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行业资讯

服务热线:

洁净环境检测在医药生产车间的执行标准与操作流程规范

三方检测机构-祝工 2017-11-29

洁净环境检测相关服务热线: 微析检测业务区域覆盖全国,专注为高分子材料、金属、半导体、汽车、医疗器械等行业提供大型仪器测试、性能测试、成分检测等服务。 地图服务索引: 服务领域地图 检测项目地图 分析服务地图 体系认证地图 质检服务地图 服务案例地图 新闻资讯地图 地区服务地图 聚合服务地图

本文包含AI生成内容,仅作参考。如需专业数据支持,可联系在线工程师免费咨询。

医药生产车间的洁净环境是保障药品质量、防范交叉污染的核心屏障,直接关系到患者用药安全与企业合规运营。洁净环境检测作为验证洁净区是否符合要求的关键手段,需严格遵循国家及行业标准,并建立规范化的操作流程——从空气洁净度、微生物指标到环境参数,每一项检测都需精准执行,以确保数据的可靠性与结果的有效性。

医药生产车间洁净环境的核心标准框架

当前,医药生产车间洁净环境检测的标准体系以中国《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GMP)为核心,同时融合国际标准ISO 14644系列(空气洁净度分级及检测方法)与国内检测方法标准GB/T 16292-2010(医药工业洁净室(区)悬浮粒子的测试方法)、GB/T 16294-2010(医药工业洁净室(区)沉降菌的测试方法)等。

中国GMP(2010版)明确要求,洁净区需划分成A、B、C、D四个等级(如A级为无菌药品生产的高风险操作区),并强调“动态检测”——即在生产过程中对环境进行监测,而非仅依赖静态(无生产活动)数据。这一要求直接关联药品生产的实际风险,确保洁净环境在“真实生产状态”下仍能达标。

ISO 14644系列则为空气洁净度的分级与检测提供了国际通用框架,其中ISO 14644-1规定了不同洁净等级的粒子浓度限值,ISO 14644-3明确了检测的采样方法与数据处理要求,是企业对接国际市场的重要参考标准。

空气洁净度等级检测的具体操作要求

空气洁净度检测的核心是测量空气中悬浮粒子的浓度(通常关注0.5μm和5μm两种粒径),操作需严格遵循GB/T 16292-2010与ISO 14644-3的要求。首先是采样点的布置:采样点应覆盖洁净区的关键区域,如操作工位、设备上方、气流死角及人员流动频繁的通道。例如A级区(无菌灌装区)的采样点数量需满足“每20m²至少1个”,且每个采样点的最小采样量需达到1立方米——若使用28.3L/min的粒子计数器,每个点的采样时间需持续约35分钟(1000L÷28.3L/min≈35min)。

采样设备的选择也需注意:粒子计数器需具备有效的校准证书(校准周期通常为1年),且流量误差不得超过±5%。采样时,计数器的进气口需朝向气流方向(如垂直于地面或与送风方向一致),避免因气流扰动影响结果。

采样时间的选择同样关键:静态检测需在洁净区开机净化30分钟后进行(无生产活动、无人员),动态检测则需覆盖生产高峰时段(有人员操作、设备运行)。动态检测更能反映实际生产状态下的洁净度,是GMP重点要求的检测场景。

数据处理时,需计算每个采样点的粒子浓度平均值,且所有点的结果均需低于对应等级的限值——例如A级区的0.5μm粒子浓度不得超过3520个/m³,5μm粒子不得超过20个/m³;B级区的0.5μm限值为352000个/m³,5μm为2900个/m³。若某点结果超标,需立即重新采样确认,排除设备误差或操作失误后,再查找根本原因(如高效过滤器泄漏、人员更衣不规范)。

浮游菌与沉降菌检测的操作细节

微生物检测是洁净环境检测的另一核心,包括浮游菌(空气中的活微生物)与沉降菌(沉降在表面的微生物)两类。浮游菌检测需使用撞击式采样器(如安德森采样器),遵循GB/T 16293-2010的要求。

浮游菌采样的操作要点:首先,采样器需经高温灭菌(121℃,30分钟),培养基选用胰酪大豆胨琼脂(TSA)——能满足大多数微生物的生长需求。采样流量通常设定为100L/min,每个采样点的采样时间为1分钟(即采集100L空气)。采样时,采样器的进气口需距地面0.8-1.5m(与操作人员的呼吸带高度一致),且远离通风口或人员活动区域,避免气流干扰。

沉降菌检测则更简单:将灭菌后的TSA培养皿(直径90mm)按“每10m²至少1个”的密度放置在关键区域(如灌封岗位、称量室),暴露时间为30分钟——暴露过程中需避免人员触碰或空气流动过大。暴露结束后,立即加盖培养皿,送至微生物实验室培养(30-35℃,48小时)。

结果判断:浮游菌的限值为“A级区≤1CFU/m³,B级区≤10CFU/m³”(GMP要求),沉降菌的限值为“A级区≤1CFU/皿,B级区≤5CFU/皿”。若结果超标,需重新采样并排查原因,如空气过滤器失效、人员未按规范更衣(带入外源微生物)或设备清洁不彻底。

