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问题

常见问题

服务热线:

阻燃性能检测的主要流程和步骤是怎样的

三方检测机构-孔工 2023-04-02

阻燃性能检测相关服务热线: 微析检测业务区域覆盖全国,专注为高分子材料、金属、半导体、汽车、医疗器械等行业提供大型仪器测试、性能测试、成分检测等服务。 地图服务索引: 服务领域地图 检测项目地图 分析服务地图 体系认证地图 质检服务地图 服务案例地图 新闻资讯地图 地区服务地图 聚合服务地图

本文包含AI生成内容,仅作参考。如需专业数据支持,可联系在线工程师免费咨询。

阻燃性能检测是评估材料火灾安全的核心手段,广泛应用于建筑、家电、纺织等领域。其流程需严格遵循标准化步骤,从样品接收的细节核查到报告出具的精准表述,每一步都直接影响结果的可靠性——只有规范执行全流程,才能真实反映材料在火灾中的燃烧行为,为产品安全提供依据。本文将拆解阻燃性能检测的全流程,还原每个环节的具体操作与要求。

样品接收与核查:检测的第一步是确保样品“合格”

检测机构收到样品后,需完成“三重核查”:一是样品基本信息,包括名称、规格型号、生产批号及数量——如UL 94要求至少5个样品,若委托方仅送3个,需补充至标准数量;二是样品状态,检查是否有破损、变形或受潮——若纺织样品因受潮结块,会影响燃烧时的热量传递,需晾干后再测;三是委托信息核对,确认检测项目(如“垂直燃烧”“氧指数”)与样品用途(如“家电外壳”)是否匹配,避免因样品无代表性导致结果失效。例如,若委托方送检“外墙保温材料”却提供边角料,需要求补充完整的板材样品。

核查后,检测人员会给样品编号(如“2024-ZR-005-01”),并出具《样品接收记录》,由委托方签字确认——这是避免后续争议的关键,比如委托方质疑“样品被调换”时,记录可作为追溯依据。

检测标准与方案确定:选对“尺子”才能量准结果

阻燃检测的核心是“按标准执行”,不同材料对应不同标准:建筑材料用GB 8624《建筑材料及制品燃烧性能分级》,纺织物用GB 5455《纺织品 垂直方向燃烧速率测定》,家电塑料用UL 94《设备部件塑料可燃性试验》。选择标准时需结合“材料属性+应用场景”——比如出口北美的家电塑料需选UL 94,内销则选GB/T 2408(等效ISO 1210)。

检测机构会先向委托方提供“标准建议清单”,说明各标准的差异:比如GB 8624关注“热释放速率”,UL 94关注“燃烧时间与滴落物”。待委托方确认后,制定详细方案——包括样品数量、试验条件(如温湿度)、测试项目(如“垂直燃烧+氧指数”),确保方案与委托需求一致。

样品预处理:消除环境因素的“干扰项”

材料的阻燃性能受温度、湿度影响大,预处理需将样品调整至“标准状态”:常见条件是23℃±2℃、相对湿度50%±5%,处理时间至少24小时。吸湿性材料(如木材)需控制含水率——GB 8624规定木材含水率需在8%~12%之间,过高会延缓燃烧,过低则易引燃。

特殊材料需额外处理:比如塑料样品含挥发性增塑剂,需在50℃烘箱中干燥2小时,避免试验时增塑剂挥发影响燃烧速率;阻燃涂料需先涂刷在钢板上,固化7天后再测,模拟实际使用状态。预处理后需记录环境参数(如预处理室的温湿度曲线),作为试验数据的一部分。

核心检测试验:用规范操作还原材料的“真实燃烧性”

核心试验是“模拟火灾场景”,以下是三种常见试验的具体步骤:

其一,垂直燃烧试验(UL 94 V级):将127mm×12.7mm×3.2mm的塑料条垂直固定,下端305mm处放棉花(测滴落物);用丁烷喷灯(火焰19mm)对准样品下端10mm处燃烧10秒,移开后计时“有焰燃烧时间”;若熄灭,再次燃烧10秒,记录第二次时间;若滴落物引燃棉花,不符合V-0级要求。操作时需精准控制喷灯角度(垂直样品)与停留时间。

其二,氧指数试验(GB/T 2406):将80mm×10mm×4mm的塑料片放入氧指数仪燃烧筒,调节氧氮混合气体流速至40mm/s;点燃样品顶端,观察燃烧情况——若燃烧超3分钟,需提高氧气浓度;若无法持续燃烧,需降低浓度;最终找到“维持燃烧的最低氧浓度”(即氧指数)。试验中需等待1分钟让气体稳定,避免误差。

