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检测中透光率和雾度指标的测定方法
玻璃检测相关服务热线: 微析检测业务区域覆盖全国,专注为高分子材料、金属、半导体、汽车、医疗器械等行业提供大型仪器测试、性能测试、成分检测等服务。 地图服务索引: 服务领域地图 检测项目地图 分析服务地图 体系认证地图 质检服务地图 服务案例地图 新闻资讯地图 地区服务地图 聚合服务地图
本文包含AI生成内容,仅作参考。如需专业数据支持,可联系在线工程师免费咨询。
在玻璃光学性能评价中,透光率与雾度是核心指标——透光率反映玻璃对可见光的透过能力,直接影响建筑采光效率、汽车风挡视野清晰度;雾度代表透射光中散射光占比,关系到玻璃的“浑浊度”,若雾度过高,会导致物体成像模糊。准确测定这两项指标,是确保玻璃符合建筑、汽车、电子等领域标准的关键。本文围绕玻璃检测中透光率与雾度的测定方法展开,详细讲解从样品准备到仪器操作、误差控制的全流程要点。
透光率与雾度的基本概念辨析
透光率(Total Transmittance,Tt)是透射光通量与入射光通量的比值,以百分比表示,反映玻璃让可见光通过的能力。例如,建筑中空玻璃的透光率通常在50%-80%,汽车前挡玻璃需≥70%(GB 9656-2021)。雾度(Haze)则是散射光通量(偏离入射方向10°以上的光)与总透射光通量的比值,同样以百分比计,代表玻璃的“浑浊程度”——清玻璃雾度一般<2%,毛玻璃雾度可>30%。两者并非简单反比,比如某些低辐射(Low-E)玻璃可能透光率高但雾度低,而乳白玻璃透光率中等但雾度极高。
需注意,雾度的定义中“散射光”需排除样品表面反射光——因此测定时需用积分球收集透射光,避免表面反射的干扰。而透光率则包含所有透射光(直射+散射),是玻璃“透光能力”的综合体现。
测定前的样品准备与预处理
样品状态直接影响测定结果,需严格遵循以下要求:首先是尺寸,需覆盖仪器入射光斑(通常≥50mm×50mm),边缘平整无破裂——若样品过小,光斑会超出样品范围,导致透射光漏测。其次是清洁,需用无水乙醇或异丙醇蘸取无尘布擦拭表面,去除灰尘、指纹、油污——这些污染物会散射光,使雾度偏高、透光率偏低。擦拭后需用氮气吹干,避免残留液体痕迹。
第三是厚度一致性,同一批次样品厚度需统一,或记录具体厚度——玻璃厚度增加会降低透光率(光在玻璃中路径更长,吸收更多)。第四是缺陷排查,需剔除有划痕、气泡、自爆痕迹的样品——划痕会增加局部散射光,气泡会导致光折射不均,均会影响结果准确性。例如,夹层玻璃若有PVB膜气泡,测量时需避开气泡区域,或选择无气泡样品。
透光率的测定方法与操作细节
玻璃透光率的常用测定方法是“积分球分光光度计法”,原理是用积分球(内壁涂有高反射率材料,如硫酸钡)收集所有透射光,通过光谱仪测量光通量。操作步骤如下:首先校准仪器——用黑标准片挡住入射光,调整零点;再用标准透光率样品(如石英玻璃,透光率已知为92%)调整100%点。
接着放置样品:将清洁后的样品平放在样品台上,确保完全覆盖光斑,无倾斜(样品倾斜会导致光路径改变,使透射光减少)。然后选择测量范围:通常为可见光区(380nm-760nm),扫描得到透射光谱,计算平均透光率(取380-760nm的平均值)。最后重复测量3次,取平均值——多次测量可减少随机误差,比如样品放置角度的微小差异。
此外,生产线快速检测常用“可见光透射比测试仪”,原理与积分球法类似,但更便携,适合批量样品筛查。需注意,快速测试仪需定期用标准样品校准,避免长期使用导致的误差。
雾度的测定原理与积分球法应用
雾度的测定必须使用积分球,核心是区分“直射光”与“散射光”。原理为:当光穿过样品后,一部分沿入射方向传播(直射光),另一部分向四周散射(散射光,偏离入射方向>10°)。雾度=散射光通量(Ts)/总透射光通量(Tt)×100%。
