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行业资讯

服务热线:

锚杆拉拔试验检测的结果判定方法及数据解读原则

三方检测机构-祝工 2021-12-23

拉拔试验相关服务热线: 微析检测业务区域覆盖全国,专注为高分子材料、金属、半导体、汽车、医疗器械等行业提供大型仪器测试、性能测试、成分检测等服务。 地图服务索引: 服务领域地图 检测项目地图 分析服务地图 体系认证地图 质检服务地图 服务案例地图 新闻资讯地图 地区服务地图 聚合服务地图

本文包含AI生成内容,仅作参考。如需专业数据支持,可联系在线工程师免费咨询。

锚杆是岩土工程中加固边坡、基坑、隧道等结构的核心构件,其承载力直接关系工程稳定性。拉拔试验通过模拟轴向拉力验证锚杆实际性能,而结果判定与数据解读是将试验数据转化为安全结论的关键——既要遵循规范,又需结合现场实际分析力学本质,避免误判引发隐患。

锚杆拉拔试验的核心目标

拉拔试验的本质是验证锚杆“抵抗轴向拉力”的能力,核心目标有二:一是确认锚杆是否达到设计承载力(设计荷载),二是识别受力过程中的变形特征与破坏模式。前者回答“够不够强”,后者解释“为什么强/弱”——比如是锚固体与土层粘结破坏,还是杆体断裂,或是岩土体剪切破坏。

需明确的是,拉拔试验并非都是“破坏性”:验收试验以达到设计荷载且位移稳定为目标,极限试验才加载至破坏。因此判定前需先明确试验类型——验收试验关注“是否满足设计”,极限试验关注“实际极限承载力”。

此外,试验还需验证施工质量:注浆是否密实、锚固体长度是否合规、杆体与锚固体粘结是否可靠。这些细节会通过数据反映,解读时需结合施工记录交叉验证。

结果判定的首要依据:规范与设计要求

判定第一步是对照“双标准”——国家/行业规范与工程设计文件。国内常用规范有《岩土锚杆与喷射混凝土支护工程技术规范》(GB 50086-2015)、《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 120-2012),均明确了合格标准。

以GB 50086为例,验收试验合格条件包括:①试验荷载(设计荷载1.1~1.2倍)下,1小时内位移速率≤0.1mm;②无明显破坏(锚头松动、杆体变形、土层开裂);③极限拉拔力≥设计值1.2倍(若做极限试验)。设计文件会细化要求,比如某基坑锚杆设计荷载150kN,试验需达180kN且位移≤25mm。

若试验未达设计要求,先核对试验过程是否合规(加载速率、位移测量),再排查问题:比如地质与勘察不符导致粘结强度低,或施工时锚固体长度不足。

需注意地方规范的补充要求,比如上海《基坑工程技术标准》(DG/TJ 08-61-2010)对软土地区锚杆有更严格的位移控制,需结合工程所在地规范执行。

不同锚杆类型的判定指标差异

锚杆类型不同,受力机制与破坏模式不同,判定指标需“对症下药”。常见类型有粘结型(水泥浆与土层粘结传力)、机械型(锚头/胀壳与孔壁咬合)、预应力锚杆(预先张拉)。

粘结型锚杆最常用,承载力取决于锚固体与土层的粘结强度(τ)和面积(A=πdl,d为锚固体直径,l为长度)。比如设计τ=100kPa、d=150mm、l=6m,设计荷载为100×10³×π×0.15×6≈282.7kN。若极限拉拔力小于该值,说明粘结强度不足,可能是注浆不密或土层弱。

机械型锚杆(如胀壳式)承载力取决于锚头锁紧力与孔壁抗压强度,破坏模式多为锚头拔出或胀壳变形。判定时需关注“设计荷载下锚头是否松动/位移突变”——若滑动,说明咬合失效,需调整锚头尺寸或孔壁处理。

预应力锚杆需额外关注“预应力损失”:测量初始预应力(如设计100kN),加载至设计荷载后卸载,若损失超10%,说明锚杆松弛,可能是锚具失效或杆体蠕变。

荷载-位移曲线的解读逻辑

荷载-位移(Q-s)曲线是核心成果,形状反映受力状态与破坏模式,需抓住“三个阶段”:线性弹性、非线性塑性、破坏。

线性弹性阶段:荷载≤设计值50%时,曲线呈直线,斜率(刚度)大。此时变形主要是杆体弹性变形,锚固体与土层无滑动。若斜率偏小(比设计低30%),说明锚杆松弛或注浆不密——比如杆体与水泥浆有间隙,受力先“填空”再传力。

