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行业资讯

服务热线:

风管的漏风量测试中第三方检测机构的合格判定依据说明

三方检测机构-孔工 2021-07-07

漏风量测试相关服务热线: 微析检测业务区域覆盖全国,专注为高分子材料、金属、半导体、汽车、医疗器械等行业提供大型仪器测试、性能测试、成分检测等服务。 地图服务索引: 服务领域地图 检测项目地图 分析服务地图 体系认证地图 质检服务地图 服务案例地图 新闻资讯地图 地区服务地图 聚合服务地图

本文包含AI生成内容,仅作参考。如需专业数据支持,可联系在线工程师免费咨询。

风管系统是建筑通风与空调工程的核心构件,其漏风量直接影响能源效率、室内空气质量及系统运行稳定性。实际工程中,风管制作安装的偏差易导致漏风,需通过第三方检测机构的专业测试验证是否符合要求。而第三方机构的合格判定并非主观判断,而是基于国家规范、标准流程及项目特定要求的系统性评估,明确这些依据是确保检测结果权威性与公正性的关键。

国家及行业基础标准:判定的核心依据

三方检测机构对风管漏风量的合格判定,首要依据是国家及行业发布的强制性或推荐性标准。其中,GB50243-2016《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是最核心的验收规范,其第4.2节“风管系统安装”明确规定了风管漏风量测试的方法、允许值及验收要求。该标准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中通风、空调系统的风管安装质量验收,是所有国内工程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

除了GB50243-2016,JGJ/T 141-2017《通风管道技术规程》也是重要参考。该规程针对风管的制作、安装、测试等环节提出了更细化的技术要求,比如风管咬口连接的密封处理、法兰垫片的材质选择等,这些细节直接影响漏风量,第三方机构会结合规程内容验证风管是否符合工艺要求。

对于洁净空调系统或特殊环境(如医药、电子厂房),GB50073-2013《洁净厂房设计规范》也会被纳入依据。该规范对洁净风管的漏风量要求更严格,比如洁净度等级为1-5级的风管,允许漏风量需比普通系统低30%以上,第三方机构会根据项目的洁净等级调整判定标准。

漏风量的计算方法:量化判定的关键

漏风量的计算是判定合格的核心步骤,第三方机构需严格按照标准规定的公式执行。根据GB50243-2016,风管漏风量的计算公式为Q=K×P^0.65(Q为漏风量,单位m³/(h·m²);K为漏风系数,单位m³/(h·m²·Pa^0.65);P为风管内静压,单位Pa)。该公式基于流体力学原理,反映了漏风量与风管内压力的非线性关系——压力越高,漏风量增长越快。

公式中的K值需根据风管系统的压力等级确定:低压系统(静压≤500Pa)K=0.1056,中压系统(501-1500Pa)K=0.1584,高压系统(1501-2500Pa)K=0.3168。第三方机构会先确认风管系统的设计压力,再选取对应的K值计算允许漏风量。例如,低压风管静压500Pa时,允许漏风量约为0.1056×500^0.65≈6.0m³/(h·m²)。

测试过程中,静压的稳定性直接影响计算结果。标准要求测试期间风管内的静压波动不得超过±5%,否则测试结果无效。比如某高压风管设计静压2000Pa,测试时静压波动到1900Pa(波动5%),第三方机构会调整测试设备,待静压稳定后重新测试,确保计算准确。

对于组合式空调机组、新风机组等设备的风管,计算时需考虑设备的漏风率。根据GB50243-2016,机组的漏风率不得超过2%(额定风量下),第三方机构会将设备与风管的漏风量合并计算,验证整体是否符合要求。

不同风管类型的允许漏风量:分类判定的准则

风管的材质、制作工艺不同,其气密性差异较大,第三方机构会根据风管类型选择对应的允许漏风量。以常见的镀锌钢板风管为例,低压系统允许漏风量为Q≤0.1056×P^0.65,中压为0.1584×P^0.65,高压为0.3168×P^0.65;而玻璃钢风管的允许漏风量更低,低压系统为0.0704×P^0.65,因玻璃钢材质密封性能更好。

