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行业资讯

服务热线:

地下工程施工前氡浓度检测的地质勘察结合要点

三方检测机构-祝工 2024-01-10

氡浓度检测相关服务热线: 微析检测业务区域覆盖全国,专注为高分子材料、金属、半导体、汽车、医疗器械等行业提供大型仪器测试、性能测试、成分检测等服务。 地图服务索引: 服务领域地图 检测项目地图 分析服务地图 体系认证地图 质检服务地图 服务案例地图 新闻资讯地图 地区服务地图 聚合服务地图

本文包含AI生成内容,仅作参考。如需专业数据支持,可联系在线工程师免费咨询。

地下工程施工中,氡及其子体作为放射性污染物,会对施工人员健康造成长期危害,甚至影响工程耐久性。氡的产生与迁移严格受地质条件控制,因此施工前的氡浓度检测不能孤立进行,需深度结合地质勘察,通过分析岩性、构造、地下水等地质要素与氡的关联,才能准确识别氡富集区、明确其来源与迁移路径,为工程防护设计提供科学依据。本文聚焦两者结合的核心要点,阐述具体方法与实践逻辑。

地质条件对氡释放与迁移的控制机制

氡的产生源于岩土中铀、钍等放射性元素的衰变,其释放与迁移过程直接受地质条件约束。岩性是基础:花岗岩、火山岩等酸性岩浆岩因富含铀、钍,是氡的“源岩”,其风化产物或破碎带易成为氡富集区;而石灰岩、白云岩等碳酸盐岩放射性元素含量低,氡浓度通常较低。以某地铁工程为例,穿越花岗岩段的氡浓度均值达150Bq/m³,而相邻石灰岩段仅为30Bq/m³,差异直接源于岩性。

构造是氡迁移的“通道”:断裂带、节理裂隙等地质构造破坏了岩土的完整性,形成高透气性的破碎带,为氡从深部向浅部迁移提供了路径。例如,某山岭隧道施工前检测发现,走向NE的断裂带内氡浓度是周边完整岩体的4倍,原因是断裂带宽度达5m,充填物为松散砂土,透气性是完整岩体的10倍以上。

地下水是氡的“载体”:氡易溶于水,地下水流经放射性岩体时,会溶解大量氡并随水流迁移,在富水段或地下水停滞区形成氡富集。某基坑工程中,位于冲洪积扇富水层的测点氡浓度达200Bq/m³,而相邻贫水层仅为60Bq/m³,正是地下水作为载体的体现。

基于地质单元划分的氡检测布点策略

氡检测布点需以地质勘察的单元划分为基础,确保布点覆盖不同岩性区、构造带、地下水分布区。首先,根据地质图与钻探资料划分一级地质单元(如岩浆岩区、沉积岩区、第四系松散层区),每个单元内再按岩性细分二级单元(如花岗岩亚区、砂岩亚区)。布点密度需与地质复杂度匹配:地质条件复杂(如断裂带密集、岩性变化大)的区域,布点间距控制在5-10m;地质均一的区域可扩大至20-30m。

布点深度需结合工程埋深:地下工程埋深5-10m时,检测深度应覆盖工程底板以下3-5m,确保捕捉到深部氡向工程区域的迁移;埋深超过10m时,需增加深部测点(如15-20m),避免遗漏深部构造带的氡贡献。例如,某地下综合管廊埋深12m,施工前在每个布点位置钻至20m,发现15m处的断裂带氡浓度是10m处的2倍,若仅测至12m则会遗漏这一风险。

布点位置需聚焦“关键区”:断裂带中心线两侧各5m范围内加密布点(间距3-5m),地下水井、泉眼等富水点周边需设置2-3个测点,岩性边界处(如岩浆岩与沉积岩接触带)也需重点布点,因为这些区域易形成氡浓度突变。