非线性塑性阶段:荷载达设计值50%~80%时,曲线弯曲,斜率减小。此时锚固体与土层界面微滑,塑性变形累积。若位移增长过快(设计荷载时位移超30mm),说明粘结弱或锚固体短——比如设计锚长6m,实际仅4m,塑性变形提前。

破坏阶段:荷载达极限后曲线下降(骤降/缓降)。骤降对应“脆性破坏”(锚固体拔出、杆体断裂);缓降对应“塑性破坏”(土层逐渐剪切,位移增而荷载不变)。验收试验中,若设计荷载前进入破坏阶段,锚杆不合格;设计荷载后进入则需记录极限荷载评估储备。

曲线“拐点”需关注:荷载增至某值时位移突增,可能是杆体与水泥浆粘结破坏(杆体未除锈),或土层软弱夹层被剪断(如淤泥层)。

数据异常的识别与成因分析

常见异常有“荷载不足”“位移过大”“曲线波动”,需逐一分析。

“荷载不足”:无法达设计试验荷载(如设计180kN,仅加载至120kN即拔出)。成因:①注浆差(配合比错、压力不足致空隙);②锚固体短(孔深不够、锚杆插入浅);③土层弱(勘察报告不符,如原设计粉质粘土150kPa,实际粉土100kPa)。

“位移过大”:荷载达设计值,但位移超允许范围(如设计≤20mm,实际35mm)。成因:①锚杆松弛(预应力未张拉到位、锚具锁力不足);②粘结面塑性变形大(软土粘结弱但变形强);③杆体刚度低(钢筋直径小,弹性变形大)。

“曲线波动”:荷载/位移不规则跳动。成因多为设备或操作问题——液压泵压力不稳、位移传感器松动、现场振动(附近施工)干扰。这类异常需重测确保数据可靠。

现场影响因素的校正与排除

现场条件影响显著,解读需排除非锚杆因素。

土层条件:试验前下雨致土层软化,粘结强度降。需对比试验前后含水量——若增20%以上,需选干燥时段重测或调设计(加锚长)。若土层有地下水致水泥浆离析,需降水或用抗离析浆。

安装质量:锚杆偏斜致锚固体局部应力集中,易提前破坏。需查钻孔垂直度(规范≤1%),超差则重新钻孔。锚头与垫板不密贴致荷载传递差,需调整锚头确保密贴。

注浆工艺:先插杆后注浆致孔底不满,或注浆量不足(未返浆)。需核对注浆量——若小于理论体积(πd²l/4)80%,说明不密,需补浆重测。

判定中的关键细节:试验终止条件

终止条件影响判定,需严格按规范执行,避免“提前/过度加载”。

GB 50086规定终止条件:①达设计试验荷载且稳定(验收);②出现明显破坏(杆体断、锚头松、土层裂);③位移达设计允许值1.5倍(如设计20mm,达30mm);④荷载达设备最大容量。

“明显破坏”需结合观察与数据:锚头松动超1mm、杆体肉眼变形、土层裂缝宽超0.5mm,说明无法继续受力,需立即终止防事故。

终止后需记录“荷载、位移”及破坏模式——比如“锚固体从粉质粘土拔出,破坏面在界面,极限荷载160kN,位移32mm”。这些信息是整改关键:锚固体拔出需加锚长或提注浆强度;杆体断裂需换高强度钢筋。

热门服务

关于微析院所

ABOUT US WEIXI

微析·国内大型研究型检测中心

微析研究所总部位于北京,拥有数家国内检测、检验(监理)、认证、研发中心,1家欧洲(荷兰)检验、检测、认证机构,以及19家国内分支机构。微析研究所拥有35000+平方米检测实验室,超过2000人的技术服务团队。

业务领域覆盖全国,专注为高分子材料、金属、半导体、汽车、医疗器械等行业提供大型仪器测试(光谱、能谱、质谱、色谱、核磁、元素、离子等测试服务)、性能测试、成分检测等服务;致力于化学材料、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半导体材料、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专业研究,为相关企事业单位提供专业的技术服务。

微析研究所是先进材料科学、环境环保、生物医药研发及CMC药学研究、一般消费品质量服务、化妆品研究服务、工业品服务和工程质量保证服务的全球检验检测认证 (TIC)服务提供者。微析研究所提供超过25万种分析方法的组合,为客户实现产品或组织的安全性、合规性、适用性以及持续性的综合检测评价服务。

十多年的专业技术积累

十多年的专业技术积累

服务众多客户解决技术难题

服务众多客户解决技术难题

每年出具十余万+份技术报告

每年出具十余万+份报告

2500+名专业技术人员

2500+名专业技术人员

微析·国内大型研究型检测中心
首页 领域 范围 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