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行业资讯

服务热线:

城市道路扬尘污染检测的车载移动监测技术应用实例

三方检测机构-岳工 2024-01-13

污染检测相关服务热线: 微析检测业务区域覆盖全国,专注为高分子材料、金属、半导体、汽车、医疗器械等行业提供大型仪器测试、性能测试、成分检测等服务。 地图服务索引: 服务领域地图 检测项目地图 分析服务地图 体系认证地图 质检服务地图 服务案例地图 新闻资讯地图 地区服务地图 聚合服务地图

本文包含AI生成内容,仅作参考。如需专业数据支持,可联系在线工程师免费咨询。

城市道路扬尘是城市大气颗粒物(PM10、PM2.5)的主要贡献源之一,直接影响空气质量和居民健康。传统固定站点监测因覆盖范围有限、无法捕捉道路动态污染特征,难以满足精细化管控需求。车载移动监测技术通过将监测设备搭载于车辆,实现道路扬尘的实时、动态、全域化监测,为污染溯源、管控措施优化提供数据支撑。本文结合实际应用实例,详细阐述车载移动监测技术在城市道路扬尘检测中的具体应用与效果。

车载移动监测系统的核心组件与技术参数

车载移动监测系统的核心组件包括监测设备、定位系统、数据传输模块及电源系统。其中监测设备是关键,需具备实时检测PM10/PM2.5浓度的能力。例如某城市应用的光散射法PM传感器,结合动态校准技术(每24小时用标准颗粒物源校准1次),解决了光散射法易受湿度影响的问题,检测准确性达92%;另一个城市则采用β射线吸收法传感器,不受颗粒物颜色、折射率影响,适用于高浓度扬尘场景(如施工路段)。

定位系统采用GPS与北斗双模定位,定位误差<5米,确保监测数据与道路位置精准对应;数据传输模块通过4G/5G网络将实时数据传至云平台,管理人员可通过手机APP查看实时浓度、历史轨迹;电源系统采用车载电源+备用锂离子电池组合,车辆熄火后仍能连续监测2小时,避免数据中断。

技术参数方面,系统的PM10/PM2.5检测范围为0-1000μg/m³,分辨率1μg/m³,响应时间<1分钟,满足道路动态监测的实时性要求;湿度补偿功能(0-90%RH)确保阴雨天气数据准确,对南方多雨城市尤为重要。

某省会城市主干道扬尘的动态监测实例

某华北省会城市主干道车流量达8000辆/小时,沿线有3处地铁施工工地,扬尘问题多次被投诉。为明确动态污染特征,生态环境局用3辆新能源汽车搭载监测设备,覆盖5条主干道(30公里),监测早高峰(7:00-9:00)、晚高峰(17:00-19:00)及平峰期(12:00-14:00),连续1个月。

结果显示:早高峰PM10均值180μg/m³,是平峰期(70μg/m³)的2.5倍,因车流量大导致颗粒物再悬浮;施工路段50米内PM10瞬间达500μg/m³,远超24小时标准(70μg/m³)。数据还显示,某路段早高峰浓度是其他路段的3倍,溯源发现该路段是渣土车主要通道,40%渣土车未覆盖防尘罩。

管控措施:施工路段洒水频次从2次增至4次,渣土车执法检查加密至每天3次,要求100%覆盖防尘罩。1周后施工路段PM10下降35%,1个月后渣土车违规率降至0,主干道整体浓度下降30%。

老旧城区背街小巷的扬尘溯源实例

某南方城市老旧城区20条背街小巷,30%路面未硬化,装修垃圾随意堆放,环卫每天仅清扫1次。居民反映“晴天灰大,雨天泥多”。监测用小型电动车搭载设备,每天9:00-11:00监测2周,重点记录未硬化路面、垃圾堆放点的数据。

结果:未硬化路面PM10均值200μg/m³,是硬化路面(140μg/m³)的1.4倍;垃圾堆放点30米内均值220μg/m³,最高350μg/m³;餐饮门店门口因油烟叠加,浓度比周边高20%。溯源发现,未硬化路面扬尘来自车辆碾压,垃圾点来自风刮或清运二次扬尘。