不同地质类型的氡检测方法适配

岩溶区需重点检测“空腔与裂隙水”:岩溶区存在溶洞、溶蚀裂隙等空间,氡易在空腔内聚集,同时裂隙水是氡迁移的主要载体。检测时需对溶洞进行气体采样(如用气囊法收集洞内空气),并测试裂隙水的氡浓度(用液体闪烁计数法)。某岩溶地区的地下车库施工前,检测发现一处未填充的溶洞内氡浓度达500Bq/m³,远高于规范限值,后续通过封堵溶洞解决了问题。

碎屑岩区需关注“氡析出率”:砂岩、页岩等碎屑岩孔隙小、透气性差,氡主要通过岩土表面缓慢析出。此时需采用“累积法”测试岩土的氡析出率(即单位面积岩土表面单位时间释放的氡量),而非仅测空气中的氡浓度。例如,某页岩地区的隧道施工前,测试发现页岩的氡析出率为0.05Bq/(m²·s),虽现场空气氡浓度仅80Bq/m³,但长期积累仍可能超标,后续采取了喷涂防氡涂料的措施。

第四系松散层需区分“颗粒类型”:砂土等粗颗粒土透气性好,氡易扩散,可采用“泵吸法”快速采集空气样品;黏土等细颗粒土透气性差,氡易在孔隙中积累,需用“被动式累积器”(如活性炭盒)放置2-7天,确保捕捉到稳定的氡浓度。某地铁车站位于粉质黏土区,用活性炭盒检测的氡浓度比泵吸法高40%,原因是黏土孔隙中的氡未充分扩散至空气中,泵吸法未采集到深层孔隙的氡。

地质参数与氡浓度的关联分析

孔隙度直接影响氡释放能力:孔隙度高的岩土(如砂土、破碎花岗岩),氡从岩石内部迁移至表面的路径更短,释放速率更快。某花岗岩破碎带的孔隙度为25%,其氡析出率是孔隙度5%的完整花岗岩的5倍。施工前需测试岩土的孔隙度(用比重瓶法或压汞法),并与氡浓度进行相关性分析,若孔隙度>15%且氡浓度>100Bq/m³,需重点关注。

渗透率控制氡迁移范围:渗透率高的岩土(如断裂带的松散充填物),地下水流动快,氡可迁移至更远区域。某断裂带的渗透率为1×10⁻³cm/s,其氡浓度影响范围达20m;而相邻完整岩体的渗透率为1×10⁻⁷cm/s,影响范围仅2m。通过渗透率测试,可明确氡的扩散边界,为工程防护范围提供依据。

放射性比活度决定氡源强度:铀-238、钍-232等放射性元素的比活度(即单位质量岩土中的放射性活度)越高,氡的母体越多,氡浓度也越高。施工前需测试岩土的放射性比活度(用γ能谱仪),若铀比活度>30Bq/kg,需重点检测该区域的氡浓度。例如,某花岗岩地区的铀比活度达50Bq/kg,其氡浓度是铀比活度20Bq/kg地区的2.5倍。

地下水动力条件与氡分布的协同研究

地下水流向引导氡迁移方向:若地下水流向从放射性岩体指向工程区域,下游的氡浓度会显著高于上游。某地下水库工程中,地下水流向为从花岗岩区流向砂岩区,测试发现砂岩区的氡浓度是花岗岩区的1.8倍,原因是地下水携带花岗岩中的氡迁移至砂岩区。施工前需绘制地下水流向图,明确氡的“迁移路径”。

地下水流速影响氡积累程度:流速快的地下水(如山区裂隙水,流速>1m/d)会将氡快速带走,浓度较低;流速慢的地下水(如平原区潜水,流速<0.1m/d)会让氡充分积累,浓度较高。某平原地区的基坑工程中,地下水流速为0.05m/d,其氡浓度是流速1m/d地区的3倍。通过测试地下水流速,可预判氡富集的“停滞区”。

地下水埋深关联氡释放难度:埋深浅的地下水(如埋深<5m),氡易通过包气带迁移至工程区域;埋深大的地下水(如埋深>20m),氡需穿过厚层岩土,释放难度大。某小区地下车库位于埋深3m的潜水区,氡浓度达180Bq/m³;而相邻埋深15m的区域,氡浓度仅70Bq/m³。施工前需测试地下水埋深,重点关注埋深<10m的区域。

