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行拉伸试验测弹性模量前试样制备有什么具体要求
拉伸试验测相关服务热线: 微析检测业务区域覆盖全国,专注为高分子材料、金属、半导体、汽车、医疗器械等行业提供大型仪器测试、性能测试、成分检测等服务。 地图服务索引: 服务领域地图 检测项目地图 分析服务地图 体系认证地图 质检服务地图 服务案例地图 新闻资讯地图 地区服务地图 聚合服务地图
本文包含AI生成内容,仅作参考。如需专业数据支持,可联系在线工程师免费咨询。
拉伸试验是测量材料弹性模量的经典方法,而试样制备是确保测试结果准确的基础环节。弹性模量反映材料抵抗弹性变形的能力,对试样的形状、尺寸、表面状态等要求极高——哪怕微小的制备缺陷,都可能导致弹性模量测量值偏离真实值。因此,明确试样制备的具体要求,是获得可靠数据的关键前提。
试样类型需匹配标准与材料特性
不同材料的拉伸试样类型需遵循对应的国家标准:金属材料常用GB/T 228.1-2010《金属材料 拉伸试验 第1部分:室温试验方法》,推荐圆形比例试样(如Φ10mm×50mm平行段)或矩形比例试样;塑料材料参考GB/T 1040.1-2018《塑料 拉伸性能的测定 第1部分:总则》,优先选择哑铃型试样(如Type I,厚度2mm、平行段长度25mm);橡胶材料则按GB/T 528-2009《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 拉伸应力应变性能的测定》采用哑铃型试样(如Type 1,宽度6mm)。
比例试样是弹性模量测试的首选——其平行段长度与原始横截面积的平方根成正比(如金属试样Lc=5.65√A),能保证平行段内应力分布均匀,避免夹持端应力向平行段传递时产生误差。非比例试样(如固定平行段长度)仅在特殊情况下使用,需提前验证对弹性模量的影响。
尺寸精度需严格控制公差与测量
弹性模量对试样尺寸的敏感性极高,尺寸误差1%可能导致弹性模量误差达2%~3%。圆形试样的直径需用千分尺在平行段的两端、中间共3处测量,取平均值,公差需控制在±0.02mm以内;矩形试样的厚度用百分厚度计测3处,宽度用游标卡尺测3处,公差分别为±0.05mm(厚度)和±0.1mm(宽度)。
平行段长度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应力计算:金属比例试样的平行段长度需为直径的5倍(如Φ10mm试样平行段长50mm),塑料哑铃型试样的平行段长度需严格符合标准(如Type I为25mm)。平行段的直线度要求≤0.05mm/m,避免试样拉伸时产生弯曲应力,干扰弹性模量测量。
表面质量需消除缺陷与加工痕迹
试样表面的划痕、凹坑、毛刺或氧化皮会导致局部应力集中,在弹性变形阶段就可能引发微裂纹,使弹性模量测量值偏低。金属试样需用180#~600#砂纸沿轴向打磨,去除表面氧化皮和划痕,最后用抛光布抛光至Ra≤0.8μm;塑料试样需用美工刀削去注塑产生的飞边,再用细砂纸打磨边缘,保证表面无毛刺;橡胶试样需检查无气泡、夹杂,若有气泡需废弃,避免拉伸时气泡破裂影响结果。
注意:表面处理不能改变试样的原始尺寸——如金属试样打磨时需控制打磨量,避免直径减小;塑料试样打磨时不能过热,防止材料软化变形。
试样取向需标记并保持一致性
许多材料(如金属、复合材料)具有各向异性,弹性模量随取向变化显著:金属轧制后,晶粒沿轧制方向排列,沿轧制方向的弹性模量比垂直方向高5%~10%;碳纤维增强塑料沿纤维方向(0°)的弹性模量是垂直方向(90°)的5~10倍。因此,试样需明确标记取向——金属试样用铅笔在夹持端画箭头指示轧制方向,复合材料用刻刀在边缘刻浅痕标记纤维方向(如“0°”“90°”)。
标记时需注意:不能使用打冲眼或电焊标记,避免在试样上产生残余应力;标记位置需在夹持部分,不能影响平行段的应力分布。
试样数量需满足重复性要求
弹性模量是材料的本征属性,但制备过程中的微小差异(如加工温度、表面处理力度)会导致数据分散。国家标准要求:金属试样至少3个,塑料试样至少5个,橡胶试样至少3个。多试样测试能有效降低偶然误差,取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若单个试样的测试值与平均值偏差超过5%,需重新制备试样补测。
需保证所有试样的制备条件一致:同一批次材料、同一台加工设备、同一操作人员、相同的表面处理流程,避免批次差异影响结果可比性。
状态调节需消除残余应力
加工过程(如注塑、轧制、热处理)会在试样内部产生残余应力,导致弹性模量测量值偏低。塑料、橡胶试样需按GB/T 2918-2018《塑料 试样状态调节和试验的标准环境》在23℃±2℃、50%RH±5%的环境下放置至少24小时,让残余应力充分释放;金属试样若经过热处理(如退火),需保证保温时间足够(如低碳钢退火保温2小时),冷却速度均匀(如随炉冷却),避免晶粒大小不均或残余应力残留。
状态调节期间,试样需避免受压、受拉或阳光直射,防止变形或老化。
夹持部分需适配试验机夹具
夹持部分的设计需与试验机夹具匹配:金属圆形试样常用楔形夹具,夹持端需做成1:10的锥度,长度至少20mm,保证夹具能牢固夹持,避免试验中打滑;塑料哑铃型试样的夹持端宽度需比平行段宽(如Type I夹持端宽25mm,平行段宽10mm),防止夹具夹断试样;橡胶试样的夹持部分需做毛面处理(用80#砂纸打磨),增加摩擦力,避免拉伸时打滑。
夹持部分的表面粗糙度需适中:金属试样Ra=1.6~3.2μm,太光滑(Ra<0.8μm)易打滑,太粗糙(Ra>6.3μm)会损伤夹具;塑料试样夹持部分的粗糙度Ra=3.2~6.3μm,保证夹具与试样间的摩擦力。
热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