措施:1个月内完成全部路面沥青铺装,增设10个密闭垃圾箱,清运频次增至2次;餐饮门店安装油烟净化器(去除率>90%),门口铺防滑地垫。1个月后监测,未硬化路面浓度降至100μg/m³,垃圾点降至110μg/m³,居民投诉减少80%。

施工路段扬尘的精准管控实例

某城市高新区有5个工地,土方作业时雾炮车仅每天2次,渣土车出门未冲洗,周边道路PM10均值达250μg/m³。监测方案:用监测车在工地周边道路每天8:00-18:00(施工高峰)监测,记录土方开挖、渣土运输时段的浓度。

结果:土方开挖时工地门口50米PM10达350μg/m³,渣土车未冲洗时浓度比冲洗后高60%。分析显示,雾炮车频次不足(每4小时1次)导致扬尘扩散,未冲洗的渣土车带泥行驶是道路二次扬尘主因。

措施:土方开挖时雾炮车每小时1次,工地门口装自动冲洗设备(带监控),渣土车必须冲洗后出门。1周后监测,工地周边PM10降至137.5μg/m³,下降45%;道路带泥痕迹减少90%。

移动与固定站点的协同应用实例

某城市有10个固定监测站点,PM10背景浓度50μg/m³。用移动监测补充道路数据,发现主干道PM10均值120μg/m³,计算道路扬尘贡献值70μg/m³(占比58%)。进一步分析,某渣土车路线的贡献值是其他路段的3倍,因40%渣土车未盖防尘罩。

措施:城管部门在该路段设2个检查点,每天早8:00-晚8:00查渣土车,未盖罩的扣3分罚200元。1个月后,该路段贡献值降至25μg/m³,区域PM10浓度下降15%,固定站点数据也同步改善。

移动监测在清扫质量评估中的应用

某城市环卫部门原用人工检查评估清扫质量,主观且不准确。监测方案:清扫车作业后1小时内,用移动监测车沿路段监测,对比清扫前后浓度。结果:湿法清扫+吸尘的路段,清扫后PM10从160μg/m³降至80μg/m³,下降50%;仅干扫的路段,下降仅20%。

措施:要求主干道全部用湿法+吸尘,清扫频次增至每天2次。1个月后,道路PM10均值从120μg/m³降至84μg/m³,下降30%,环卫质量评估得分从75分升至90分。

移动监测的常见问题与解决对策

应用中曾遇到车辆振动影响传感器精度的问题,某城市在设备底部装减震垫,将数据误差从15%降至5%;还有数据漂移问题,通过每天用标准颗粒物源校准1次,确保准确性;电源中断问题,用双电源系统解决,数据有效性从90%提升至98%。

另一个问题是数据量大导致分析困难,某城市开发了云平台数据可视化系统,自动生成“浓度热力图”“污染路段排名”“溯源报告”,管理人员10分钟就能看懂数据,提高了决策效率。

热门服务

关于微析院所

ABOUT US WEIXI

微析·国内大型研究型检测中心

微析研究所总部位于北京,拥有数家国内检测、检验(监理)、认证、研发中心,1家欧洲(荷兰)检验、检测、认证机构,以及19家国内分支机构。微析研究所拥有35000+平方米检测实验室,超过2000人的技术服务团队。

业务领域覆盖全国,专注为高分子材料、金属、半导体、汽车、医疗器械等行业提供大型仪器测试(光谱、能谱、质谱、色谱、核磁、元素、离子等测试服务)、性能测试、成分检测等服务;致力于化学材料、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半导体材料、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专业研究,为相关企事业单位提供专业的技术服务。

微析研究所是先进材料科学、环境环保、生物医药研发及CMC药学研究、一般消费品质量服务、化妆品研究服务、工业品服务和工程质量保证服务的全球检验检测认证 (TIC)服务提供者。微析研究所提供超过25万种分析方法的组合,为客户实现产品或组织的安全性、合规性、适用性以及持续性的综合检测评价服务。

十多年的专业技术积累

十多年的专业技术积累

服务众多客户解决技术难题

服务众多客户解决技术难题

每年出具十余万+份技术报告

每年出具十余万+份报告

2500+名专业技术人员

2500+名专业技术人员

微析·国内大型研究型检测中心
首页 领域 范围 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