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行业资讯

服务热线:

建筑材料理化性能检测的抗压强度及耐久性测试技术规范

三方检测机构-岳工 2017-08-11

理化性能检测相关服务热线: 微析检测业务区域覆盖全国,专注为高分子材料、金属、半导体、汽车、医疗器械等行业提供大型仪器测试、性能测试、成分检测等服务。 地图服务索引: 服务领域地图 检测项目地图 分析服务地图 体系认证地图 质检服务地图 服务案例地图 新闻资讯地图 地区服务地图 聚合服务地图

本文包含AI生成内容,仅作参考。如需专业数据支持,可联系在线工程师免费咨询。

建筑材料的理化性能检测是保障工程结构安全与使用寿命的核心环节,其中抗压强度直接反映材料抵御外部压力的能力,耐久性则关乎材料在环境作用下的长期稳定性。两者的测试技术规范不仅是检测结果准确性的前提,更是工程设计、施工与验收的重要依据。本文围绕抗压强度及耐久性测试的关键规范要求展开,结合不同建筑材料的特性,详细解读具体操作要点与质量控制细节。

抗压强度测试的基础规范框架

抗压强度测试的准确性首先依赖试样的规范制备。以混凝土为例,根据GB/T 50081-2019《混凝土物理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标准立方体试件尺寸为150mm×150mm×150mm,若采用非标准尺寸(如100mm或200mm立方体),需乘以尺寸换算系数(1.05或0.95)。试件的养护条件需严格控制:温度20±2℃,相对湿度≥95%,养护龄期为28d;同条件养护试件则需记录等效养护温度,确保龄期对应结构实际受力状态。

试验设备的选择与校准是另一关键。压力机的量程应覆盖试件预计破坏荷载的20%~80%,避免因量程过大导致精度不足。例如,测试C30混凝土试件(预计破坏荷载约675kN),应选择量程为0~1000kN的压力机,精度不低于±1%。压力机需每年送计量机构校准,校准项目包括示值误差、重复性误差等,确保加载力值的准确性。

试验步骤的规范操作直接影响结果可靠性。加载前,需将试件中心与压力机压板中心对齐,避免偏心荷载。加载速率需根据材料类型调整:混凝土立方体试件采用0.3~0.5MPa/s的连续均匀加载,砂浆试件为0.2~0.3MPa/s,石材试件则需根据其强度等级适当调整。加载至试件破坏后,记录最大荷载,计算抗压强度(抗压强度=最大荷载/试件承压面积)。

不同建筑材料抗压强度测试的针对性要求

混凝土与砂浆的抗压强度测试虽均遵循压力试验原理,但规范细节有所差异。砂浆试件尺寸为70.7mm×70.7mm×70.7mm(JGJ/T 70-2009《建筑砂浆基本性能试验方法标准》),拌合物需采用机械搅拌:先加入水和外加剂搅拌30s,再加入水泥和砂搅拌2min,确保拌合物均匀。试件养护条件与混凝土一致,但龄期可根据工程需要选择7d或28d。

天然石材的抗压强度测试需考虑干燥与水饱和状态的差异(GB/T 9966.1-2020《天然石材试验方法 第1部分:干燥、水饱和、冻融循环后压缩强度试验》)。试件需加工成边长50mm的立方体或Φ50mm×50mm的圆柱体,干燥状态试件需在105±5℃烘箱中干燥至恒重,水饱和状态试件需浸泡在20±2℃水中48h。试验时,加载速率为0.5~1.0MPa/s,记录破坏荷载后,分别计算干燥压缩强度与水饱和压缩强度。

烧结砖的抗压强度测试则需注意试件的平整度(GB/T 2542-2012《砌墙砖试验方法》)。试件尺寸为240mm×115mm×53mm,需用磨石将两个受压面磨平,或用水泥浆找平,确保受压面平行度误差不超过0.1mm。加载速率为5~10kN/s,每组测试10块试件,取算术平均值作为抗压强度结果。

