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行业资讯

服务热线:

食品成分检测机构的检测项目和执行标准

三方检测机构-孔工 2017-12-15

食品成分检测相关服务热线: 微析检测业务区域覆盖全国,专注为高分子材料、金属、半导体、汽车、医疗器械等行业提供大型仪器测试、性能测试、成分检测等服务。 地图服务索引: 服务领域地图 检测项目地图 分析服务地图 体系认证地图 质检服务地图 服务案例地图 新闻资讯地图 地区服务地图 聚合服务地图

本文包含AI生成内容,仅作参考。如需专业数据支持,可联系在线工程师免费咨询。

食品成分检测是保障食品安全与质量的核心环节,食品成分检测机构通过精准分析食品中的营养、有害物、添加剂等成分,为企业合规、监管执法及消费者知情权提供支撑。其中,检测项目的全面性与执行标准的严谨性是结果可靠性的关键——前者确保“应测尽测”,后者规范“如何测准”。本文将详细拆解检测机构的核心检测项目,以及每个项目对应的国家/行业标准,还原检测背后的技术逻辑。

常规营养成分检测:食品的“营养身份证”

常规营养成分是食品的基础信息,直接对应预包装食品的“营养成分表”,包括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维生素(如维生素A、C)、矿物质(如钙、铁)六大类。这些指标是消费者判断食品营养价值的主要依据,也是企业进行营养声称(如“高蛋白”“低脂肪”)的前提。

蛋白质检测用凯氏定氮法(GB 5009.5-2016),通过测量氮含量换算蛋白质(不同食品有固定换算系数,如牛奶为6.38);脂肪用索氏提取法或酸水解法(GB 5009.6-2016),前者适合坚果等脂肪易提取的食品,后者针对乳制品等含结合态脂肪的样品;碳水化合物常用“减法”(总质量减蛋白质、脂肪等)或高效液相色谱法(GB 5009.8-2016)测单糖/双糖;膳食纤维用酶重量法(GB 5009.88-2014),通过酶解去除可消化成分,剩余部分即为膳食纤维。

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检测更注重精准:维生素A用高效液相色谱法(GB 5009.82-2016),维生素C用2,6-二氯靛酚滴定法(GB 5009.86-2016);钙用原子吸收光谱法(GB 5009.92-2016),铁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GB 5009.90-2016)。这些方法基于成分的化学特性设计,确保结果与实际营养含量一致。

常规营养成分的检测结果直接用于食品标签标识,比如“1+4”(能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钠)是强制标注项,检测机构需确保数据准确,避免误导消费者。

重金属与污染物检测:筑牢“安全底线”

重金属与污染物是食品中的“隐形危害”,多来自环境污染(如土壤铅、水汞)或加工过程(如油炸产生的多环芳烃),会在体内累积致癌或致畸。检测重点包括铅、汞、镉、砷四种“优先控制重金属”,以及多环芳烃、二噁英等有机污染物。

铅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GB 5009.12-2017),灵敏度达ppb级(十亿分之一);汞用冷原子吸收光谱法(GB 5009.17-2014),利用汞的挥发性检测;镉用原子吸收光谱法(GB 5009.15-2014);砷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GB 5009.11-2014)。有机污染物中,多环芳烃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B 5009.265-2016),二噁英用高分辨气相色谱-高分辨质谱法(GB 5009.205-2013)——后者对仪器和人员要求极高,仅少数机构能开展。

执行标准GB 2762-2017《食品中污染物限量》明确了限量值,比如谷物中铅≤0.2mg/kg、鱼类中汞≤0.5mg/kg。检测机构需严格按照标准检测,确保污染物不超标。

食品添加剂检测:规范“合法添加”边界

食品添加剂是改善品质的“工具”,但超量/超范围使用会危害健康。检测重点包括防腐剂(苯甲酸、山梨酸)、甜味剂(糖精钠、安赛蜜)、着色剂(柠檬黄、日落黄)等。

防腐剂用高效液相色谱法(GB 5009.28-2016),可同时测苯甲酸、山梨酸和糖精钠;甜味剂中的安赛蜜用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法(GB 5009.263-2016)(因无紫外吸收);着色剂用高效液相色谱法(GB 5009.35-2016),通过调节流动相pH分离不同色素。

GB 2760-2014《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规定了使用范围和最大量,比如苯甲酸在碳酸饮料中≤0.2g/kg。检测机构需验证企业是否“按规矩添加”,同时筛查非法添加物(如苏丹红、瘦肉精)。