表面微生物与颗粒物的检测规范

表面微生物检测主要针对设备表面、工作台面、墙面、地面等关键区域,常用方法为接触碟法与擦拭法。接触碟法适用于平整表面(如不锈钢设备表面):将灭菌的接触碟(内含TSA培养基,接触面积约50cm²)轻压在表面上,持续10秒,确保培养基与表面充分接触——每个检测点需检测2个接触碟,取平均值。

擦拭法适用于不规则表面(如管道接口、设备缝隙):用无菌棉签蘸取无菌生理盐水,在100cm²的区域内横竖各擦拭3次(形成“Z”字形),然后将棉签放入无菌洗脱液中振荡洗脱,取洗脱液接种到TSA培养基上培养。结果计算为“CFU/100cm²”,限值通常为“A级区≤1CFU/100cm²,B级区≤5CFU/100cm²”。

表面颗粒物检测则需使用粘尘滚筒或擦拭巾:将粘尘滚筒在表面滚动(覆盖100cm²区域),然后用显微镜计数滚筒上的颗粒物数量——或用擦拭巾擦拭后,将擦拭巾放入洗脱液中,用粒子计数器检测洗脱液中的粒子浓度。表面颗粒物的限值需符合对应洁净等级的要求,如A级区表面的5μm颗粒物不得超过5个/cm²。

环境参数(温湿度/压差)的检测要点

温湿度与压差是洁净环境的基础参数,直接影响药品的稳定性与生产过程的可控性。GMP要求:固体制剂车间的温度需控制在18-26℃,相对湿度45-65%;无菌制剂车间的温度需更低(如18-24℃),相对湿度40-60%——避免微生物滋生。

温湿度检测需使用经校准的温湿度记录仪(校准周期1年),检测位置需覆盖关键操作区(如灌封岗位、干燥箱出口、称量室)。例如,在胶囊填充车间,需在填充机上方1m处放置记录仪,连续检测24小时,确保生产过程中温湿度始终在范围内。

压差检测的核心是确保不同洁净等级之间的空气流向正确(从高洁净等级流向低洁净等级),避免交叉污染。检测工具为微压计(精度≤1Pa),检测位置为不同洁净区的 doorway 或传递窗处。例如,A级区与B级区之间的压差需≥10Pa,B级区与C级区之间≥10Pa,洁净区与非洁净区之间≥15Pa。

压差检测需在静态与动态下均进行:静态检测(开机30分钟后)需确认压差稳定,动态检测(生产时)需确认人员与设备运行不会导致压差波动过大。若压差不足,需检查空调系统的送风量(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或密封情况(如门缝隙过大)。

检测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措施

为确保检测结果的可靠性,需建立全流程的质量控制体系。首先是设备校准:所有检测设备(粒子计数器、浮游菌采样器、温湿度计、微压计)需定期送第三方校准机构校准,校准证书需保留至设备报废——若设备在使用中出现异常(如粒子计数器显示不稳定),需立即停止使用并重新校准。

人员资质控制:检测人员需经过系统培训,包括GMP规范、微生物检测技术、设备操作等内容,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例如,微生物检测人员需掌握无菌操作技术(避免采样过程中引入污染),空气洁净度检测人员需熟悉粒子计数器的校准与维护。

样品处理与运输:采样后的培养基需在2小时内送至实验室培养(若无法及时运输,需置于4℃冰箱中保存),避免微生物死亡或繁殖影响结果。运输过程中需使用密封容器,防止外源污染。

数据记录与追溯:检测过程需实时记录,包括采样时间、地点、设备编号、检测人员、检测结果等信息——记录需用签字笔填写(或电子记录),不得涂改。若发现异常结果,需记录“异常情况描述、重新采样结果、原因分析及纠正措施”,确保数据可追溯。

异常情况处理:若某项目检测结果超标(如粒子数或微生物数超过限值),需立即启动调查程序:首先重新采样确认(排除操作失误或设备误差),若确认超标,需查找根本原因(如高效过滤器泄漏、人员未按规范更衣、设备清洁不彻底),并采取纠正措施(如更换过滤器、加强人员培训、优化清洁流程)——纠正措施实施后,需再次检测确认达标,方可恢复生产。

热门服务

关于微析院所

ABOUT US WEIXI

微析·国内大型研究型检测中心

微析研究所总部位于北京,拥有数家国内检测、检验(监理)、认证、研发中心,1家欧洲(荷兰)检验、检测、认证机构,以及19家国内分支机构。微析研究所拥有35000+平方米检测实验室,超过2000人的技术服务团队。

业务领域覆盖全国,专注为高分子材料、金属、半导体、汽车、医疗器械等行业提供大型仪器测试(光谱、能谱、质谱、色谱、核磁、元素、离子等测试服务)、性能测试、成分检测等服务;致力于化学材料、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半导体材料、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专业研究,为相关企事业单位提供专业的技术服务。

微析研究所是先进材料科学、环境环保、生物医药研发及CMC药学研究、一般消费品质量服务、化妆品研究服务、工业品服务和工程质量保证服务的全球检验检测认证 (TIC)服务提供者。微析研究所提供超过25万种分析方法的组合,为客户实现产品或组织的安全性、合规性、适用性以及持续性的综合检测评价服务。

十多年的专业技术积累

十多年的专业技术积累

服务众多客户解决技术难题

服务众多客户解决技术难题

每年出具十余万+份技术报告

每年出具十余万+份报告

2500+名专业技术人员

2500+名专业技术人员

微析·国内大型研究型检测中心
首页 领域 范围 电话