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层中空玻璃节能检测的层间气体含量检测流程
玻璃节能检测相关服务热线: 微析检测业务区域覆盖全国,专注为高分子材料、金属、半导体、汽车、医疗器械等行业提供大型仪器测试、性能测试、成分检测等服务。 地图服务索引: 服务领域地图 检测项目地图 分析服务地图 体系认证地图 质检服务地图 服务案例地图 新闻资讯地图 地区服务地图 聚合服务地图
本文包含AI生成内容,仅作参考。如需专业数据支持,可联系在线工程师免费咨询。
三层中空玻璃是建筑节能的核心材料,其节能性能依赖于两层间隔层内填充的惰性气体(如氩气、氪气)——这些气体的低导热系数能显著降低热传导。而层间气体含量是否符合设计要求(通常氩气≥90%、氪气≥85%),直接影响玻璃保温隔热效果,因此精准的气体含量检测是确保中空玻璃节能性能的关键环节。
检测前的样品准备与标准符合性核查
检测样品需遵循《中空玻璃》(GB/T 11944-2012)要求:每批不少于3块,尺寸与工程应用一致,且保留原密封结构。样品送达后先查外观——若玻璃有裂纹、密封胶开裂或间隔条变形,直接判定无效。同时,样品需在实验室(23℃±2℃)放置24小时,使温度与环境一致,避免温度差异导致气体压力变化影响检测。
若样品来自工程现场,需用玻璃刀切割出300mm×300mm试样(含完整间隔层),切割时避免振动破坏密封。切割后的试样需再次检查外观,确保无新的破损或密封失效。
检测设备的检查与校准流程
核心设备为气相色谱仪(配TCD或FID检测器),辅助设备包括顶空进样器、1.5mm不锈钢穿刺针、10ml玻璃注射器、标准气体钢瓶(如99.99%氩气)。检测前查设备状态:载气(氮气)压力稳定在0.3~0.5MPa,柱温箱达50℃,TCD检测器温度超150℃。
校准用同类型标准气体:注入色谱仪后记录峰面积,重复3次取平均——若相对偏差超2%,需检查进样系统漏气或换标准气。校准后填《设备校准记录》,明确时间、操作人员及结果。
样品密封完整性的前置核查
密封失效会导致气体交换,检测结果失真,需用两种方法核查:皂液法——将中性皂液涂密封胶处,5分钟内有连续气泡则密封失效;露点法——用露点仪测玻璃表面,露点高于-40℃(符合GB/T 11944)则密封良好。
三层玻璃的两个间隔层需分别核查:标记间隔层位置(间隔条宽12~16mm),分别涂皂液。若任一间隔层失效,剔除样品并补测同批次。
穿刺取样的操作规范
穿刺选非密封边中部(远离角部、避开间隔条支撑点),用酒精棉擦玻璃表面去尘。对于24mm厚三层玻璃(6+12A+6+12A+6),穿刺深度18~20mm——听到“噗”声说明针头入间隔层。
测两个间隔层需二次穿刺,点距超100mm。穿刺后立即用同直径硅橡胶密封塞堵孔,防气体泄漏。
气体样品的采集与转移
用10ml注射器采集:先拉活塞至5ml,插穿刺针末端,拉至10ml——需置换3次(抽排气体),最后抽10ml用橡胶塞密封。若用顶空进样器,设进样体积1ml、采集30秒,自动完成抽取转移,减少误差。
样品需30分钟内进样,否则存23℃±2℃环境,避免温度影响气体体积。
气相色谱仪的检测操作
测氩气时设参数:柱温50℃,载气流量30ml/min,TCD检测器150℃、桥电流150mA。进样时拔橡胶塞,2秒内将1ml气体注入进样口(100℃),立即拔出。
色谱仪记录色谱图:氩气保留时间约2.5分钟,峰面积A1。每个样品测2次,取平均——若相对偏差超5%,重新采样。
数据计算与结果判定
用外标法计算:C1=(A1/A0)×C0(A0为标准气峰面积,C0为标准气浓度)。如标准气峰面积10000,样品峰面积9000,氩气浓度≈89.99%。
结果按设计或标准判定:如设计要求氩气≥90%,上述结果不合格。计算后录《检测原始记录》,含样品信息、设备参数、峰面积、浓度等。
检测过程的质量控制
平行样测试:每批≤10块选1块做平行样,两样品相对偏差超5%需重测;空白试验:用空气进样,若出现待测气体峰,需清洁色谱柱或换载气;中间核查:每2小时用标准气核查,偏差超3%需重新校准。
检测后的样品与数据管理
样品保留7天,供复检用——存干燥通风处,避阳光直射。《检测原始记录》保存5年,含样品、设备、参数、结果、操作人员及审核人签字。检测报告按建筑节能格式出具,明确气体含量、判定依据及结论。
热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