耐久性测试的核心指标与规范体系

建筑材料的耐久性是指材料在长期环境作用(如水分、温度变化、化学侵蚀等)下保持原有性能的能力,其测试指标主要包括抗渗性、抗冻性、碳化性、氯离子渗透性与抗硫酸盐侵蚀性。这些指标的测试需遵循统一的规范体系,如GB/T 50082-2009《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JGJ/T 193-2009《混凝土耐久性检验方法标准》、GB/T 25993-2010《水泥混凝土和砂浆用合成纤维》等,确保测试结果的可比性与权威性。

抗渗性反映材料抵御水或液体渗透的能力,主要用于混凝土、砂浆等水硬性材料。抗冻性则针对寒冷地区材料,测试其在冻融循环作用下的性能变化。碳化性与混凝土中的水泥水化产物反应有关,影响钢筋的保护性能。氯离子渗透性关乎混凝土结构的钢筋锈蚀风险,抗硫酸盐侵蚀性则针对含硫酸盐土壤或地下水环境中的材料。

混凝土耐久性测试的具体技术要求

混凝土抗渗性测试采用逐级加压法(GB/T 50082-2009)。试件为Φ150mm×150mm的圆柱体,养护28d后,在试件侧面涂蜡密封,防止侧面渗水。试验时,初始压力为0.1MPa,每8h增加0.1MPa,直至6个试件中有3个出现渗水,记录此时的压力值,计算抗渗等级(如P6表示能抵抗0.6MPa压力而不渗水)。

抗冻性测试常用快速冻融法(GB/T 50082-2009)。试件尺寸为100mm×100mm×400mm,需在混凝土成型时预埋动弹模量测试用的钢片。试验时,试件在-18±2℃下冻结2~3h,再在5±2℃水中融化1~2h,完成一个循环。冻融循环次数根据工程要求选择(如50、100、200次),每25次循环测试一次质量损失与相对动弹模量。相对动弹模量降至60%或质量损失率超过5%时,停止试验,记录循环次数。

碳化性测试需模拟大气中CO2的侵蚀(GB/T 50082-2009)。试件尺寸为100mm×100mm×300mm,成型24h后拆模,放入养护室养护28d,然后用石蜡密封除两个端面外的其他表面。碳化箱内CO2浓度控制在20±3%,温度20±2℃,相对湿度70±5%。碳化时间分别为3、7、14、28d,到时取出试件,沿长度方向劈开,用1%酚酞乙醇溶液喷洒截面,未碳化部分显红色,碳化部分无色,用游标尺测量碳化深度,计算碳化速率。

氯离子渗透性测试采用电通量法(GB/T 50082-2009)。试件为Φ100mm×50mm的圆柱体,养护28d后,浸泡在3%NaCl溶液中24h,使试件饱和。试验时,试件两侧分别置于0.3mol/L NaOH溶液与3%NaCl溶液中,施加60V直流电压,测试6h内通过试件的电通量(单位为C)。电通量越小,说明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能力越强,一般认为电通量小于1000C的混凝土为高耐久性混凝土。

砌体材料耐久性测试的特殊规范

烧结砖的抗冻性测试需考虑吸水饱和状态(GB/T 2542-2012)。试件数量为5块,尺寸240mm×115mm×53mm,先在20±5℃水中浸泡24h,使试件吸水饱和,然后放入-15℃以下的冷冻箱中冻4h,再放入20±5℃水中融4h,完成一个循环。共进行15次循环后,检查试件外观(是否有裂缝、剥落),并测试抗压强度损失率。强度损失率不超过20%且外观无明显破坏的砖为抗冻合格。

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的抗冻性测试要求更严格(GB/T 11968-2020)。试件尺寸为100mm×100mm×100mm,先在50±5℃烘箱中干燥至恒重,然后浸泡在20±2℃水中48h,使试件吸水饱和。冻融循环条件为:冻结温度-20±2℃,融化温度15~20℃,每个循环8~12h。共进行15次循环后,测试质量损失率(不超过5%)与强度损失率(不超过20%),两项指标均满足要求即为合格。

