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行业资讯

服务热线:

可靠性增长试验中故障模式识别与改进措施的实践应用

三方检测机构-祝工 2017-08-16

可靠性增长试验相关服务热线: 微析检测业务区域覆盖全国,专注为高分子材料、金属、半导体、汽车、医疗器械等行业提供大型仪器测试、性能测试、成分检测等服务。 地图服务索引: 服务领域地图 检测项目地图 分析服务地图 体系认证地图 质检服务地图 服务案例地图 新闻资讯地图 地区服务地图 聚合服务地图

本文包含AI生成内容,仅作参考。如需专业数据支持,可联系在线工程师免费咨询。

可靠性增长试验是产品从原型到量产的关键“打磨期”,核心是通过“试验-分析-改进”闭环系统性提升可靠性。其中,故障模式识别并非简单罗列问题,而是要精准定位“限制可靠性提升的根源”;改进措施也不是临时补救,而是基于根因形成可落地的“增长方案”。本文结合工业、汽车、航空等领域实践案例,拆解故障识别的核心逻辑与改进措施的落地路径,为企业实现“可靠性增长”提供可操作参考。

可靠性增长试验中故障模式识别的核心逻辑

与一般故障分析不同,可靠性增长试验的故障识别更强调“增长导向”不是判断“产品是否合格”,而是找到“可靠性提升的瓶颈”。例如某工业机器人关节卡顿,一般分析可能停留在“轴承磨损”,但增长试验要追问:“同轴承低负载下为何未失效?负载与磨损的关联曲线是什么?”这种“关联试验参数与失效机理”的逻辑,才能为改进提供“增长空间”。

此外,识别的关键是区分“偶然故障”与“系统性故障”。偶然故障(如装配误差导致的单次失效)无需过度投入,系统性故障(如设计余量不足导致的批量失效)才是增长靶点。比如某新能源汽车DC/DC转换器高温下电容鼓包,数据显示温度超85℃时失效概率骤增,说明“电容耐温与环境不匹配”是系统性问题,必须优先解决。

故障模式识别的实践步骤:从数据采集到根因定位

第一步是多维度数据采集。需关联“试验条件、参数变化、操作流程”三大维度比如某航空仪表振动试验中显示异常,采集数据应包括振动频率(10-2000Hz)、加速度(5g)、故障时电压(18V,低于额定24V)、操作步骤(第3次循环开启仪表),这些“上下文”是分析的基础。

第二步是故障分类编码。常用“失效部位-机理-影响”三维法:比如“仪表背光板(部位)-LED金线断裂(机理)-显示亮度不足(影响)”。编码后可快速统计分布,若某批次背光板故障占40%,就是重点改进方向。

第三步是根因定位工具应用。用FMEA、故障树、鱼骨图等工具:比如仪表背光板失效,鱼骨图从“料、法、环”分析“料”是金线纯金抗拉不足,“法”是焊接温度超280℃(金线耐温),“环”是振动加速度导致疲劳,综合根因是“焊接工艺不当+振动应力”。

第四步是现场复现验证。比如将灯珠按300℃焊接后振动,100%出现金线断裂;调整到260℃后无失效,验证根因正确。

基于试验场景的故障模式差异化识别策略

不同试验场景的故障模式特征不同:环境应力筛选(ESS)暴露工艺缺陷(如虚焊、装反),可靠性增长试验(RGT)暴露设计缺陷(如余量不足),加速寿命试验(ALT)暴露寿命缺陷(如材料老化)。

以汽车电子高低温循环试验为例,故障多为“热胀冷缩结构失效”。某车载导航屏花屏,需关注屏幕固定结构(热胀导致排线拉扯)、驱动IC(温度导致逻辑错误)、电池供电(低温电压下降)。对比温度下排线张力,发现-30℃时张力超1.5倍额定值,导致排线断裂,这就是该场景核心故障。