复合风管(如酚醛铝箔风管、聚氨酯复合风管)的允许漏风量也有特殊规定。根据JGJ/T 141-2017,酚醛铝箔风管的低压系统允许漏风量为0.0528×P^0.65,仅为镀锌钢板风管的一半——这是因为复合风管的板材本身气密性好,且连接方式多采用榫接加密封胶,减少了漏风点。

对于焊接风管(如不锈钢风管、钢板焊接风管),允许漏风量需参考GB50738-2011《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规范》。该规范要求焊接风管的焊缝必须严密,无漏焊、虚焊现象,其允许漏风量比咬口连接的风管低15%左右,第三方机构会通过皂泡试验辅助验证焊缝的密封性。

此外,风管尺寸也会影响允许漏风量。大尺寸风管(边长超过2000mm)表面积大、漏风点多,允许漏风量会适当提高,但提高幅度不得超过标准值的20%,第三方机构会根据风管实际尺寸调整判定阈值。

检测抽样的规则:样本代表性的保障

抽样的合理性直接决定检测结果的代表性,第三方机构需严格遵循标准的抽样规则。根据GB50243-2016,风管系统漏风量测试应按系统类别抽查,抽查数量不得少于每个系统风管数量的5%,且不得少于1个系统。比如某工程有12个通风系统,每个系统有20节风管,抽查数量应为1个系统(12×5%=0.6,向上取整)。

对于组合式空调机组、新风机组等设备的风管,抽样规则更严格:抽查数量不得少于总数的20%,且不得少于1台。比如某工程有8台新风机组,抽查数量应为2台(8×20%=1.6,向上取整)。

如果工程中有多个相同类型的风管系统(如多个办公室的通风风管),第三方机构会采用“分层抽样”方法——从每个楼层或区域抽取样本,确保覆盖不同安装班组或施工阶段。比如某写字楼有10层,每层2个通风系统,第三方机构会从每层抽取1个系统,共10个系统,覆盖所有楼层。

对于隐蔽工程(如风管埋在墙内或吊顶内),抽样数量需增加至10%,且不得少于2个系统。因隐蔽工程维修难度大,增加抽样数量可降低质量风险。

测试环境与设备的要求:结果有效性的前提

测试环境的稳定性是确保结果准确的基础。第三方机构在测试前需检查室内外压差,要求测试区域的室内外压差不得超过5Pa,否则外界风会进入风管,影响漏风量测试结果。比如室外风速超过5m/s时,需关闭门窗或待风速降低后再测试。

测试设备的校准是关键环节。漏风量测试仪、压力表、风速仪等设备必须经过计量检定,且在有效期内。比如漏风量测试仪的检定周期为1年,第三方机构会在测试前出示检定证书,确保设备精度符合要求。

测试前的准备工作也需符合标准。第三方机构会关闭风管系统的所有开口(如风口、阀门),用盲板密封测试段两端,确保测试段是封闭空间。比如测试某段风管时,需关闭所有风口,用盲板密封风管两端,向风管内注入空气,维持静压稳定后测量漏风量。

对于带有调节阀门的风管系统,测试时需将阀门开到最大位置,避免阀门阻力影响静压。比如某风管系统有电动调节阀,测试时需开到100%开度,确保风管内静压均匀,否则阀门处的局部阻力会导致静压波动,影响结果。

项目合同与设计文件:个性化判定的补充

除了国家及行业标准,项目合同与设计文件是第三方机构判定的重要补充依据。很多工程在合同中会约定更严格的漏风量要求,比如某商业综合体的空调系统,合同规定低压风管的漏风量需比GB50243-2016低15%,第三方机构会以合同约定为准——合同是甲乙双方的法律约定,具有优先效力。