断裂构造带的针对性氡检测要点

断裂带的几何参数决定检测范围:需先通过地质勘察明确断裂带的走向、倾向、倾角及破碎带宽度,检测范围应覆盖断裂带及其两侧各10m的影响区。例如,某断裂带走向NW,倾角70°,破碎带宽度8m,检测时在断裂带中心线两侧各10m范围内设置了5个测点,发现破碎带内的氡浓度是两侧的3-5倍。

充填物类型影响氡迁移能力:断裂带的充填物若为砂土、碎石等透水性材料,氡易通过;若为黏土、岩屑等不透水性材料,氡会被阻挡。某断裂带的充填物为黏土,其氡浓度仅为相邻砂土充填断裂带的1/4。施工前需对充填物进行颗粒分析(如筛析法),判断其透水性,透水性好的充填带需加密布点。

断裂带的活动性需重点关注:活动性断裂带(如晚更新世以来有活动的断裂)因近期构造运动,破碎带更松散,透气性更好,氡浓度更高。某活动性断裂带的氡浓度是非活动性断裂带的2倍,施工前需通过地质年代测试(如热释光法)判断断裂活动性,活动性断裂带需采取更严格的防氡措施。

岩土样品室内测试与现场检测的互补验证

室内测试氡析出率,补充现场浓度的“来源解释”:现场空气氡浓度受气象条件(如风速、温度)影响大,而室内测试的氡析出率是岩土本身的属性,更稳定。例如,某现场空气氡浓度波动在60-120Bq/m³之间,通过室内测试发现岩土的氡析出率稳定在0.08Bq/(m²·s),说明现场浓度波动是气象因素导致,而非岩土本身的变化。

室内测试放射性比活度,明确氡的“母体来源”:若现场氡浓度高,需通过室内测试判断是岩土本身含放射性元素,还是地下水带来的氡。例如,某工程现场氡浓度达200Bq/m³,室内测试发现岩土的铀比活度仅15Bq/kg(低于限值),但地下水的氡浓度达1000Bq/L,说明氡来自地下水,后续采取了降水措施。

室内测试水理性质,完善氡迁移的“环境分析”:需测试岩土的含水率、饱和吸水率等水理性质,判断地下水对氡迁移的影响。例如,某黏土的含水率达30%,室内测试发现其氡析出率比干燥黏土低60%,原因是水填充了孔隙,阻挡了氡的释放。现场检测时,需结合含水率调整检测方法(如增加活性炭盒的放置时间)。

热门服务

关于微析院所

ABOUT US WEIXI

微析·国内大型研究型检测中心

微析研究所总部位于北京,拥有数家国内检测、检验(监理)、认证、研发中心,1家欧洲(荷兰)检验、检测、认证机构,以及19家国内分支机构。微析研究所拥有35000+平方米检测实验室,超过2000人的技术服务团队。

业务领域覆盖全国,专注为高分子材料、金属、半导体、汽车、医疗器械等行业提供大型仪器测试(光谱、能谱、质谱、色谱、核磁、元素、离子等测试服务)、性能测试、成分检测等服务;致力于化学材料、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半导体材料、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专业研究,为相关企事业单位提供专业的技术服务。

微析研究所是先进材料科学、环境环保、生物医药研发及CMC药学研究、一般消费品质量服务、化妆品研究服务、工业品服务和工程质量保证服务的全球检验检测认证 (TIC)服务提供者。微析研究所提供超过25万种分析方法的组合,为客户实现产品或组织的安全性、合规性、适用性以及持续性的综合检测评价服务。

十多年的专业技术积累

十多年的专业技术积累

服务众多客户解决技术难题

服务众多客户解决技术难题

每年出具十余万+份技术报告

每年出具十余万+份报告

2500+名专业技术人员

2500+名专业技术人员

微析·国内大型研究型检测中心
首页 领域 范围 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