再比如工业电机负载递增试验,故障多为“过载热失效”。某电机负载110%时绕组烧毁,关联“负载率-温度-绝缘电阻”曲线:负载超100%时温度升至150℃,绝缘电阻降至5MΩ(低于标准10MΩ),根因是“绕组绝缘耐温不足”。

改进措施的制定原则:从根因到可执行方案

改进的核心是“根因对应性”措施必须直接针对根因。比如打印机卡纸根因是“进纸辊橡胶摩擦系数低”,改进应是“换高摩擦橡胶”,而非“增加进纸力度”(可能导致其他磨损)。

第二个原则是“可验证性”措施需量化验证。比如手机电池低温放电不足根因是“正极材料低温活性低”,改进为“钴酸锂换三元锂(NCM811)”,验证指标是“-20℃放电容量从50%升至80%”,可量化可验证。

第三个原则是“成本周期平衡”。某卫星太阳能板展开故障根因是“弹簧弹力不足”,改进方案有二:换高弹力弹簧(成本+20%,周期1月)、优化传动比(成本+5%,周期2月)。结合发射周期,选“换弹簧”确保3个月内完成。

改进措施的试验验证:闭环管理的关键环节

改进后需通过“相同场景+量化指标”验证,形成闭环。比如空调压缩机启动故障根因是“启动电容容量衰减”,改进为“30μF换35μF”,验证启动时间(原10秒→3秒)、失败率(原5%→0%)、电容温度(原60℃→50℃),确保效果。

还要关注“副作用”。比如笔记本风扇噪音大根因是“润滑脂干涸”,改进为“换耐高温润滑脂”,但转速从2000rpm升至2500rpm,功耗增10%。后续调整为“低摩擦+耐高温润滑脂”,噪音降且功耗仅增2%。

此外需跟踪长期数据。某BMS过充保护失效,改进后通过100次试验,但批量后仍失效因未跟踪“长期老化”,芯片参数漂移导致阈值升高。后续增加1000小时高温老化试验,解决批量问题。

跨部门协同在识别与改进中的作用

故障改进需设计、工艺、生产、试验协同。某医疗器械输液泵流量不准根因是“泵管弹性模量随温度变化大”,改进需:设计部门改材质(天然橡胶→硅橡胶)、工艺部门优化成型工艺(提高尺寸精度)、生产部门换供应商(硅橡胶经验厂家)、试验部门验证弹性模量(变化率从15%→5%),多部门协同才能落地。

协同关键是“数据共享+责任共担”。某汽车变速箱换挡顿挫,试验部门提供“扭矩波动曲线”(超20%),设计部门提供“齿轮啮合参数”(齿侧间隙大),工艺部门提供“加工公差”(超差10%),共享数据快速定位“齿轮公差超标”,改进后顿挫消除。

热门服务

关于微析院所

ABOUT US WEIXI

微析·国内大型研究型检测中心

微析研究所总部位于北京,拥有数家国内检测、检验(监理)、认证、研发中心,1家欧洲(荷兰)检验、检测、认证机构,以及19家国内分支机构。微析研究所拥有35000+平方米检测实验室,超过2000人的技术服务团队。

业务领域覆盖全国,专注为高分子材料、金属、半导体、汽车、医疗器械等行业提供大型仪器测试(光谱、能谱、质谱、色谱、核磁、元素、离子等测试服务)、性能测试、成分检测等服务;致力于化学材料、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半导体材料、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专业研究,为相关企事业单位提供专业的技术服务。

微析研究所是先进材料科学、环境环保、生物医药研发及CMC药学研究、一般消费品质量服务、化妆品研究服务、工业品服务和工程质量保证服务的全球检验检测认证 (TIC)服务提供者。微析研究所提供超过25万种分析方法的组合,为客户实现产品或组织的安全性、合规性、适用性以及持续性的综合检测评价服务。

十多年的专业技术积累

十多年的专业技术积累

服务众多客户解决技术难题

服务众多客户解决技术难题

每年出具十余万+份技术报告

每年出具十余万+份报告

2500+名专业技术人员

2500+名专业技术人员

微析·国内大型研究型检测中心
首页 领域 范围 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