设计文件中的具体要求也需遵守。比如某医院手术室的洁净风管,设计文件规定漏风量不得超过0.03m³/(h·m²)(静压500Pa时),而GB50243-2016中低压洁净风管的允许漏风量为0.05m³/(h·m²),此时第三方机构会按设计文件要求判定——设计文件是工程施工的依据,更符合项目实际需求。

对于涉外工程,可能采用国际标准作为判定依据。比如某外资电子厂房的风管系统,合同约定采用ASHRAE 90.1-2021《能源标准》,该标准对风管漏风量的要求比国内标准更严格(低压系统允许漏风量为0.08m³/(h·m²)),第三方机构会熟悉并应用国际标准,确保判定符合合同要求。

需要注意的是,合同与设计文件的要求不能低于国家强制性标准。比如某工程合同约定低压风管允许漏风量为7.0m³/(h·m²)(高于GB50243-2016的6.0m³/(h·m²)),则该约定无效,第三方机构会按国家标准判定。

不合格情况的复核程序:判定准确性的验证

如果初测结果不符合要求,第三方机构不会直接判定不合格,而是启动复核程序。首先检查测试过程是否符合标准:比如静压是否稳定、设备是否校准、抽样是否正确、测试段密封是否到位。比如某工程初测高压风管系统不合格,检查发现测试时静压波动超过±5%(达到±8%),第三方机构会调整设备,稳定静压后重新测试。

其次,检查风管的制作安装质量。第三方机构会配合施工单位检查漏风点:比如法兰密封垫是否错位、咬口是否严密、铆钉是否漏装、焊缝是否有裂缝。比如某镀锌钢板风管漏风量超标,检查发现法兰密封垫用了普通橡胶垫(应使用闭孔海绵橡胶垫),且垫料突出法兰面,施工单位更换垫料后,第三方机构重新测试,结果合格。

如果测试过程无问题,且风管质量存在缺陷,第三方机构会扩大抽样范围。比如原来抽5%的系统,现在扩大到10%,如果扩大后的样本仍有超过20%不合格,则判定整个系统不合格。比如某工程初测1个系统不合格,扩大抽样到2个系统,其中1个仍不合格(占50%),则判定整个系统不合格。

复核过程中,第三方机构会保留所有测试记录(如静压数据、设备校准证书、抽样记录、漏风点照片),并向甲方和施工单位出具复核报告,说明不合格原因及整改建议。比如某工程复合风管漏风量超标,复核报告指出是榫接处未打密封胶,施工单位整改后,第三方机构再次测试,结果合格。

热门服务

关于微析院所

ABOUT US WEIXI

微析·国内大型研究型检测中心

微析研究所总部位于北京,拥有数家国内检测、检验(监理)、认证、研发中心,1家欧洲(荷兰)检验、检测、认证机构,以及19家国内分支机构。微析研究所拥有35000+平方米检测实验室,超过2000人的技术服务团队。

业务领域覆盖全国,专注为高分子材料、金属、半导体、汽车、医疗器械等行业提供大型仪器测试(光谱、能谱、质谱、色谱、核磁、元素、离子等测试服务)、性能测试、成分检测等服务;致力于化学材料、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半导体材料、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专业研究,为相关企事业单位提供专业的技术服务。

微析研究所是先进材料科学、环境环保、生物医药研发及CMC药学研究、一般消费品质量服务、化妆品研究服务、工业品服务和工程质量保证服务的全球检验检测认证 (TIC)服务提供者。微析研究所提供超过25万种分析方法的组合,为客户实现产品或组织的安全性、合规性、适用性以及持续性的综合检测评价服务。

十多年的专业技术积累

十多年的专业技术积累

服务众多客户解决技术难题

服务众多客户解决技术难题

每年出具十余万+份技术报告

每年出具十余万+份报告

2500+名专业技术人员

2500+名专业技术人员

微析·国内大型研究型检测中心
首页 领域 范围 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