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专业研究,为相关企事业单位提供专业的技术服务。

微析研究所是先进材料科学、环境环保、生物医药研发及CMC药学研究、一般消费品质量服务、化妆品研究服务、工业品服务和工程质量保证服务的全球检验检测认证 (TIC)服务提供者。微析研究所提供超过25万种分析方法的组合,为客户实现产品或组织的安全性、合规性、适用性以及持续性的综合检测评价服务。

十多年的专业技术积累

十多年的专业技术积累

服务众多客户解决技术难题

服务众多客户解决技术难题

每年出具十余万+份技术报告

每年出具十余万+份报告

2500+名专业技术人员

2500+名专业技术人员

微析·国内大型研究型检测中心
首页 领域 范围 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