具体操作步骤:首先校准仪器——用标准雾度样品(如雾度5%的乳白玻璃)调整仪器读数。然后测量总透射光(Tt):不遮挡积分球的“光阱”(用于阻挡直射光的装置),收集所有透射光。接着测量散射光(Ts):将光阱移至直射光路径上,阻挡直射光,仅收集散射光。最后计算雾度:Haze=Ts/Tt×100%。
需注意,光阱的位置必须准确——若未完全挡住直射光,会导致Ts偏高,雾度结果偏大;若挡住部分散射光,则Ts偏低,结果偏小。部分高端仪器会自动切换光阱位置,减少人为误差,但仍需定期检查光阱的对齐情况。
仪器设备的校准与日常维护要点
仪器准确性是测定结果可靠的前提,需定期校准与维护。校准频率:每周至少1次,若仪器长期未用,使用前必须校准。校准项目包括:零点校准(用黑标准片)、100%透光率校准(用石英玻璃)、雾度校准(用标准雾度样品)。
日常维护需注意:积分球内壁需保持清洁,避免灰尘、污渍——若内壁污染,会增加反射光的散射,导致Tt和Ts测量值偏高。清洁时需用干燥的无尘布轻擦,避免刮伤涂层(涂层损坏会降低反射率)。光源(如氙灯、钨灯)需定期更换——灯的寿命约500小时,老化后光强下降,会导致透射光测量值偏低。样品台需保持水平——可用水平仪调整,避免样品倾斜。
测定环境的控制要求
环境因素会干扰光的传播,需严格控制:首先是杂光,实验室需遮光(关闭门窗、拉窗帘),避免外界光线进入积分球——杂光会增加总透射光,使透光率结果偏高。其次是温度,需控制在23±2℃——温度过高会导致玻璃膨胀,改变光的折射路径,影响透射率;温度过低可能导致样品表面结露,增加散射光。
第三是湿度,需控制在50%±10%——高湿度会使样品表面吸附水汽,形成微小水滴,散射光增加,雾度结果偏高。第四是气流,需避免 drafts(如空调直吹)——气流会带动灰尘,污染样品表面。测量前需稳定环境条件30分钟以上,确保温度、湿度、杂光达到要求。
常见误差来源与规避策略
误差来源1:样品表面污染。若样品有指纹、灰尘,会散射光,导致雾度偏高、透光率偏低。规避方法:测量前用无水乙醇擦拭,氮气吹干,必要时用无尘室存放样品。
误差来源2:样品倾斜。样品台不水平或样品未放正,会使光路径改变,透射光减少。规避方法:用水平仪调整样品台,用夹具固定样品,确保样品与光斑垂直。
误差来源3:光阱位置不准确。光阱未完全挡住直射光,导致Ts偏高。规避方法:定期用标准雾度样品验证——若标准样品测量值与标称值偏差>0.5%,需调整光阱位置。
误差来源4:仪器未校准。长期未校准会导致零点漂移,测量值偏差大。规避方法:每次测量前都校准零点和100%点,每周校准雾度。
误差来源5:样品缺陷。划痕、气泡会增加散射光,导致雾度偏高。规避方法:选择无缺陷的样品区域测量,或记录缺陷位置,排除异常数据。
不同玻璃类型的测定注意事项
1. 钢化玻璃:钢化后会产生轻微应力斑(折射率不均),可能导致局部雾度偏高。规避方法:测量多个区域(如中心、四角),取平均值,减少应力斑的影响。
2. Low-E玻璃:膜层会反射部分光,测量时需注意膜层方向——通常膜层朝向积分球的入射光方向(即“膜面朝内”),否则膜层反射会减少透射光,导致透光率偏低。可通过手感判断膜层(膜层面更光滑)。
3. 夹层玻璃:中间的PVB膜可能厚度不均,导致透光率和雾度波动。规避方法:测量前检查膜层均匀性(用灯光透射观察),选择均匀区域测量,或增加测量次数。
4. 毛玻璃:雾度极高(通常>30%),需确保积分球能收集所有散射光。若积分球过小,可能漏测部分散射光,导致雾度结果偏低。建议使用直径≥150mm的积分球测量毛玻璃。
热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