砂浆的抗硫酸盐侵蚀性测试需模拟硫酸盐环境(GB/T 2420-2009)。试件尺寸为40mm×40mm×160mm,成型24h后拆模,养护28d。然后将试件浸泡在5%Na2SO4溶液中,溶液温度保持20±2℃,每28d换一次溶液。分别在浸泡28、56、84、112d时取出试件,测试抗压强度,计算强度损失率。强度损失率不超过25%的砂浆为抗硫酸盐侵蚀合格。

检测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要点

人员资质是质量控制的基础。检测人员需通过专业培训,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如建材检测员证),熟悉相关规范(如GB/T 50081、GB/T 50082)与设备操作流程。例如,操作压力机时,需掌握加载速率的控制方法,避免因加载过快导致试件提前破坏;操作冻融试验机时,需熟悉温度设定与循环次数的控制,确保试验条件符合规范。

设备校准是结果准确的保障。压力机、冻融试验机、碳化箱、电通量测试仪等设备需定期送计量检定机构校准,校准周期一般为1年。校准项目包括压力机的示值误差、冻融试验机的温度控制精度、碳化箱的CO2浓度与湿度控制精度等。校准合格后,需粘贴校准标签,并记录校准日期与有效期。

试样的代表性直接影响检测结果的可靠性。试件应从同一批次材料中随机抽取,数量符合规范要求(如混凝土抗压强度试件每组3块,抗渗试件每组6块)。例如,混凝土试件需在搅拌地点或浇筑地点随机抽取,每100m³混凝土取一组试件,不足100m³也需取一组。试件的成型需严格按照规范操作,如混凝土试件需用振动台振捣至表面泛浆,避免内部蜂窝、孔洞。

数据处理与记录需规范。试验数据需按规范公式计算,如混凝土抗压强度计算为fcu=F/A(fcu为抗压强度,F为最大荷载,A为试件承压面积),结果精确至0.1MPa。耐久性指标如质量损失率计算为(m0-mn)/m0×100%(m0为初始质量,mn为n次循环后的质量),精确至0.1%;相对动弹模量计算为(fn/f0)²×100%(fn为n次循环后的动弹模量,f0为初始动弹模量),精确至1%。

异常数据的处理需严谨。当试验数据出现离散性过大(如混凝土抗压强度标准差超过5MPa),需重新检查试样制备过程(如是否振捣均匀、养护条件是否符合要求)、设备状态(如压力机是否校准)与操作步骤(如加载速率是否正确)。若确认是试样问题,需重新抽样试验;若为设备或操作问题,需调整设备或培训人员后再进行试验。

热门服务

关于微析院所

ABOUT US WEIXI

微析·国内大型研究型检测中心

微析研究所总部位于北京,拥有数家国内检测、检验(监理)、认证、研发中心,1家欧洲(荷兰)检验、检测、认证机构,以及19家国内分支机构。微析研究所拥有35000+平方米检测实验室,超过2000人的技术服务团队。

业务领域覆盖全国,专注为高分子材料、金属、半导体、汽车、医疗器械等行业提供大型仪器测试(光谱、能谱、质谱、色谱、核磁、元素、离子等测试服务)、性能测试、成分检测等服务;致力于化学材料、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半导体材料、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专业研究,为相关企事业单位提供专业的技术服务。

微析研究所是先进材料科学、环境环保、生物医药研发及CMC药学研究、一般消费品质量服务、化妆品研究服务、工业品服务和工程质量保证服务的全球检验检测认证 (TIC)服务提供者。微析研究所提供超过25万种分析方法的组合,为客户实现产品或组织的安全性、合规性、适用性以及持续性的综合检测评价服务。

十多年的专业技术积累

十多年的专业技术积累

服务众多客户解决技术难题

服务众多客户解决技术难题

每年出具十余万+份技术报告

每年出具十余万+份报告

2500+名专业技术人员

2500+名专业技术人员

微析·国内大型研究型检测中心
首页 领域 范围 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