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行附着力检测前需要对样品进行哪些预处理步骤
附着力检测相关服务热线: 微析检测业务区域覆盖全国,专注为高分子材料、金属、半导体、汽车、医疗器械等行业提供大型仪器测试、性能测试、成分检测等服务。 地图服务索引: 服务领域地图 检测项目地图 分析服务地图 体系认证地图 质检服务地图 服务案例地图 新闻资讯地图 地区服务地图 聚合服务地图
本文包含AI生成内容,仅作参考。如需专业数据支持,可联系在线工程师免费咨询。
附着力检测是评估涂层(如油漆、镀层、薄膜)与基材结合性能的核心试验,结果直接关联产品耐用性与安全性。但样品表面的油污、氧化层、水分或平整度缺陷,会严重干扰检测数据真实性——即使方法标准,预处理不到位也可能导致“假阳性”或“假阴性”结果。因此,检测前需通过针对性预处理,将样品还原至“基准状态”,为准确评估附着力奠定基础。
表面油污与杂质的清除
油污是样品表面最常见干扰物,来源包括加工润滑油、手部油脂、环境油烟等。这些油污会在涂层与基材间形成“隔离层”,导致检测时涂层脱落源于润滑作用,而非附着力不足。
溶剂擦拭是首选方法,常用无水乙醇、丙酮或异丙醇——挥发性强、残留少。操作时用无尘布蘸溶剂沿同一方向擦拭,避免来回摩擦扩散杂质。需注意塑料、橡胶等敏感基材的溶剂相容性,比如丙酮不可用于PVC,避免溶胀变色。
复杂形状或孔隙样品(如金属网)适合超声波清洗:加入中性清洗剂(洗洁精稀释液),频率40-60kHz,清洗5-10分钟。空化效应能深入孔隙去油污,但需控制时间,避免表面磨损。
顽固油污(如工业齿轮重质润滑油)可用1-5%碱性清洗剂浸泡5-15分钟,再清水冲洗。但碱性液需彻底冲净,比如铝合金样品冲洗后用酒精擦干,防止腐蚀。
清洗后样品需及时干燥:自然晾干(怕热样品)或压缩空气吹干(确保气无水无油),避免灰尘再次附着。
表面水分与湿气的干燥处理
水分会破坏涂层与基材界面结合力——潮湿表面检测时,水膜会导致涂层“假性脱落”。比如户外钢铁样品的露水,会让划格法脱落面积增大,误导判断。
自然晾干适合怕热样品(塑料、橡胶涂层):放在通风无灰尘处1-2小时,避免阳光直射防止涂层老化。
烘箱干燥适用于耐高温样品(金属油漆涂层):温度40-60℃(低于涂层玻璃化转变温度,如环氧涂层≤80℃),干燥1-2小时。需定期检查,防止过度干燥导致开裂。
敏感材料(光学薄膜、电子元件)选真空干燥:30℃、真空度-0.09MPa下干燥30分钟,低温快速去水且防氧化,比如硅片二氧化硅薄膜。
干燥后样品需入干燥器保存,直到检测前取出。高湿度环境(如梅雨季节)需控制状态调节室湿度≤50%,保持样品干燥。
氧化层与腐蚀产物的去除
金属基材(钢铁、铝、铜)易形成氧化层(如铁锈Fe₂O₃·nH₂O、铝氧化膜Al₂O₃),结构疏松、结合力弱,检测时会先脱落,导致“附着力差”误判。
机械打磨常用:砂纸从粗到细(120#去厚氧化层,600#打磨平整),沿同一方向打磨避免交叉划痕。铝基材氧化膜薄,用240#轻磨即可,防止损伤基材。
化学酸洗适用于大面积样品:钢铁用5-10%稀盐酸浸泡5-10分钟,铝用10%硝酸泡3-5分钟。酸洗后立即用去离子水冲洗、酒精擦干,防止二次氧化。