微生物指标检测:防范“细菌性中毒”

微生物污染是食物中毒的主因,检测指标包括菌落总数、大肠菌群、致病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这些指标反映食品卫生状况:菌落总数示总污染程度,大肠菌群示肠道菌污染,致病菌直接关联中毒风险。

菌落总数用平板计数法(GB 4789.2-2016),结果以CFU/g表示;大肠菌群用MPN法或平板计数法(GB 4789.3-2016);沙门氏菌用分离培养法(GB 4789.4-2016)(预增菌→增菌→分离→确认);金黄色葡萄球菌用平板计数法(GB 4789.10-2016)(需做凝固酶试验确认致病性)。

GB 29921-2013《食品中致病菌限量》规定,熟肉制品中沙门氏菌“不得检出”(5个样品均为0),菌落总数≤30000CFU/g。检测机构的结果直接决定食品能否上市。

真菌毒素检测:应对“霉变危害”

真菌毒素是真菌代谢产物,如黄曲霉毒素B1(霉变花生)、呕吐毒素(霉变小麦),具有强致癌性。检测重点针对易霉变食品(谷物、坚果、油)。

黄曲霉毒素B1用高效液相色谱法(GB 5009.22-2016),需免疫亲和柱净化(去除杂质);呕吐毒素用高效液相色谱法(GB 5009.111-2016);赭曲霉毒素A用高效液相色谱法(GB 5009.96-2016)(利用荧光特性检测)。

GB 2761-2017《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规定,花生中黄曲霉毒素B1≤20μg/kg、小麦中呕吐毒素≤1000μg/kg。检测机构需重点筛查易霉变食品,避免毒素超标。

农兽药残留检测:解决“源头污染”

农兽药残留来自农业生产,如蔬菜中的有机磷、猪肉中的瘦肉精。检测重点包括农药(有机磷、有机氯)和兽药(瘦肉精、抗生素)。

农药残留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如GB 23200.113-2018测有机磷);兽药残留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如GB 31658.17-2021测瘦肉精)——后者灵敏度高,可测ppb级残留。

GB 2763-2021《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和GB 31658-2021《动物性食品中兽药最大残留限量》规定了限量,比如白菜中有机磷≤0.1mg/kg、猪肉中瘦肉精“不得检出”。检测机构需对农产品、畜禽产品重点检测。

包装材料迁移物检测:关注“隐形污染”

包装材料中的有害物质会迁移到食品中,如塑料中的双酚A、邻苯二甲酸酯(塑化剂)。双酚A干扰内分泌,塑化剂影响生殖系统。

双酚A用高效液相色谱法(GB 5009.169-2016);邻苯二甲酸酯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B 5009.271-2016);荧光增白剂用分光光度法(GB/T 27741-2011)。

GB 4806系列《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规定了迁移限量,比如双酚A≤0.05mg/kg、邻苯二甲酸酯≤0.1mg/kg。检测机构需确保包装材料的迁移物不污染食品。

热门服务

关于微析院所

ABOUT US WEIXI

微析·国内大型研究型检测中心

微析研究所总部位于北京,拥有数家国内检测、检验(监理)、认证、研发中心,1家欧洲(荷兰)检验、检测、认证机构,以及19家国内分支机构。微析研究所拥有35000+平方米检测实验室,超过2000人的技术服务团队。

业务领域覆盖全国,专注为高分子材料、金属、半导体、汽车、医疗器械等行业提供大型仪器测试(光谱、能谱、质谱、色谱、核磁、元素、离子等测试服务)、性能测试、成分检测等服务;致力于化学材料、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半导体材料、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专业研究,为相关企事业单位提供专业的技术服务。

微析研究所是先进材料科学、环境环保、生物医药研发及CMC药学研究、一般消费品质量服务、化妆品研究服务、工业品服务和工程质量保证服务的全球检验检测认证 (TIC)服务提供者。微析研究所提供超过25万种分析方法的组合,为客户实现产品或组织的安全性、合规性、适用性以及持续性的综合检测评价服务。

十多年的专业技术积累

十多年的专业技术积累

服务众多客户解决技术难题

服务众多客户解决技术难题

每年出具十余万+份技术报告

每年出具十余万+份报告

2500+名专业技术人员

2500+名专业技术人员

微析·国内大型研究型检测中心
首页 领域 范围 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