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内饰件阻燃检测中垂直燃烧试验的操作方法
阻燃检测相关服务热线: 微析检测业务区域覆盖全国,专注为高分子材料、金属、半导体、汽车、医疗器械等行业提供大型仪器测试、性能测试、成分检测等服务。 地图服务索引: 服务领域地图 检测项目地图 分析服务地图 体系认证地图 质检服务地图 服务案例地图 新闻资讯地图 地区服务地图 聚合服务地图
本文包含AI生成内容,仅作参考。如需专业数据支持,可联系在线工程师免费咨询。
汽车内饰件的阻燃性能直接关联车辆火灾场景下的乘客逃生安全,垂直燃烧试验作为评估内饰材料燃烧行为的核心方法,通过模拟材料垂直放置时的燃烧过程,精准检测火焰蔓延速度、滴落物可燃性等关键指标。本文聚焦垂直燃烧试验的标准化操作流程,从样品准备、设备校准到结果判定,逐一拆解实操细节,为检测人员提供可落地的执行指引。
试验前的样品准备要求
垂直燃烧试验的样品需严格匹配标准尺寸:以GB 8410-2006《汽车内饰材料的燃烧特性》为例,样品尺寸为100mm×100mm×原厚度(≤13mm);若材料厚度超13mm,需切割至13mm但保留原表面结构。样品数量至少5个,确保结果重复性。
样品预处理不可省略:需在23±2℃、50±5%RH环境中放置24小时以上,消除存储环境带来的湿度差异——比如刚从仓库取出的泡沫件,若直接试验可能因含湿量高导致燃烧速度偏慢。预处理前需清理表面油污、灰尘,避免杂质影响燃烧。
柔性材料(如座椅面料)需保持平整:若有褶皱,用平整重物轻压2小时,不可拉伸或压缩;硬质材料(如仪表板塑料)需检查边缘是否锋利,防止划伤夹具。泡沫类样品需避免挤压,保留原始密度。
试验设备的检查与校准流程
试验设备由燃烧箱、本生灯、试样夹、计时器、烟气系统组成。燃烧箱需密封:检查箱门密封条是否完好,避免外部气流进入;箱内隔热层(陶瓷纤维)无破损,防止热量散失。
本生灯校准是关键:燃气压力调至0.1MPa±0.01MPa(丙烷),点燃后调空气阀,使火焰呈“5mm蓝内焰+20mm总焰”。用不锈钢尺量火焰高度,偏差超2mm需调燃气/空气流量。计时器用秒表校准:10秒误差≤0.1秒,确保计时准确。
试样夹检查:柔性材料夹紧力适中(不滑落、不变形);硬质材料夹具与样品无间隙,防止倾斜。烟气系统需开启:确保箱内烟气及时排出,避免观测受阻。
试验环境的控制要点
试验环境需满足15-30℃、45-75%RH,气流≤0.2m/s(用风速仪测)——气流大会吹灭火焰,小会积烟气。试验台水平:用水平仪校准,避免燃烧箱倾斜导致火焰偏移。
氧气浓度需≥20.8%:若通风差,用换气扇补充新鲜空气,防止氧气不足影响燃烧。环境无异味(如油漆、溶剂),避免挥发性物质干扰火焰。
样品的安装与定位规范
样品垂直固定在夹具上:顶端距箱顶≥150mm,底端距箱底≥100mm。样品平面与火焰轴线垂直(90°),底端边缘对准本生灯火焰顶端上方10mm±1mm——确保火焰精准接触样品底端。
带背衬的材料(如顶棚面料+泡沫):装饰面朝向燃烧源,模拟实际暴露面。安装后检查:手触样品顶部无晃动,无拉伸/弯曲(如面料紧绷需调夹具),保持自然状态。
燃烧源的调试与点燃操作
点燃前查燃气泄漏:肥皂水涂接口,无气泡为正常。点燃本生灯后,确认火焰形态:纯黄说明空气不足,调大进气量;火焰跳动需稳压力。
点燃流程:本生灯移至样品下,火焰触底端边缘,同时启动计时器;点燃15秒±0.5秒(GB 8410标准),期间不动本生灯。结束后迅速移开本生灯,避免继续加热。
燃烧过程的观测与数据记录
2人观测:1人计时记录,1人拍视频(30fps以上)。记录内容:点燃后火焰持续时间、蔓延至顶端时间、滴落物时间/数量、火焰颜色变化(黄变蓝说明燃烧充分)。
滴落物检查:样品下300mm处放50g干燥棉花,记录滴落物是否点燃棉花。用秒表精准计时,如“火焰持续12秒,3秒时出现第一滴熔融物”。
试验后的样品状态评估
样品冷却10分钟后取出,测量燃烧长度(底端至烧损最高点,精确1mm)、炭化面积(网格纸算,精确1cm²)。观察变形:是否蜷缩、开裂、熔融。
收集滴落物:称总重(0.1g精度),看形态(连续丝或块状)。若棉花被点燃,量燃烧面积。样品保留72小时,方便复查。
试验结果的判定标准
按GB 8410判定:燃烧速度=燃烧长度/燃烧时间(超60秒按60秒算),需≤100mm/min;火焰未到顶端;滴落物未点燃棉花。5个样品中4个合格则批次合格,2个不合格需加倍抽样重测。
特殊材料(如电池包内饰)参考ISO 3795,可能加烟气毒性指标,但核心仍看火焰蔓延与滴落物。
热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