精密零件(不锈钢医疗器械)用电化学抛光:样品作阳极,放入磷酸+硫酸电解液,通1-5A/dm²低压电流,氧化层溶解同时形成致密钝化膜,提高表面光洁度。
处理后样品需1小时内检测或保护(如钢铁涂临时防锈油),铝、铜入干燥器,避免再次氧化。
表面平整度的修正
表面不平整(毛刺、凹坑、划痕)会导致检测力分布不均:划格法深划痕处涂层易脱落,拉拔法凹坑使拉拔头接触不紧密,影响结果。
大面积平板样品(钢板、铝板)用机械研磨:研磨机配合80#-200#砂轮,匀速移动去除毛刺,避免局部凹陷。
小样品或复杂形状(螺栓、管件)用手工打磨:120#-600#砂纸或油石轻磨不平整处,如螺栓头部毛刺用120#沿圆周打磨,后用酒精擦去粉尘。
高平整度样品(光学镜头增透膜)用抛光:抛光机配合0.3μm氧化铝抛光膏,直到粗糙度Ra≤0.1μm。控制压力,避免抛光膏进入涂层孔隙。
修正后用粗糙度仪检测:划格法(GB/T 9286-1998)要求Ra≤25μm,拉拔法(GB/T 5210-2006)要求Ra≤12.5μm,超标需重新处理。
涂层边界的保护与标记
样品边缘涂层因无基材支撑易翘起,检测时边缘脱落会计入结果,导致误判。比如平板四角涂层易受外力翘起,划格法角部脱落面积增大。
边界保护用3M Scotch 600胶带:沿边缘贴1-2mm宽胶带,固定边缘涂层。粘贴时确保无气泡褶皱,与表面紧密贴合。
圆形/异形样品(管道、瓶盖)用耐溶剂丙烯酸涂料:涂边缘1-2mm,干燥后形成保护壳。涂料颜色与涂层不同,便于区分区域。
标记检测区域用油性马克笔:画划格法10×10mm方格、拉拔法φ20mm圆。避免记号笔污染检测区域,影响脱落面积判断。
保护标记后静置10-15分钟,确保胶带/涂料干燥,再检测。操作需严格在标记区域内,避免结果偏差。
样品的状态调节
温湿度影响涂层性能:低温使涂层变脆易断,高温使涂层软化结果偏高,高湿度使涂层吸湿降低结合力。预处理后需在标准环境调节,适应检测条件。
标准环境为温度23±2℃、湿度50±5%(GB/T 2918-2018),调节时间≥24小时,确保样品内外温湿度平衡。比如冬季低温样品,需放24小时回升至常温,避免脆断。
特殊材料调整条件:硅橡胶涂层(玻璃化温度-60℃)调节12小时;高温环氧涂层(玻璃化温度150℃)常温检测需调节48小时,确保冷却完全。
调节时样品放透气架上,避免堆叠,确保空气流通。易吸湿样品(尼龙涂层)用透气塑料膜覆盖,防止过度吸水。
调节完成后立即检测,若延迟需重新放回调节室,保证状态一致。
非必要涂层或镀层的去除
多层涂层(底漆+面漆、镀层+有机涂层)需去除非必要层,才能检测目标层附着力。比如检测汽车底漆与钢板附着力,需去面漆,否则测的是面漆与底漆的结合力。
机械剥离适用于涂层结合力弱的情况:用手术刀片45°轻刮表层,避免损伤底层。比如汽车面漆易剥离,适合此法。
化学溶解用特定溶剂:去环氧面漆用二甲苯,去丙烯酸面漆用丙酮,浸泡10-30分钟至表层溶解。根据涂层厚度调整时间。
精密涂层(芯片钝化膜、镜头增透膜)用激光去除:二氧化碳或光纤激光照射表层,使其汽化,底层因能量少不受损,精准度高。
去除后检查底层完整性:放大镜观察无划痕损伤即可,用酒精擦去残留溶剂或汽化产物,再检测。
热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