其三,水平燃烧试验(GB/T 2408):将150mm×50mm×10mm的泡沫塑料水平固定,留出25mm点火;用喷灯燃烧30秒后移开,记录“炭化长度”——若超过125mm,说明阻燃性差。

数据记录与原始信息留存:每一步都要“可追溯”

试验过程中需实时记录“第一手数据”:包括试验日期、实验室温湿度、设备编号(如氧指数仪003)、样品编号、燃烧时间(精确到0.1秒)、炭化长度(用游标卡尺量至0.1mm)、滴落物情况。例如,编号“2024-ZR-005-01”的样品,需记录“垂直燃烧第一次时间:8.2秒,第二次:7.5秒,无滴落物引燃棉花”。

除文字记录外,需用照片或视频保留可视化证据——比如垂直燃烧时拍摄样品燃烧的瞬间、滴落物是否接触棉花。这些数据能帮助后期分析偏差原因,比如某样品燃烧时间突然变长,可通过视频回溯喷灯位置是否偏移。

重复性验证:用平行试验确保结果可靠

为避免“偶然误差”(如喷灯停留多1秒),需对同一批次样品做2~3次平行试验。若结果偏差超过标准规定,需重新试验。例如,UL 94 V-0级要求5个样品的两次燃烧时间均≤10秒,若1个样品燃烧时间为12秒,需排查原因:是样品中阻燃剂分布不均,还是操作时喷灯离样品太近?

氧指数试验的重复性要求更严:同一人员测试的两个结果偏差需≤0.5%(如第一次28.5%,第二次需在28.0%~29.0%之间)。若偏差超范围,需校准设备(如气体流量传感器)后重新测试。重复性验证是检测结果“公信力”的保障,也是CMA资质认定的要求。

结果判定:用标准指标“对号入座”

结果判定需“对标”——将试验数据与标准指标逐一对比。例如:

建筑材料(GB 8624-2012):若热释放速率峰值≤200kW/m²、燃烧增长速率指数≤120W/s,且烟气毒性达t0级,判定为A级(不燃);若热释放速率峰值≤450kW/m²、燃烧增长速率指数≤250W/s,为B1级(难燃)。

塑料部件(UL 94):5个样品的两次燃烧时间均≤10秒,且无滴落物引燃棉花,判定为V-0级;若燃烧时间≤30秒但滴落物引燃棉花,为V-1级。

判定需“非此即彼”,不能用“可能符合”等模糊表述——比如某样品氧指数为28.5%,GB/T 2406规定“氧指数≥27%为难燃”,则直接判定“符合难燃要求”。

报告编制:用清晰表达传递检测结论

检测报告需包含8项核心内容:1. 委托方信息(名称、地址);2. 样品信息(名称、规格、批号);3. 检测项目(如“垂直燃烧(UL 94)”);4. 检测标准(全称,如“UL 94-2021《设备部件塑料可燃性试验》”);5. 试验条件(温湿度、设备编号);6. 检测结果(如“氧指数:28.5%,垂直燃烧等级:V-0级”);7. 判定结论(如“该样品符合UL 94 V-0级要求”);8. 检测机构信息(资质编号、签字人、盖章)。

报告需“准确清晰”:比如委托方要求对比GB 8624和ISO 5658的结果,需分别列出两个标准的结论;若样品未通过某等级,需说明原因(如“燃烧时间超10秒,不符合V-0级”)。报告出具后,需留存电子版和纸质版至少5年,方便委托方后期追溯。

热门服务

关于微析院所

ABOUT US WEIXI

微析·国内大型研究型检测中心

微析研究所总部位于北京,拥有数家国内检测、检验(监理)、认证、研发中心,1家欧洲(荷兰)检验、检测、认证机构,以及19家国内分支机构。微析研究所拥有35000+平方米检测实验室,超过2000人的技术服务团队。

业务领域覆盖全国,专注为高分子材料、金属、半导体、汽车、医疗器械等行业提供大型仪器测试(光谱、能谱、质谱、色谱、核磁、元素、离子等测试服务)、性能测试、成分检测等服务;致力于化学材料、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半导体材料、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专业研究,为相关企事业单位提供专业的技术服务。

微析研究所是先进材料科学、环境环保、生物医药研发及CMC药学研究、一般消费品质量服务、化妆品研究服务、工业品服务和工程质量保证服务的全球检验检测认证 (TIC)服务提供者。微析研究所提供超过25万种分析方法的组合,为客户实现产品或组织的安全性、合规性、适用性以及持续性的综合检测评价服务。

十多年的专业技术积累

十多年的专业技术积累

服务众多客户解决技术难题

服务众多客户解决技术难题

每年出具十余万+份技术报告

每年出具十余万+份报告

2500+名专业技术人员

2500+名专业技术人员

微析·国内大型研究型检测中心
首页 领域 范围 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